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體腔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8:17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無體腔動物(結構體)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無體腔動物(Acoelomata)是體壁與消化管之間沒有體腔而充滿中胚層間質的動物的通稱,是最原始的兩側對稱動物,包括扁形動物門和紐形動物門。

無體腔動物在內、外胚層之間已有中胚層,但還沒有體腔。兩側對稱體型和中胚層的出現使動物從附着、漂浮轉變為主動運動,為器官系統的發展和分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從而成為由水生進化到陸生的基礎。無體腔動物廣泛分布在海水、淡水中,少數在陰濕的陸地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適應了寄生生活。

排泄系統是由焰細胞、毛細管和排泄管組成的原腎管系統;扁形動物的消化系統與腔腸動物類似,有口而無肛門。紐形動物的消化系統較進步,有口也有肛門,使攝食、消化和排遺有了更好的分工。

扁形動物起源於櫛水母動物門中爬行的櫛水母,或由浮浪幼蟲式祖先進化而來。它與紐蟲身體都扁平,皮肌囊和表皮生有纖毛,神經系統為梯形。扁形動物的繆勒氏幼蟲和紐形動物的帽狀幼蟲很相似。這些特點說明兩者有親緣關係,而紐蟲是由扁形動物進化而來。但紐蟲又比扁形動物高級和特化,尤其是具有閉管式的循環系統,消化道有肛門;帽狀幼蟲又與環節動物門的擔輪幼蟲相似,大多數為雌雄異體。這些特點又說明紐蟲與環節動物有相似之處。因而學者們認為紐形動物是介於扁形動物和環節動物之間的類群。

寄生的無體腔動物為各種吸蟲和絛蟲、危害人類和家禽、家畜。

簡介

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曾任:1993年,擔任建築工程系(現建築工程學院)副主任、副書記;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委員,人事處處長; 於廣雲 教授兼任: 國際環境岩土工程學會理事;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會員等職。 江蘇省 「青藍工程」計劃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中央清真寺 (阿拉木圖)
圖片來自dreamstime

中央清真寺位於哈薩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清真寺。[1] 清真寺的建設工程開始於1996年,1999年7月建成。[2]

中央清真寺的圓頂直徑為20米,高36米。五座宣禮塔中最高的一座高達47米。清真寺可容納2,000人同時禮拜。 2009年中期,中央清真寺的圓頂得到重新整修。中央清真寺的圓頂原為藍色,2010至2011年間重修時改用金色板材覆蓋。[3]

三胚層無體腔動物

動物的進化是從無胚層無體腔的原生動物到兩胚層的腔腸動物,再到三胚層無體腔的扁形動物[4]

其中,中胚層的出現導致動物體形成發達的肌肉組織,從而強化了動物的運動機能和動物在空間位移的速度。

這樣,動物在單位時間裡所接受的外界刺激量明顯增加,致使動物的感覺器官相應得到進一步發展;動物體因此得以有效地捕食,營養狀況隨之大大改善,從而促進了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的形成,整個動物體代謝水平也隨之提高,生理機制進一步複雜化也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中胚層的出現促進了動物體組織、器官、系統的分化,使動物本達到了器官系統化水平。中胚層形成的實質組織,具有儲藏水分和養料的功能,使動物體能夠耐干耐餓。因此,中胚層的出現也是動物從水生走向陸地生活的基本條件之一。

視頻

無體腔動物 相關視頻

2扁形動物
3.北師大版生物八下22.4動物的主要類群(扁形動物和線蟲動物)

參考文獻

  1. Sights of Almaty. Sights of Almaty. Anur Tour.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2. Sights of Almaty. Almaty city Sights. Almaty-Info.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3). 
  3. CENTRAL MOSQUE. Attractions of Almaty.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4. 動物志 | 三胚層無體腔動物之扁形動物門,搜狐,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