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坑西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4:03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坑西邨
圖片來自timeout

大坑西邨英語:Tai Hang Sai Estate),為大坑西新邨的正式名稱,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石硤尾邨大坑東邨之間的租住屋邨,邨內共有8座樓宇,由周啟謙建築師樓設計,除了民泰樓於1981年入伙外[1],其餘7座均於1965年落成。大坑西邨與一般香港公共屋邨有別,屬於「私人屋邨」,並非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者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及管理,而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及管理[2]

歷史說明

1953年發生石硤尾寮屋區大火,燒燬大坑西邨現址一個名為「光民村」的寮屋區。香港政府在1961年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其口號為「興強順利,康樂安泰」,故此屋邨各座樓宇以此命名。

1965年,7座樓宇落成,單位面積由261至523平方呎,分別為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及民安樓,而由於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6名董事均有太平紳士名銜,故此大坑西邨為俗稱為「紳士樓」。

1977年,民泰樓興建工程開展後不久巧遇香港地鐵動工。為了興建地鐵,地鐵公司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石硤尾站,直至地鐵完工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才能夠繼續興建民泰樓,因而民泰樓的工程押後至1980年落成,並於1981年入伙。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為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為民泰樓提供支承。

重建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為提供5,000伙的青年居屋單位。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伙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游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3]

2017年2月,大坑西新邨重建計劃有新發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為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可減低重建計劃阻力。該公司表示,自城市規劃委員會2016年6月批准落實大坑西新邨重建規劃建議後,經過多月研究和留意到居民訴求,將第一階段重建計劃中兩幢樓宇的其中一幢,由資助出售房屋改為出租,提供560個單位供受影響居民租住;另一幢樓宇則按原有計劃出售,共有729伙,居民可優先購買。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才會落實細節。

到2019年2月,重建計劃仍沒有進展,居民批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一直未有與他們商討重建及安置的計劃,而且安置單位內破舊不堪,要求政府介入。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初步計劃重建後的屋邨提供逾3,300伙單位,較現時增加逾一倍。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

第三產業

財政收支

2019年,全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58億元,同比下降1%。其中:稅收收入22.17億元,同比下降2.2%;非稅收入6.41億元,增長3.4%。財政稅收收入占比77.57%,比上年同期下降0.95個百分點。

2019年,全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83億元,增長15.1%。民生和社會事務支出68.18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52%,增長13.8%。

稅收收入

2019年,全區完成稅收收入60.44億元,同比下降3.5%。按產業分,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稅收0.09億元、27.35億元和33億元,分別增長21.3%、-11.9%和4.6%。按行業分,完成工業稅收22.25億元,同比下降12.7%;商業稅收6億元,同比下降9.9%;房地產稅收13.27億元,增長29.3%。按稅種分,完成增值稅25.71億元,同比下降7.7%;企業所得稅15.33億元,同比下降0.2%;個人所得稅4.93億元,同比下降16.9%。

金融

2019年,年末銀行業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06.91億元,增長12.3%,其中個人存款313.25億元,增長11.9%。銀行業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07.43億元,增長8.1%,其中個人貸款203.21億元,增長9.2%。A股上市公司實現零的突破,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11家。賽富合銀等資產管理規模600億元的164家企業入駐溫泉財富小鎮。

商貿

2019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19.1億元,下降15.6%。其中,出口總額96.0億元,下降19.2%;進口總額23.1億元,增長3.2%。全年引進企業41家,下降86.1%;合同利用外資1.21億美元,下降54.8%;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下降13.2%。

旅遊

2019年,全面推進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建成示範鎮2個、示範點4個、農業公園2個,「美麗從化溫泉生態鄉村游休閒精品線」入選農業農村部精品景點線路,寶趣玫瑰世界、香蜜山生態果莊分別獲評「廣東十佳最美農田」「廣東十佳最美果園」。全年接待遊客2212.43萬人次,旅遊收入97.88億元,分別增長3.7%和5.1%。旅遊綜合競爭力連續九年居全省縣(市、區)第一,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獲評2019年廣東省級旅遊度假區。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項目在地)205.68億元,增長8.9%;其中民間投資額88.62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額的43.09%,下降14.7%。完成工業投資額24.38億元,增長57.1%;其中基建投資14.12億元,增長21.2%,技改投資完成10.26億元,增長165.1%。

2019年,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82個攻城拔寨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57.6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5.4%。其中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6.1%,幸福、美麗廣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57.1%,「3+3+3」領域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212.1%。

招商引資

2019年,出讓工業產業地塊7個,包括蘇寧華南電商及綠色冷鏈總部、韻達華南電商總部、顏如玉總部生產基地、星河灣高端配套智能製造基地、中譽智能機器人等項目,投資總額91.85億元,預計年產值385億元。簽約華瑞鄉村振興、中國大唐集團、中雲精功大數據等16個項目,預計投資額231.51億元,年產值255.34億元。教育部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工程中心、粵港澳數字創意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等4個產學研機構,以及76家生態設計企業落戶生態設計小鎮。[1]

樓宇

樓宇名稱(座別) 門牌號碼 落成年份 層數
民興樓(A座) 大坑東道99號 1965年 8
民強樓(B座) 大坑西街9號
民順樓(C座) 大坑西街7號
民利樓(D座) 大坑西街5號
民康樓(E座) 大坑西街3號
民樂樓(F座) 窩仔街2號
民安樓(G座) 大坑西街1號
民泰樓(H座) 窩仔街4號 1981年[1]

參考文獻

  1. 1.0 1.1 立法會三題:大坑西邨重建計劃.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1年3月9日. ()
  2. 大坑西新邨僭建無王管 《太陽報》 2008年11月22日
  3. 大坑西新邨1300戶或原邨買樓 《東方日報》 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