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5日 (一) 16:03 由 L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添加{{copyedit}}和{{refimprove}}标记到条目)
前往: 導覽搜尋
韓非
韓非.jpg
出生 前281年
韓國(今河南新鄭
逝世 前233年
秦國(今陝西咸陽
時代 古代哲學
地區 中國哲學
學派 法家
主要領域
政治學

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生活於戰國末期時期的韓國(今屬河南省新鄭市)的思想家,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韓國宗室貴族,與李斯均是荀子學生,後因其學識淵博,被秦始皇召喚入秦,正欲重用,卻遭到妒忌的同窗李斯害死,在韓非死後,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韓非其學出於荀子,源於儒家,而成為法家,又推究老子思想,歸本於道家司馬遷指出韓非喜好「刑名法術」且歸本於道家的「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治理論。[1]

生平

生在韓僖王十五年(前280年)的宗室之家,於韓非生平,因目前留存史料有限,未能清楚述之。韓非為韓國宗室公子[2]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

韓非有口吃之毛病,但寫作時文辭流暢[3]

約前255年至前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後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4]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約前247年至前234年間,韓非多次上書韓王遊說,皆不為所用。《孤憤》、《五蠹》、《顯學》、《難言》等篇著於此時期。之後《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被秦王政佩服:「唉,寡人假如能夠見到這個作者,與他往來,就死而無憾了。」李斯說:「這是韓非寫的書啊。」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5]

韓非到秦國後,受到秦王政的欣賞,準備重用,李斯與姚賈怕秦王重用韓非,私下誣陷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勸秦王把韓非禁錮,又在獄中把韓非毒死,秦王悔悟,派人去獄中赦免韓非,但為時已晚,韓非已死了[6]

思想

儒家起源

韓非雖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卻與荀子不大相同,韓非承襲荀子重視禮法的一端,改為重視「刑名法術」之學,韓非反對儒家建構在私人情感聯繫與當代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另外,荀子的尊君思想也影響了韓非,韓非強調君權視為一切事物的決策核心,君權神聖不可侵犯,君主應當運用嚴刑峻法來統御臣民,以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韓非的正名,則是認為君主應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獎懲,重賞重罰。

道家起源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喩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道法家與道家有一些差異。簡單說,《韓非子》一書僅取《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君主無為而治,而靠著法律治理一切,在權術上,落實在君王統治上,「無為」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解老》與《喻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法家起源

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採眾長之集大成者。韓非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後一位子學思想人物。

參考文獻

  1.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
  2.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
  3.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4.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5.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6.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