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敗醬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11日 (三) 20:06 由 Sdrgtzp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用法用量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花敗醬原圖鏈接

敗醬草,中藥名。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Link、白花敗醬P.villoseJuss.的乾燥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功效。主治腸癰肺癰,癰腫瘡毒,產後瘀阻腹痛。[1]

藥理簡介

中文名:敗醬草

拼音名:Bài Jiànɡ Cǎo

別名: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

來源

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採挖,去掉莖葉洗淨,曬乾。全草夏秋采割,洗淨曬乾。

炮製

洗淨,曬乾,切碎用。

性味

辛、苦,涼。

歸經

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白花敗醬草原圖鏈接

用法用量

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

  •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 (2)本品藥材來源較複雜,屬於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據《中藥志》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又說:「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菜,並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植物形態特徵

白花敗醬: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細長,地上莖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僅兩側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葉簇牛,卵圓形,邊緣有粗齒,葉柄長;莖牛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長4-250px,寬2-125px,先端漸尖,基部楔形,1-2對羽狀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近無柄傘房狀圓錐聚傘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僅2列粗毛;花萼不明顯;花冠白色,直徑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嘲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花期5-6月。[3]

分布區域

白花敗醬:除西北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湖北安徽[4]

參考資料

  1. 敗醬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敗醬草中醫世家
  3. 敗醬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敗醬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