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曼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5月10日 (三) 21:08 由 Qml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沙曼翁(1916-2011),满族,祖姓爱新觉罗,原名古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曼翁(1916-2011),滿族,祖姓愛新覺羅,原名古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蘇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東吳印社名譽社長,並擔任新加坡中華書學會評議委員、菲律賓中華書學會學術顧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沙曼翁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11年10月8日

職業 書法篆刻家 金石學家

主要成就 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原名 古痕

目錄 1簡介 2生平 3個人觀點 4個人事跡 5影響 6評價 7得意弟子 8作品欣賞 摺疊簡介 沙曼翁 沙曼翁

沙曼翁 沙曼翁

曼翁先生,滿族人,一九一六年生,八歲學書,14歲練刻。

書法酷愛褚遂良,印宗秦漢。稍長,臨王羲之行草,學石鼓、鐘鼎文,旁涉漢碑、秦詔版、甲骨文、簡牘。

曼翁先生曾以三十年代從虞山蕭蛻庵先生學習籀、小篆、隸、分各體書法及中國文字學,長期來對書法、篆刻藝術理論及實踐進行研究;復縱覽古人名跡,使其作品形成了古樸淳雅、蒼勁秀逸的藝術風格。

曼翁先生五十歲以後學畫,深愛虛谷、八大、石濤等人的筆墨情趣,學得的畫風高雅絕俗,清新秀逸之氣,撲人眉宇,頗多佳趣。於八十年代先後在南京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先後四次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均博得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沙曼翁2011年10月8日在蘇州逝世,享年96歲。

摺疊生平 沙曼翁 沙曼翁

近代著名書法金石家馬公愚(1894—1969年)是沙曼翁步入藝術殿堂極為重要的師長。對沙曼翁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虞山蕭退銠(1876—1958年)了,即拜其為師。對於藝術上的取法乎上、探本溯源的創作理念,沙曼翁畢生恪守。他認為:學習漢隸、漢分書,必須先學籀篆,因為漢代隸、分都是篆書中變化出來,斷沒有不明籀篆,而能寫出高古的隸分書的,而且還將不可避免地寫出錯別字和俗體字。沙曼翁是先學篆書後學隸、分書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習篆刻藝術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是因為隸、分書是從篆書中變化而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非究於篆、無由得隸』。 由此可見,不通篆書,學寫隸書,分書只能是依樣書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為一知半解的作品,也說不上有什麼藝術水平的了。」沙曼翁的篆書得蕭退銠之真傳,走平正一路,而別於近代另一大家吳昌碩。但對個性風格的追求,沙曼翁並未受其師籠罩,而是多方探求、體悟,終在晚年形成清逸蘊藉、朴茂峻爽的獨特面目,較之乃師有明顯突破。這與其一貫倡導的「求變出新」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對於沙曼翁的篆隸藝術,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好友林散之就有十分精闢的評價。林散之有詩寫道:能從漢簡驚時輩,文習殳書傲俗儒;左旋右抽今古字,縱橫篆出太平符。循規矩於方圓,悟空靈之黑白。將字作畫畫亦字,此真書道之狡賊。這是林散之1980年7月在南京博物院觀看了沙曼翁個展後所作。此前的一年,沙曼翁在《書法》雜誌主辦的「全國首屆群眾書法評比」活動中,以一幅書卷氣十足的甲骨文對聯在數萬件來稿中脫穎而出,成為10名一等獎得主之一。而此時,他蒙受了20年之久的不白冤屈也終於得到伸張。從此,他的藝術人生跨越到一個新的階段。

摺疊個人觀點 沙曼翁的篆書得蕭退銠之真傳,走平正一路,而別於近代另一大家吳昌碩。但對個性風格的追求,沙曼翁並未受其師籠罩,而是多方探求、體悟,終在晚年形成清逸蘊藉、朴茂峻爽的獨特面目,較之乃師有明顯突破。這與其一貫倡導的「求變出新」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沙曼翁嘗言:「書法肯定要繼承,先繼承才能傳下去,當然受老師的局限也不可取,沙曼翁說:『學我者死叛我生』,背叛老師才能生,故而搞藝術要敢於變、善於變,事物都在變,天天變,如人天天變老,字不變怎麼能行,可如何變就要用心思。書法是有源有流的,根據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變化,故意人為的變化是不行的。」

沙曼翁又強調「重在學古人能變古人,做到『古中有我,我中有古』,『領略古法生新奇』,不斷地變化,發展,逐步創立自家風格」。多年來沙曼翁創作中喜用的幾方自刻印:「得古法出新意」、「老來風格更天真」、「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等便是上述追求的真實寫照。同樣是繼承師輩,一泥師不化,一「得古法出新意」,結果大相徑庭。沙曼翁和糞翁(鄧散木別名)的同途殊歸足給今人以啟迪。

摺疊個人事跡 沙曼翁 沙曼翁

在中國現代篆刻史上,沙曼翁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他早年學於蕭退銠先生,壯年以後又歸於趙古泥、蕭蛻庵兩位先生門下,30年代便以篆刻而揚名海上,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稱。另外,鄧散木先生的書法雄渾拙樸,在書壇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譽。 鄧散木先生生於江蘇鎮江,為人憤世嫉俗,自號古痕。1960年先生因患動脈硬化而截去一腿,故晚年又號一足、夔。篆刻、書法為沙曼翁所長,嘆為真「名士」,非一般獐頭鼠目的「雅士」可比。

藝壇上的「北齊南鄧」在性情上也有驚人的相似。齊白石早年曾為木匠,據說在他二十七歲時,村里來了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氣的篆刻家,齊白石也拿了一方章慕名前去求印,卻不知此「撮鳥」嫌章的質量太差,看都不看一眼便隨手往邊上一扔,氣得齊白石回家後拿起木匠用刀,甩開膀子自己刻了起來,這一刻卻刻出了一代宗匠。齊白石有一方閒章「大匠之門」,刀法酣暢淋漓,老辣蒼勁,大氣磅礴,用一句現在的話說,就是「牛」,從中也可看出齊白石心高氣傲的狂放氣概。

沙曼翁先生好酒,且酒量驚人,據他夫人說,曾與人打賭,一下子喝了一壇黃酒,足足有十斤,嚇得別人目瞪口呆。沙曼翁家中的院子裡分兩邊放酒罈子,一邊是滿的,一邊則是空的,且他買酒從來不是像我們一瓶一瓶地買,他則是一次進好幾壇黃酒,放在院子裡,喝完了就扔在空的一邊。沙曼翁性烈如火,喝醉後常常針砭時弊,破口大罵,旁若無人。

而最有趣的是,沙曼翁新婚時,不是像別人一樣將新房布置得喜氣洋洋,而是將新房裝點得像一個靈堂,仿佛不是結婚,而是祭奠。他的一幫「狐朋狗友」也心領神會,送來的不是喜錢,而是一串冥幣。新娘由於知道沙曼翁的性情居然也不以為忤,可新娘的姐姐卻受不了,上前與之論理,沒想到沙曼翁張口就說「我與你妹妹結婚又不是和你結婚」。沙曼翁由於性情純真之極而時常像個孩子,像這樣的婚禮大概可算是「絕版」。

摺疊影響 沙曼翁擅篆、隸、楷、草等書體,善於師承各家各派,形成獨特風格。其書風天真、自然。他的篆刻講究刀法,章法與印文內容相協調,以篆、隸、草、楷、行諸書體刻邊款,靈活多變,風格雄渾樸厚。他還長於刻人像和肖形印,而且生動傳神。

摺疊評價 沙曼翁 沙曼翁

沙曼翁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的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現在隨着地下墨跡的不斷出土,開闢了新的境界。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這門學問除夸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鑒、研究其書法藝術。沙曼翁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鑑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

沙曼翁對歷代著名書法家之特色,各時代書法的體勢、風格,以至辨別書體源流,變遷原因,都是非常精闢的。

摺疊得意弟子

     正式拜师求学于沙曼翁先生者为数不多;虽未正式拜师,但常游学于沙师门下者,则数百人有之;曾向沙师请教过及受其影响之书法人,累计者有三千人,当不为过耳!知名者当也绝不少于七十二人。沙曼翁先生著名弟子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副主席言恭达,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利明、王冰石,西冷印社副社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李刚田,著名书法家唐思领,著名篆刻家马士达等等。

摺疊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