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华大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XND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29日 (四) 02:2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明華大廈'''<br><img src="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0…”)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华大厦
图片来自on

明华大厦英语:Ming Wah Dai Ha)位于香港香港岛筲箕湾阿公岩道1-25A号,占地逾34万平方呎,连接筲箕湾东大街筲箕湾站,背向鲤鱼门公园及渡假村,依山而建,由香港房屋协会发展,由司徒惠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于1962年至1978年落成,共13座(A-M座),分为3期兴建,以香港房屋协会创办人之一的何明华会督命名。

历史介绍

明华大厦前身是木屋区绿宝村,1950年代清拆改建为明华大厦,1958年建设当时曾命名为筲箕湾新村英语:Shaukiwan Estate)。

明华大厦A座于1976年重新兴建,此前为一幢无独立厕所的大厦,当时部分居民选择迁往新兴建的大坑励德邨,其馀多数选择区内重置。除了的A座采用楼级型设计及G座为全邨唯一采用十字型设计的楼宇外,其馀10幢均采用长型设计。于2010年,在B至G座楼宇大幅度地改装原有设施,加建升降机塔及加铺地砖,加设门牌及指示牌,加装升降机及大厦闸门。

重建

2010年代,香港房屋协会向城市规划委员会申请重建明华大厦,预计可以提供逾4,000个单位。计划重新兴建明华大厦为一个综合发展项目,拟建7幢公共房屋及2幢长者屋,楼高32层,分别提供3,170个及857个单位,总楼面约207万平方呎;另外有逾26万平方呎的休憩空间。

2010年,香港房屋协会为明华大厦其中7幢楼宇及户外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复修及翻新,并且建议以混合发展方式重新兴建明华大厦,渗入长者屋的元素[1]。重建计画预备3份发展方案,以保留该旧屋苑建筑及文物价值等,构思中包括保存个别座数其中一幢建筑原状,或者以旧建筑材料复古复制一幢新建筑,方案亦提出于原址建立中央纪念公园等。

2013年3月14日,香港房屋协会向规划署提交更新发展方案,选择放弃保存屋邨部分座数,即将邨址全部楼宇拆卸重新兴建;此外,建议于原址兴建一座集体回忆用途的明华公园。规划署按照有关方案指出,为了确保计画效率,尽快进度,故此需要尽快作出决定,于3份发展方案中,排除当中维持保存一幢原有大厦原状的建议,因为不符合各方面规划原则及要求,由于保留使用多年而变得残破之大厦,亦即仿效石硖尾美荷楼等方法亦不可行。此外,规划署援引古物古迹办事处指出,明华大厦并非香港法定古迹,故此质疑其旧有建筑物之保存价值,并且指出,若果个别物业保留下来,可能违反规划等既定程序。有关方案于3月15日早上9时交予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