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城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13日 (五) 15:46 由 Zardwee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平城天皇
原圖鏈接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 - 809年5月18日在位。

平城天皇(日語:平城天皇へいぜいてんのう Heizei Tennō;774年9月25日-824年8月5日),男,日本第51代天皇,806年4月9日 - 809年5月18日在位[1]

簡介

原圖鏈接平城天皇陵

他是桓武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藤原良繼之女藤原乙牟漏。諱小殿(日語:小殿親王おてのみこ Ote no miko),783年改名安殿(日語:安殿親王あてのみこ Ate no miko),又稱奈良帝。[2]

785年被立為太子,806年時因桓武天皇駕崩而繼位。在他任內廢除了冗官,改善行政與經濟問題,設置觀察使來監督地方官,使律令全面重建。

但是在809年時,平城天皇因為身體病弱,長期治療都無法改善,最後讓位於胞弟神野親王(嵯峨天皇),自己則隱居在平城京,被迫出家。[3]

平城天皇冊立同母弟嵯峨天皇為皇太子,有阿保親王、高岳親王、巨勢親王、他內親王等4個兒子。阿保親王的第五子在原業平(《伊勢物語》的主人公,著名的美男子,三千人斬)是平城天皇之孫。[4]

平城天皇的漢風諡號「平城天皇」與平城京有關。平城天皇於824年過世,由於他深愛着平城京,故被稱為平城天皇。[5]

生平

即位前

785年12月31日(延曆4年11月25日),安殿親王取代叔父早良親王,被立為太子。皇太子安殿親王身體病弱,而且與父親桓武天皇的關係微妙。據《日本後紀》的記載,793年(延曆12年)的春宮坊(執掌太子的家政)帶刀舍人被殺害的事件的背後是皇太子的傳聞。

805年(延曆24年)重病的桓武天皇暫時性的身體康復時,命令皇太子進宮晉謁,皇太子也沒有進宮晉謁,在藤原式家的藤原緒嗣的催促下才漸漸進宮進謁。還有,因皇太子時代寵幸岳母藤原藥子的不倫醜聞,導致桓武天皇命令放逐藤原藥子。因此,安殿親王在即位後更改了桓武天皇時的政策。

即位與施政

806年4月9日(延曆25年3月17日),桓武天皇去世,同日安殿親王踐祚。806年6月8日(大同元年5月18日),正式即位。從此以後,日本的天皇在正式即位之前,開始有了先行踐祚的儀式,「踐祚」和「即位」開始有了區別。

平城天皇在即位之初積極的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廢除了冗官,停止了朝廷每年定例的活動,改善了中、下級官僚的待遇等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政策變動,使民力休養生息。

另一面,也招回了被放逐的藤原藥子,委任其為尚侍,掌握宮廷內部的大權。此時藤原藥子因有平城天皇做其後盾,召其兄藤原仲成一起入宮干預政事。

續日本紀》里刪除的藤原種繼被暗殺事件的記錄又再次重現。這是因為藤原藥子是藤原種繼之女,目的是為了顯示早良親王被廢除太子及平城天皇皇位繼承的正當性(後來由嵯峨天皇再次刪除了這個事件的記錄,藤原種繼並非早良親王所暗殺,桓武天皇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默認了藤原式家等政治勢力對早良親王的政治迫害,判處早良親王流放之刑,早良親王一時激憤,在流放途中,絕食抗議而死。桓武天皇之後有了愧疚之心,命令在《續日本紀》中刪除了關於藤原種繼暗殺事件的記錄,並追尊早良親王為崇道天皇)。

退位與藥子之變

809年5月18日(大同4年4月1日),因為生病的緣故,平城天皇在位僅3年後,就讓位於同母弟神野親王(嵯峨天皇),成為太上天皇。藤原藥子兄妹也隨之失勢。嵯峨天皇冊立平城天皇之子高岳親王為皇太子。同年12月,平城上皇移居舊都平城京(平城京即奈良,平安京即京都,自恆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後,在明治天皇遷都東京之前一直是日本的法定首都)。

不料平城上皇的病竟在退位後好轉,由於他還年輕,仍然關心國政,於是就以上皇的地位發布政令,使得嵯峨天皇與平城上皇分別成為兩個朝廷一般。在藤原藥子及其兄藤原仲成的介入下,810年10月7日(大同5年9月6日),平城上皇違背其父桓武天皇的遺志,下詔遷都平城京,讓平安京的貴族們都遷回平城京,以圖掌握政權。但是,嵯峨天皇一方先發制人,於10月11日(9月10日)剝奪藤原藥子的官位,並相應的在10月12日(9月11日)舉兵,平城上皇隨即想與藤原藥子一起逃往東國,卻受到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的阻擋,9月11日平城上皇與藤原藥子回到平城京。不久平城上皇剃髮入佛門,藤原藥子服毒自殺,其兄藤原仲成也被殺。這次政變史稱「藥子之變」。

政變之後

高岳親王的皇太子之位被廢,大伴親王(後來的淳和天皇,平城天皇、嵯峨天皇的異母弟)被立為太子。

藥子之變後,平城上皇仍然作為「太上天皇」(當時還沒有法皇的稱號)滯留在平城京,仍然接受嵯峨天皇的朝拜。

另外,遷為大宰權帥的阿保親王、廢太子高岳親王的兩個皇子仍然被允許擁有四品親王的身份,相應的待遇也得到了保障。後來嵯峨天皇也想退位之時,被藤原北家的藤原冬嗣提出了反對諫議:如果嵯峨天皇退位後和平城上皇享受同等待遇的話,高額的費用將使財政陷入危機,由此也可以得到驗證,平城上皇仍然受到勝利者嵯峨天皇的優待。

評價

日本後紀》評價平城天皇精神聰敏,玄鑒宏達,博綜經書,工於文藻。

墓所

平城天皇的墓所是由平城天皇本人指定的在平城京的宮內廳向北過去一些的楊梅陵。楊梅陵(市庭古墳)是日本最大的圓墳(圓墳是日本古墳時代最普通的墓葬,奈良時代古墳時代進步了很多,圓墳不符合平城天皇的身份),根據1962-1963年的挖掘調査,確定楊梅陵的前方在平城京築造之際已經被拆毀,不可能作為平城天皇之墓。

家族成員

玄祖:天智天皇

曾祖:志貴皇子

祖:光仁天皇

父:桓武天皇

東宮妃(贈皇后):藤原帶子(出生年不詳-794,藤原百川之女)

妃(同時也是親妹妹):朝原內親王(779-817)

妃(同時也是親妹妹):大宅內親王(出生年不詳-849)

妃(同時也是親妹妹):甘南美內親王(800-817)

尚侍:藤原藥子(出生年不詳-810,藤原種繼之女)

東宮妃:藤原繩主之女(生沒年不詳,母親是藤原藥子,母女共侍一夫)

宮人:伊勢繼子(772-812,伊勢老人之女)

宮人:葛井藤子(葛井道依之女)

宮人:紀魚員(紀木津魚之女)

子:高岳親王(799-865,母為伊勢繼子

子:巨勢親王(出生年不詳-882,母為伊勢繼子)

女:上毛野內親王(出生年不詳-842,母為伊勢繼子)

女:石上內親王(出生年不詳-846,母為伊勢繼子)

女:大原內親王(出生年不詳-863,伊勢齋宮,母為伊勢繼子)

子:阿保親王(792-842,葛井藤子之子,在原行平在原業平之父)

女:叡奴內親王(出生年不詳-835,紀魚員之女)。

相關影片

奈良 第51代 平城天皇稜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綏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寧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靈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開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務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應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寧天皇 ( 480-484) ▪ 顯宗天皇 ( 485-487) ▪ 仁賢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繼體天皇 ( 507-531) ▪ 安閒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欽明天皇 ( 539-571) ▪ 敏達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極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齊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統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聖武天皇 ( 724-749)

孝謙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稱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陽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圓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條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條天皇 ( 1011-1016) ▪ 後一條天皇 ( 1016-1036) ▪ 後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後冷泉天皇 ( 1045-1068)

後三條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鳥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衛天皇 ( 1141-1155) ▪ 後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條天皇 ( 1158-1165)

六條天皇 ( 1165-1168) ▪ 高倉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後鳥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門天皇 ( 1198-1210) ▪順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後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條天皇 ( 1232-1242) ▪ 後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後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龜山天皇 ( 1259-1274)

後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見天皇 ( 1287-1298) ▪ 後伏見天皇 ( 1298-1301) ▪ 後二條天皇 ( 1301-1308)

花園天皇 ( 1308-1318) ▪ 後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後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長慶天皇 ( 1368-1383)

後龜山天皇 ( 1383-1392) ▪ 光嚴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後光嚴天皇 ( 1352-1371) ▪ 後圓融天皇 ( 1371-1382) ▪ 後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稱光天皇 ( 1412-1428) ▪ 後花園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門天皇 ( 1464-1500) ▪ 後柏原天皇 ( 1500-1526)

後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親町天皇 ( 1557-1586) ▪ 後陽成天皇 ( 1586-1611) ▪ 後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後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後西天皇 ( 1654-1663) ▪ 靈元天皇 ( 1663-1687)

東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門天皇 ( 1709-1735) ▪ 櫻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園天皇 ( 1747-1762)

後櫻町天皇 ( 1762-1770) ▪ 後桃園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德仁天皇(2019--)

參考文獻

  1. 日本後紀:卷十四平城紀一 .古事記 ~往古之追慕~[引用日期2012-05-28]
  2. 遠藤慶太.平安勅撰史書研究.日本:皇學館大學出版部,2006年
  3. 日本後紀:卷十三桓武紀十三 .古事記 ~往古之追慕~[引用日期2012-05-28]
  4. 上橫手雅敬.鎌倉時代の権力と制度.日本:思文閣出版,2008年.
  5.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為什麼不能稱其為「平成天皇」?_百度知道 8個回答 - 回答時間: 2019年10月16日 最佳答案: 我認為日本明仁天皇不能被稱為「平成天皇」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日本皇室他們對於名號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只有到達他的一定標準才能稱為「平成天皇」。 首先...百度知道 - 百度快照 平城天皇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