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琅琊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6:14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秋習俗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朝。《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1]、賞花燈、賞桂花習俗[2]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3],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國外一些國家也有過中秋節的風俗。如:朝鮮半島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還有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1分鐘點鈔600張,單車收費速度每輛次最快5秒。沒錯,這樣的佳績保持者出自一名年僅34歲的普通高速路收費員——首發集團八達嶺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收費員田迎。也因此,她曾兩次獲得高速公路收費員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還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技師」等榮譽稱號。

15年前,19歲的她從學校畢業,就來到了首發集團成為了一名收費員。剛剛步入社會,她和身邊的許多同事一樣,激動不已,懷揣着夢想,憧憬着未來。可是沒多久,有幾個同事就忍受不了工作的辛苦,離開了。看着同事們一個個離開,當時她也對自己腳下的路猶豫不定。

這時候是父親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她,父親告訴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只要你肯用心去做,就沒有干不好的事。」田迎在父親的勉勵下,堅定了信念。

要問田迎的絕活是如何練就的?看看她的雙手便知。女孩子的手,原本可以柔軟纖細,可就是為了提高點鈔速度,她的無名指和食指早已變形,捻鈔的手指也經常會被磨破,最終形成老繭。女孩子都愛美,但是田迎很少抹指甲油,「因為塗上也不是很好看。」一邊說,田迎一邊情不自禁地把手指縮了縮。

在工作這檔事上,同事都說:「田迎很倔。」2012年首屆高速公路收費員技能大賽時,田迎為了把點鈔速度提上來,她在練習點鈔過程中,無名指和食指已被點鈔紙卡得變形,有時捻鈔的手指也會被磨破。但為了不影響點鈔手感,降低點鈔的速度,她沒有貼創可貼。久而久之,她的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但是正是經過這樣的刻苦努力,田迎的點鈔水平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到現在已經達到每分鐘600多張。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那屆比賽中,她脫穎而出,獲得了北京市第一名。==視頻==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相關視頻

名師微課堂:跟着傳統節日讀詩詞——中秋節
【傳統節日】古典詩詞中的「中秋」寄情 #中秋節

琅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