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堅尼地道

於 2021年10月18日 (一) 00:09 由 Xf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堅尼地道

中文名: 堅尼地道

外文名: Kennedy Road

位 於: 香港灣仔及中區

紀 念: 第七任港督堅尼地


堅尼地道位於中國香港灣仔及中區,是香港島半山區一條主要道路,是為紀念第七任港督堅尼地而命名。[1]


堅尼地(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愛爾蘭人,英國派駐香港的第七任港督。香港島灣仔的堅尼地道以及中西區地方堅尼地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年青時在軍隊服役,後棄軍從政,在愛爾蘭擔任行政官,隨後,轉英國殖民地部,曾兩度出任贊比亞總督,還曾在加拿大澳洲擔任行政工作。封爵士。1872年4月16日被委任為第七任港督。當時香港形勢隨着蘇伊土運河的開放,電報及新式汽船的使用,商業有了一定的轉機。但由於清朝政府繼續執行"封鎖香港"的政策,對香港的帆船貿易有很大的干擾,他委任香港商會主席賴里等3人組成委員會調查此事並提出調查報告,後向殖民地部提出建議,要求清政府撤走香港海外的海關站。經中英雙方談判,清政府應允了香港方面的要求。


目錄

簡介

堅尼地道(英文名字: Kennedy Road),位於香港灣仔及中區,是香港島半山區一條主要道路,是為紀念第七任港督堅尼地而命名。堅尼地道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西面連接上亞厘畢道及花園道,依山而建,但大部路段屬平坦,只有接近與皇后大道東交界一段為斜路。在接近花園道附近有山頂纜車天橋橫跨堅尼地道,但其高度令雙層巴士不能穿過。堅尼地道一帶大部份屬住宅區,亦有多間學校。


交通


城巴12A線 外交部駐港公署站、香港公園堅尼地道站


毗鄰港鐵金鐘、中環、香港地鐵站


歷史

堅尼地道是香港繼皇后大道之後興建的第二條主要道路,因此當時亦有「二馬路」之稱。香港日據時期,堅尼地道曾被改名為「東大正通」。1970年代末期,合和實業興建合和中心,內有多部升降機連接皇后大道東出口及堅尼地道出口,使來往兩地的市民毋須再使用十多層的樓梯上落。這亦引致當時中華巴士唯一服務堅尼地道的17號線的停辦。


未來發展

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建議在堅尼地道合和中心旁興建一間70多層高的大型酒店,名為Mega Tower Hotel(中文名稱暫作合和酒店),但遭到堅尼地道一帶居民的強烈反對,計劃至今未獲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


沿路著名地點

雍仁會館(香港共濟會總部,堅尼地道一號)


香港公園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合和中心


香港電燈公司總部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聖若瑟書院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香港鄧鏡波書院


香港前任特首辦公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