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孝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16日 (一) 17:49 由 Zardwee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家庭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孝天皇
原圖鏈接仁孝天皇:日本光格天皇第六皇子,生母為大納言勸修寺經逸之女勸修寺婧子(東京極院)。

仁孝天皇(1800年3月26日-1846年2月21日),名叫惠仁,幼名為寬宮(にんこうてんのう、寛政12年2月21日(1800年3月16日) -弘化3年1月26日(1846年2月21日))は,日本第120代天皇(在位 文化14年9月21日(1817年10月31日) - 弘化3年1月26日)。諱は恵仁(あやひと)[1]

日本光格天皇第六皇子,生母為大納言勸修寺經逸之女勸修寺婧子(東京極院)。

原圖鏈接仁孝天皇:1809年,由中宮欣子內親王(新清和院)收為養子,正式冊封為太子,並於1817年由父皇讓位,成為天皇。

1809年,由中宮欣子內親王(新清和院)收為養子,正式冊封為太子,並於1817年由父皇讓位,成為天皇。他沿襲光格天皇的志向,恢復朝廷儀式,尤其是恢復已斷絕了近千年的漢風諡號,諡其父「光格」二字。此外,他鼓勵學術研究,建立學習所(即今日的學習院)以供公家講學。1846年過世,葬於後月輪陵[2]

他鼓勵學術研究,1847年,即仁孝天皇駕崩隔年,遵循其遺志在御所建春門外建立學習所以供公家講學,後由孝明天皇賜名為「學習院」(京都學習院),為1877年明治天皇下令設立皇族與華族教育機關「學習院」的前身。

1846年過世,葬於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今熊野泉山泉涌寺內的後月輪陵。

家庭

父母

(父)光格天皇

(母)勸修寺婧子(東京極院)[3]

子女

安仁親王

淑子內親王

孝明天皇

節仁親王

和宮親子內親王

(含姓名不詳者共有七子八女)

陵墓 後月輪陵

在位期間年號:文化、文政、天保、弘化[4]

相關信息

在位期間:1817年10月31日-1846年2月21日

在位中の時代 江戸時代

在位中の年號 文化

文政

天保

弘化

在位中の首都京都

在位中の皇居京都御所

諱 恵仁

出生 1800年3月16日

死沒 1846年2月21日

陵墓 後月輪陵

皇子女安仁親王

慈悲心院宮

摩尼珠院宮

鎔宮

孝明天皇

節仁親王(第10代桂宮)

恭宮

成宮

淑子內親王(第11代桂宮)

三宮

総宮

経宮

胤宮

和宮親子內親王(皇女和宮)

常寂光院宮

中宮 鷹司繁子

鷹司祺子

系譜成員

光格天皇の第六皇子。養母は後桃園天皇の第一皇女、光格中宮の欣子內親王(新清和門院)。実母は勧修寺大納言経逸の女、藤原(勧修寺)婧子(東京極院)。正妃は関白鷹司政煕の女、藤原繁子(新皇嘉門院)、繁子沒後はその妹、藤原祺子(新朔平門院)。

中宮 鷹司繁子(新皇嘉門院)(1798-1823)

第一皇子:安仁親王(1820-1821)

第一皇女:慈悲心院宮(1823)

中宮 鷹司祺子(新朔平門院)(1811-1847)

第四皇女:摩尼珠院宮(1829-1831)

典侍 正親町雅子(新待賢門院)(1803-1856)

第二皇子:鎔宮(1825-1826)

第四皇子:統仁親王(孝明天皇)(1831-1866)

第六皇子:節仁親王(第十代桂宮)(1833-1836)

第七皇女:恭宮(1837-1838)典侍甘露寺妍子(1806-1851)

第二皇女:成宮(1825-1826)

第三皇女:淑子內親王(第十一代桂宮)(1829-1881)

第三皇子:三宮(1830-1831)

第五皇女:総宮(1832-1833)

第六皇女:経宮(1836)

典侍 橋本経子(1826-1865)

第七皇子:胤宮(1844-1845)

第八皇女:親子內親王(皇女和宮)(1846-1877)

典侍中山績子(1795-1875)

掌侍 今城女春子(1809-1875)

第五皇子:常寂光院宮(1832)

養子多數

貞教親王(伏見宮)・熾仁親王(有栖川宮)・朝彥親王(久邇宮)・彰仁親王(小松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

系図

(114)中御門天皇(115)桜町天皇 (117)後桜町天皇

(116)桃園天皇 (118)後桃園天皇

(閒院宮)

直仁親王 典仁親王

(慶光院) 美仁親王

〔閒院宮へ〕

(119)光格天皇(120)仁孝天皇 (121)孝明天皇(122)明治天皇

輔平

(鷹司基輝養子) 親子內親王

(和宮、徳川家茂夫人)

人生紀略

仁孝天皇,諱惠仁。光格帝第三皇子也。母東京極院藤原氏,贈內大臣經逸女。文化十四年(丁丑)三月,踐祚。

同十月,即位紫宸殿。文政元年(戊寅)夏四月,家齊鑄八銖金,款曰:「二分。」五月,英吉利船一艘來相模浦賀。秋八月,天文方高橋作左衛門等,請禁『佛國曆象篇』、『梵歷策進』等。不聽。二書,僧圓通所著也。

二年(己卯)夏五月,家齊改鑄元字金及四銖金,款以艸文。秋,大有年。斗米價三十錢。三年(庚辰)秋七月,家齊改鑄文字銀,以艸文為款。是歲,高橋作左衛門,飜譯滿州書及魯西亞書,獻之。家齊賞 賜金二枚。四年(辛巳)冬十一月,免松前章廣罪。再為松前城主,鎮東西蝦夷。五年(壬午)春二月,家齊為左大臣,敘從一位。權大納言家慶為內大臣,敘正二位。夏五月,太上天皇幸修學院。靈元帝升遐之後,頹敗百數十年,至是修之。

秋八月,『山陵志』成。初下野人蒲生秀實,有奇節,慨朝典墬地,遍歷諸國以着之。至是刻成。德川齊昭亦慨山陵荒廢,圖其修復,欲先修畝傍山,漸次他陵。因『山陵志』,辨其方位。而其臣桑原信敬,祗役於京師,途次至畝傍山,詢於土人,參於舊記,且以貝原篤信之說可據,始辨『山陵志』之謬,筆之呈齊昭。齊昭乃請興山陵之役。幕府不聽。六年(癸未)春三月,忠良辭關白。左大臣政通為關白。七年(甲申)春,諸國麻疹。秋七月,家齊鑄一銖金,文曰:「一朱。」八月,英吉利船再抵相之浦賀,常之大津。上陸,遂抵薩之寶島,抄掠民家。監吏擊殺其一人,余皆遁去。上皇幸修學院,觀楓。令群臣奏樂,或賦詩歌。八年(乙酉)春三月,又觀櫻。春秋二幸,後以為例。是歲,家齊令曰:「外夷之船,至海濱者,發炮悉碎之。且漁民竊與夷人,貿易于洋中者,一切禁之。

九年(丙戌)夏四月,上總土寇群起,抄掠所在。五月,江戶盜賊橫行,殺掠路人。家齊命捕之。十年(丁亥)春二月,家齊為太政大臣。源氏,足利氏以來,在軍職,兼太政大臣者,獨家齊而已。十一年(戊子)秋七月,大風水。西海最甚,破屋五萬餘戶,壓死一萬餘人。彥山祠扉,飄至筑後松島山。冬十一月,越後地大震。

先是,高橋作左衛門,河邊林右衛門犯國禁,以輿地圖及刀劍,與蘭人。至是發覺,捕而下獄。十二年(己丑)春正月,家齊鑄一朱銀,文曰:「以十六換一兩。」三月,江戶大火。冬十一月,磔邪蘇徒六人於大阪。天保元年(庚寅)秋七月,京師地大震。後至第二年夏止。是歲,畿內西國之民,詣伊勢神宮者甚眾。浴道豪族,競施輿馬食物。時人號御蔭參。

二年(辛卯)春二月,幕府浚安治川。大阪民爭請奉役,浚海口為一阜。世稱曰:「天保山。」夏四月,定送葬及墓碑制。禁庶民名死者以院號及居士。其旺葬儀,請十僧以上,墓碑高逾四尺。錮本多正收,斬其臣伊藤半右衛門等。初正收為長崎奉行也,半右衛門等買妓以為妾。役滿,攜歸。至是發覺,罪逮正收。

三年(壬辰)夏五月,賴襄,歿,年五十三。襄,字子成,號山陽。安藝人。嘗有勤王之志。着『日本政記』 , 『日本外史』 ,明名分大義,大裨益風教。冬十月,家齊鑄二銖金。元祿中,既鑄而廢之,至是復之。是歲,諸國竹實民飢。四年(癸巳)夏六月,奧羽寒如冬,禾稼凋落。冬飢,奧羽最甚。五年(甲午)冬十二月,家齊貸一萬金於宗義,質以賑朝鮮飢及去歲王城災。

德川齊昭謂老中大久保忠殼曰:「昔者大猷公戒長崎奉行曰:『內地戰爭,彼此勝負,皆一家之幸不幸耳。至失土地人民於夷狄,則日本之辱孰大焉。雖寸尺,以死守之可也。』夫蝦夷千島,本屬神州之地。其加摸沙土加者,既出於蝦夷方言。則其地亦安知非源豫州所割據。而今魯西亞傲然據其地,千島之多,我僅有久奈志利,擇捉二島。所失之地,何啻一寸一尺,豈非千古之憾哉!然議者皆謂:『蝦夷之地,瘠鹵不可耕,氣候極寒,陰霧四塞,僅有沿海諸港之可居,而其人愚暗柔弱,不知禮義。得其地而不能生谷殖財,得其人不能施教為治。』此信尋常迂腐之論耳。誠使偉略雄算如神禹者隨山伐木,溯水得源,直踞其中央,大移封內之民,糞其田,耨其野,以銷其陰霧,變其氣候,則愚者漸智,弱者日強。不出十數年,而宛然為一大國也必矣。鎮撫之算,不可不講;開拓之策,不可不盡也。「忠殼大驚曰:「往年幕府以松前家微弱不能當折衝之任,徙之於梁川,新置松前奉行,從事鎮撫開拓,既而又還之於松前家。今欲嚴其鎖鑰,則有修往年故事耳。然長崎奉行二員,每難其選。而更置松前奉行,恐乏其人。「齊昭詰曰:」昔者東北海路未通,故外患常在長崎。今蝦夷直與魯西亞為陵,則今日之患在松前,而不在長崎也。幕府復置松前奉行鎮之,則社稷之福何加焉。「不聽。

六年(乙未)夏四月,美濃民蜂起,襲笠松代官野田斧吉。斧吉走駒野。初村民代助賂斧吉,而修笠松閘,不如舊制。既而川漲閘破,漂沒百餘村。斧吉巡視抵新田,次代助家,村民憤怨及之。家齊召斧吉,命大垣藩捕亂民,磔其首謀者。斧吉途自殺。秋九月,家齊鑄大錢,款曰:「天保通寶」。背曰:「當百」。削仙石久利封,誅其宰仙石左京等。左京慧詰,為久利父久道所寵。久利兄政美卒,久利為嗣。左京欲殺久利,以己子久太代之。與宇野甚助,岩田靜馬謀,鴆久道,遣刺客刺久利於江戶邸,以邸吏神谷轉知之,欲殺滅口。托國事召之,轉出奔為普化僧,改名友鵞。左京馳人捕之,不得,乃請幕府執之。友鵞就縛,對吏愬冤,白左京逆狀。幕府檻致左京等斬之,梟首於出石。

七年(丙申)春三月,老中松平康任以京姻戚坐罷。家齊徙之於棚倉,井上正春於館林,松平齊厚於濱田。

夏六月,大雨水,寒如冬。人皆服絮衣。諸國麻疹。秋,大飢,東國尤甚。奧羽兩野之民,爭赴江戶者,陸續不絕。米谷愈乏,餓莩愈多。

八年(丁酉)春二月,大阪與力大鹽平八郎作亂。與子格之助,帥黨與百餘人,樹大旗幟,提「救民」二字者,發巨礟燔市街,將迫東西町奉行廳。城代土井利位,及町奉行跡部良弼,堀利堅等,發兵討之。 城代與力阪本鉉之助,執銃挺進,狙擊一賊,斷頭貫槍,掀以視之。於是黨與潰散,而未知平八所在。訛言紛紜,物情騷然。賊燹延燒,凡二萬戶,經兩日夜始熸。既而有告平八郎匿靱街染戶者,即遣兵圍之。平八郎父子放火自死。初平八郎為吏,斷妖巫奸髠贓吏之獄,深文嚴酷,遠近不寒而慄,名大着。致仕讀書,教授以居。頻年凶歉,民窮益甚。於是,售所藏書,獲金六百兩,以賑恤窮乏一萬人。上書於跡部良弼,請諭治下富豪出錢穀,以賑貧民。弗聽。於是,忿懣為此舉雲。秋八月,家齊辭大將軍。內大臣家慶為征夷大將軍,兼右大臣。九月,家慶鑄五兩鈑一分銀。

是歲,京師儒者北小路三郎等,設救恤場於三條磧賑饑。自春至冬止。九年(戊戌)春三月,江戶西城災。家慶課諸侯築之。夏五月,甲斐土民蜂起,抄掠郡邑。焚毀豪族。代官西村定太,發銃威之。磔巨魁,余皆流竄。十年(己亥)春二月,西城成。夏四月,家齊移西城。家齊移西城。辛丑(十二年)春閏正月,遣左近衛大將藤原輔熙,右近衛權中將藤原實愛等,於泉涌寺,奉諡上皇曰光格天皇。自宇多帝停諡法,此典廢者幾六十世,至是復之。前將軍家齊薨,年六十九。葬寬永寺,賜諡曰文恭院。二月,停諸商結社,定米油薪炭鹽醬餅果販賣法,以平物價。定婚葬飲膳,僕從雜役制。禁圖書冊子,及兒女所玩泥塑紙鳶飾施五彩。先是,老中水野忠邦,憂松平定信政漸廢弛,屢下節儉令,欲復寬政之舊。至是,嚴禁奢侈。其政煩苛,眾心不服。十三年(壬寅)夏五月,關白政通為太政大臣。家慶廢一銖銀。秋九月,詔安倍晴親,改曆法。賜名曰:「天保歷。」冬十月,家慶遣市野茂三郎檢諸國田地。既畢北陸,將抵近江。近江民蜂起,襲其次舍。茂三郎驚怖遁歸。檢地遂寢。

家慶廢文政乙酉之令,用寬政文化之令。德川齊昭建議曰:「封內民俗愚戇,而漁父鹺丁尤甚。曩布攘夷之令,猶恐或眤外人于洋中。今廢其令,則貿易之奸,絕不可防。請循乙酉之令,以全愚戇之民。「家慶申令:」行節儉,嚴武備「。十四年(癸卯)春二月,見白氣於未申之交。天文家謂之彗星。三月,海南三百里許兵艦見。家慶命稻葉正守等戍和泉,數旬而去。

弘化元年(甲辰)春三月,荷蘭人來長崎。曰:「方今形勢,不與西洋諸國結盟約為交易,則各國軍艦將來寇。」夏五月,家慶幽德川齊昭,禁錮其臣戶田忠敞,藤田彪,鵜殿忠愛等。江戶城災。家慶課諸侯築之。二年(乙巳)春二月,北亞米利加船,送陸奧,阿波漂民來浦賀。漂民去冬洋中遭颶,為彼所救。北亞米利加當我萬治,寬文間,英人開之。至安永五年,各部背英始建國,自號合眾國,奉華盛頓為大統領,因以華盛頓名其都。冬十二月,家慶奉詔建學舍於建春門前。敕賜名學習院,使藤原資善,菅原聰長督之。三年(丙午)春正月廿六日,帝崩,壽四十七。葬弘化陵,諡仁孝天皇。帝性孝謹,好學能和 歌。先帝寢疾也,御女輿,潛出宮視疾。及其崩,舉九百年廢典,奉諡追尊焉。

歷史評價

幕府開始「天保新政」,以政治力量壓制商品經濟,妄圖挽救行將瓦解的領主經濟。結果事與願違,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與此同時,西南的一些藩國因為採取了比較適應社會發展的改革措施,經濟、軍事得到長足進步,一躍變成強藩。這時的思想界也變得相當活躍,尤其是尊王學說對後來的明治維新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綏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寧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靈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開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務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應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寧天皇 ( 480-484) ▪ 顯宗天皇 ( 485-487) ▪ 仁賢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繼體天皇 ( 507-531) ▪ 安閒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欽明天皇 ( 539-571) ▪ 敏達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極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齊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統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聖武天皇 ( 724-749)

孝謙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稱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陽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圓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條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條天皇 ( 1011-1016) ▪ 後一條天皇 ( 1016-1036) ▪ 後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後冷泉天皇 ( 1045-1068)

後三條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鳥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衛天皇 ( 1141-1155) ▪ 後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條天皇 ( 1158-1165)

六條天皇 ( 1165-1168) ▪ 高倉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後鳥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門天皇 ( 1198-1210) ▪順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後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條天皇 ( 1232-1242) ▪ 後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後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龜山天皇 ( 1259-1274)

後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見天皇 ( 1287-1298) ▪ 後伏見天皇 ( 1298-1301) ▪ 後二條天皇 ( 1301-1308)

花園天皇 ( 1308-1318) ▪ 後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後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長慶天皇 ( 1368-1383)

後龜山天皇 ( 1383-1392) ▪ 光嚴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後光嚴天皇 ( 1352-1371) ▪ 後圓融天皇 ( 1371-1382) ▪ 後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稱光天皇 ( 1412-1428) ▪ 後花園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門天皇 ( 1464-1500) ▪ 後柏原天皇 ( 1500-1526)

後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親町天皇 ( 1557-1586) ▪ 後陽成天皇 ( 1586-1611) ▪ 後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後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後西天皇 ( 1654-1663) ▪ 靈元天皇 ( 1663-1687)

東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門天皇 ( 1709-1735) ▪ 櫻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園天皇 ( 1747-1762)

後櫻町天皇 ( 1762-1770) ▪ 後桃園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德仁天皇(2019--)

參考來源

  1. 仁孝天皇 簡歷 - 名人簡歷 仁孝天皇簡介、簡歷及介紹:仁孝天皇乃光格天皇第六皇子,生母為大納言勸修寺經逸之女勸修寺婧子(東京極院)。1817年成為天皇。他沿襲光格天皇的志向,恢復朝廷...
  2. 【圖片】日本浮世繪原作!19世紀, (仁孝天皇年代。對應中國的清代...2017年11月22日 - 19世紀, (仁孝天皇年代。對應中國的清代道光時期)作品作者信息詳實,傳承有序。本次由日本MayLife畫廊,帶到深圳藝術博覽會參展。本次博覽會26號開幕有...
  3. 仁孝天皇的系譜成員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14日 - 回答:光格天皇の第六皇子。養母は後桃園天皇の第一皇女、光格中宮の欣子內親王(新清和門院)。実母は勧修寺大納言経逸の女、藤原(勧修寺)婧子(東京極...
  4. 仁孝天皇-北城百科網 2018年10月26日 - 仁孝天皇第120代天皇在位期間:1817年10月31日-1846年2月21日時代江戶時代年號文化文政天保弘化首都京都皇居京都御所諱惠仁出生(1800-03-26)1800年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