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隆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27日 (五) 03:54 由 微笑微笑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基隆港是位於基隆市的海港,為台灣四座國際商港之一、以及北台灣首要的海運樞紐,營運機構為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整個港區被基隆市中心環繞,腹地較其他商港狹小,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並有數條國內外客輪航線固定彎靠。2018年的數據顯示,基隆港位列世界第113大港,為台灣排名第四,2016年首次被台北港超越。

建港之初

基隆港在昔日稱為「雞籠港」或「雞籠灣」。雞籠港在十七世紀即有外人足跡,西班牙人占領台灣時就曾對雞籠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清治後期,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雞籠港的發展。在同治2年(1863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義正式開放為商港。而在1886年當時就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台灣首富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後來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將1886年認定為基隆港建立之年[1]

港區環境

基隆港為利用自然之谷灣地形所修築的港口,共有57座碼頭、1個入港航道,港區總面積為572.17公頃。港灣形狀大致呈北寬南窄的漏斗狀,港區水域則分為外港、內港、牛稠港等3大區域。碼頭方面可分為東岸碼頭、西岸碼頭等2大部分,其中以西岸運量較大;使用類型則分為商用、軍用、漁用等3大類。

發展瓶頸與對策

基隆港與基隆市唇齒相依,基隆市區的街廓即沿着港區發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計更是與基隆港息息相關,昔日廣布市區的「委託行」及酒吧就是一例。但進入1990年代之後,基隆港除了要面對國內外傳統港口的競爭,還要應付中國大陸東南各新興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區規模已到達極限,卻因為港埠用地緊鄰市區及山區而無法擴建,港內大部分碼頭的吃水深度又無法停泊巨型貨櫃輪,導致許多船隻被迫彎靠高雄港與台中港。

未來展望

由於現有港區短期內無法擴建,為了因應台北港將對基隆港的貨運業務造成的威脅、與鄰近國家港口的競爭,以及兩岸三通後所帶來的客運榮景,基隆港將從原本偏重貨物運輸,轉型成為客運、貨運並重的「加值型物流港」。未來基隆港將朝向「東客西貨」的方向來發展,東岸以客運與觀光遊憩為主,西岸則繼續作為貨運運輸的基地;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計劃,未來基隆港部分碼頭的功能將進行調整,港區部分後線區域也將開放商業開發,以達致基隆港、市發展之雙贏[2]

視頻

基隆港 相關視頻

基隆港,台灣
縮時攝影中國台灣基隆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