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山大飯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2月11日 (二) 18:40 由 QZ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圓山大飯店,原址原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神宮拆除後改建而成,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山的地標性質中國風飯店,早年為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型國際性飯店。目前所見的宮殿風格建築於1973年落成,是臺北市的著名地標之一。台北圓山大飯店已晉升為交通部觀光局評鑑之五星級飯店[1]

歷史沿革

成立初期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二戰光復台灣後,苦於臺灣沒有豪華的國家迎賓設施可以接待外國貴賓,遂拆除當時台灣神宮,並原地改為台灣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

1952年,改由蔣宋美齡等政要為首組成的「財團法人台灣敦睦聯誼會」(簡稱「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改為圓山大飯店現名,以[[孔令偉]]為首任總經理。原先用途為招待訪華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及蔣中正蔣宋美齡夫婦之訪客。當時圓山大飯店的建築規模甚小,在1963年時才將飯店的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畢。1967年,圓山大飯店獲得美國財星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1973年10月10日,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新建的14層中國宮殿式大廈落成,圓山大飯店遂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臺北圓山聯誼會

1975年時,蔣宋美齡成立「臺北圓山聯誼會」接手原本敦睦聯誼會與私人會員服務相關的業務,是一個會員制的俱樂部[2]。該聯誼會的活動設施位於圓山大飯店主建築後方,由一群與飯店建築風格相同的低矮建物組成。

建築特色

圓山大飯店的原址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人建的臺灣神宮,由於地處的劍潭山山頭,突出於台北盆地之上,在風水學上地理位置極佳。飯店屋頂使用歇山式。飯店的建築上採用相當多的形雕刻,故有人稱此飯店為「龍宮」;除採用龍形之外,亦有石獅梅花等中國建築常用的圖案。

參考文獻

  1. 圓山大飯店(交觀業字第1448號). 交通部觀光局臺灣旅宿網. 2018-08-10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0) (Chinese (Taiwan)). 
  2. 關於聯誼會. 圓山大飯店. [2015-06-04]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