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御門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16日 (一) 16:53 由 Zardwee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御門天皇1702年1月14日1737年5月10日),男,日本江戶時代第114代皇帝。諱慶仁,幼名長宮[1]

中御門天皇
原圖鏈接中御門天皇:東山天皇第五皇子,母親為典侍櫛笥賀子(新崇賢門院)。

生平

原圖鏈接中御門天皇:日本江戶時代第114代皇帝。

東山天皇第五皇子,母親為典侍櫛笥賀子(新崇賢門院)[2]

1709年因父親東山天皇的讓位而登基為天皇,並由成為上皇的父親輔政。不久,東山上皇因病崩御。於是由中御門天皇的祖父-靈元上皇繼續輔政。[3]

中御門天皇任內恢復了許多朝廷儀式,並著作一本《公事部類》。在他任內與幕府之間關係良好,甚至曾一度計劃讓靈元上皇的皇女八十宮吉子內親王降嫁於德川幕府的七代將軍德川家繼。但降嫁一事卻因為家繼將軍的夭折而作罷。[4]

1735年,讓位給皇太子昭仁親王,是為櫻町天皇。兩年後中御門天皇崩御,葬在京都的月輪陵[5]

人物檔案

原圖鏈接中御門天皇
原圖鏈接中御門天皇:京都御所。
原圖鏈接中御門天皇:中御門天皇陵地——月輪陵

中御門天皇:第114代天皇

在位期間:1709年7月27日-1735年4月13日

時代:江戸時代

首都:京都

居所:京都御所

幼稱:長宮

陵墓:月輪陵

父親:東山天皇

母親:櫛笥賀子

女御:近衛尚子

人生史略

中御門天皇,諱慶仁。東山帝第五子也。母新崇賢門院藤原氏,內大臣隆賀之女。

寶永六年(己巳)六月,受禪於假殿。年甫九歲。秋七月,大內成。冬十月,以前關白基熙,為太政大臣。十一月,帝徙御新宮。十二月,基熙辭太政大臣。

七年(庚寅)夏四月,家宣命:「改鑄金幣,與古金並行,停貳朱金。」家宣之未拜閫職也,老中請曰:「故將軍時,國用罄竭。改鑄金幣,淆以他金,故其數倍蓰。而地震城壞,修補立辨,今也國用匱乏, 安知明日無災變。請再改鑄,以為之備。「家宣曰:「吾意不然。今拜將軍之儀,此則國之大禮,不可得而省也。苟得給其經費,其他則一切從節儉。萬一有不虞之變,吾將以一身當之。「聞者感泣。尋又議 改鑄惡幣。有司曰:」元金雜銀錫居半。今造純金新幣,使大小板重如故。則海內金幣減其半,不如小其形以充原數而以故價行之。民明知其為純金,不敢不行。然後採金於各處礦山,徐補其不足,以復慶長 之舊也。若夫寶銀,去其雜色而純之。而新幣之一,可以直寶銀之三四。民明知其為純銀,亦不敢不行。「家宣從之,遂命改鑄金幣。其小鈑及方金形如故而薄小,款文曰:「干。」五月,老中小笠原長重, 罷。初綱吉封柳澤吉保於甲斐,許鹵簿用剃刀。長重諫曰:「二事皆不可。然授城猶可。他日欲奪則奪。至剃刀,雖同姓諸藩,猶有不得用者,奈何許之。「綱吉不聽,由此忤旨。及家宣襲職,間部詮房從伶人顯擢為列侯。長重恥與之為伍,遂稱病辭職,剃髮號峰雲。秋八月,詔贈德川綱重征夷大將軍正一位太政大臣。從家宣之請也。德川綱條,獻禮儀類典五百十卷,附圖三卷。曰:「先臣光圀所撰之書,嘗憑右大臣藤原公規,奏進太上皇,以撰次稱旨。時出秘閣書若干帙,俾增輯焉。綱條不能讚揚成業,笥藏之久。適值贊政餘暇,留心典章,命訪求之。謹以繕寫,呈上。冬十一月,奉幣於神宮,告嗣位。即位於紫宸殿。十二月,以攝政家熙為太政大臣。

正德元年(辛卯)春正月,遣使大谷寺,修僧源空五百年之齋。上皇賜御書額,曰:「華頂山。」揭之山門。大谷敕祭昉於此。三月,家宣聘三宅緝明,室直清。並為儒臣。秋七月,攝政家熙辭太政大臣。八 月,家宣令曰:「頃因巡察使上言,詳聞郡國政治得失。良治善政,一無所見。風俗衰頹,四民困窮。予承職未久,且有所思,不敢問其罪。自今已後,公田縣吏,郡國領主,大小政事,其宜各自勉勵,令四 民安其業。倘不竣舊弊者,具論其罪,蔑有攸赦。「冬十一月,朝鮮使者趙大億等來,賀將軍繼職。先是,家宣命有司,各錄呈事例。新井君美上議十條,其略曰:「天朝天子,稱曰天皇。天子眾子,稱曰親王。蕃國君長,亦皆稱王,若百濟王,任那王是也。唐書曰:『日本初主,皆以尊為號,更以天皇為號。』然則王,是非天朝天子之號。故朝鮮記載日本天皇國王代序,其所謂國王,即我幕主也。「強辨縱橫,人莫能難焉。家宣遂用君美之議,乃令宗義方曰:「兩國信書,一如祖宗故事。其他接待之儀,悉皆改定。」其一曰:「使者至客館,宜下輿入門。我使至客館,宜迎之階下。」使者既至大版,爭辨不從。宗義方老臣平田秀賢進曰:「吾主掌鄰好事者,百餘年。今諸臣拒吾命,以失兩國之好,恐非貴國之利也。諸君果不欲下階者,吾將擁持諸君而下。「使者遂從命。既至江戶,示以改定議。使者不敢違,獨爭賜饗儀。君美論辨折之。止散樂,始用雅樂。已而使者請曰:「貴國復書,犯我國七祖諱。願改之。」君美駁之曰:「臣子為君父諱,禮也。安有使鄰國之君,避國諱者哉?且五世不諱,自古而然。奈何諱七世祖?抑臣子之情,果有所不忍邪?貴國書既犯我國祖考諱,何不先改書,然後請之?「使者屈服,如其言。時人謂:」君美新進,敢變更故事。「謗議喧然。君美遂欲乞骸骨。家宣曰:」我之有君美,猶佛氏所謂一體分身也。紛紜之議,何足以介意。「君美感泣而止。家宣以宗義方朝鮮處置得宜,增封一千五百石。

二年(壬辰)春三月,家宣置吏於草津,駿府,品川三所,檢往來諸士行李。且定驛亭人馬錢,旅宿錢之數。秋八月,攝政家熙罷,以左大臣輔實代之。

九月,停鑄新幣。荻原重秀罷勘定奉行。元祿中,國用窮匱,重秀建議造惡幣,時人憎嫉焉。而重秀益變易舊法,奸蠹日甚。及家宣襲職,國用益窮,重秀乃自奮擔當,諸經費皆立辨。老中大悅,累增食邑至三千七百石。新井君美獨不悅,屢白其奸,最後抗疏曰:「彼奸惡無比。今不黜,患必及國家。臣不勝憤激。彼而不黜,臣必極諫以死。「家宣遂黜重秀,削三千石。時人相慶。重秀憂憤,不食而死。家宣疾,自知不起,召君美曰:「我若有不可諱,傳國於幼子鍋松乎?將授尾州乎?抑使尾州攝事乎?三者孰可?」君美曰:「古有朝委裘者。今嗣君雖幼,為國儲貳。誰敢貳者。假令尾公而攝事,甲邸從駕之徒,皆懷危疑。而嗣君有小不豫,人心搖動,是啟亂階也。今使嗣君紹統而輔以三家,何憂之有。「家宣意決。冬十月,疾病。召三家及老中曰:「吾將傳國於幼兒鍋松,卿等善輔之。」德川吉通對曰:「祖宗之建三家,正為今日。吉通等同心協力,以奉嗣君。祖宗之業,必不至墬矣。「因顧老中曰:」卿等慎勿忘今日之命。「一座聳動。家宣又召有司曰:」事未經裁決者,悉白之。「乃親聽之。皆判決焉。群臣獲罪屏居者,皆賜寬赦。左右近臣,皆賜謁,為永訣。老人有流涕者,則張目叱曰:」生必有死,何其泣之為。「三日而薨,年五十一。鍋松嗣,年甫四歲。召諸侯伯,傳遺命曰:」吾以不肖,纘東照宮之緒,夙夜勉勵,思所以恢弘祖業。不幸享世日淺,宿志不遂,遺憾曷己。抑歷觀往古,主幼國危,槩由大臣爭權,樹黨相軋。夫同舟濟海,胡越同心。況在今世,生長太平,孰不浴東照公之恩澤。汝群臣百僚,其宜戮力協心以濟患難。若背恩忘義,以踐覆轍,非徒國家之憂,實天下萬民之不幸也。天下貴賤,一體此意。十一月,葬家宣於增上寺。敕贈正一位太政大臣。諡曰文昭院。十二月,詔以鍋松為權大納言,敘正二位。上皇敕改名家繼,親染宸翰賜之。林信篤建言曰:「年號用正字,古人以為不祥。宜奏請改元。」間部詮房問之新井君美。君美曰:「此明儒妄說,非君子之言也。正字果邪,一歲之首為正月,是以不祥之月為歲首也,豈有是理乎。

三年(癸巳)夏四月,詔以家繼,任征夷大將軍,遷內大臣。每將軍襲職,大國諸侯,各饗老中及班頭,設散樂,大約三歲而畢。於是,諸侯請享老中。辭曰:「先將軍襲職四年,諸侯享禮才畢,今奈河復行此禮。姑停之,待重有慶事可也。」諸侯皆大悅。五月,定婦女服制。先是,江戶風俗奢靡。婦人衣服,創意製造,日新月盛,華麗亦極矣。老中欲矯其弊,使間部詮房白夫人藤原氏,所生勝田氏,曰:「老中議禁奢侈。而奢侈之弊,實在婦人服飾。今欲禁之。令不行於後宮,則無以令府下。請留意焉。」二氏曰:「諾。」於是議決。遂下令曰:「凡衣服之制,禁用奇巧過制。過制者抵罪。」

四年(甲午)春三月,流勝田氏傅媼江島於信濃。初家繼幼穉,閨闈之禁稍弛。江島美而淫,頗有失行。吏莫敢詰之。勝田氏使江島詣增上寺,歸路過木挽街戲場,召戲子輩狎飲。後宮小吏在座,江島叱曰:「汝等安得與我同席!」小吏怒曰:「戲子且同席,何乃叱我。「還悉發其奸,連累數十人,府下為之洶洶,遂有此命。夏五月,改金銀諸幣,復慶長純質。令西海諸侯曰:「蕃舶之出沒邊海,敢近海岸者,斬其人,火其舶。我舟私近蕃舶者,必追捕之。」初綱吉時,務柔遠人,法令寬縱。清商或凌虐我賤民,抗者抵罪。由是外商稍稍專橫。其後銅價騰踴,互市不行。長崎民或不能糊口,往往私販海上。清商亦或登岸侵略,土人拒之則執兵器劫之。長崎吏訴之江戶。新井君美聞之,憤然曰:「我國尚武,萬國所知。今受侮至此,奈國體何!」遂建議嚴防備。因有此命。秋八月,貝原篤信,歿,年八十五。字子誠,筑前人。仕黑田氏,以博覽篤學,名重海內。出好陸王說,後信朱熹。救世之心實苦。其所著書百餘種,多書以國字,語極懇切。

五年(乙未)春二月,減清及荷蘭商船歲額。清舶三十艘,荷蘭舶二艘為限。給船牌曰:「汝等不欲守此法,宜速引去,勿再來。秋七月,禁訟獄者行賄賂於吏。八月,麾下士生島幽軒,自慶其壽八十,集府下耆老於其宅。會者志賀瑞翁,小林勘齋,左治宗見等凡七人。瑞翁百六十七,勘齋百三十六,宗見百七歲。其餘四人,皆九十以上雲。瑞翁,生於天文十八年,沒於享保中,壽一百八十。時以為人瑞。冬十二月晦,江戶郭內火。諸侯第多毀。

享保元年(丙申)春正月,火未滅。着禮服者,被防火裘者,交錯於路。及午時,始熸。三月,勝田氏與間部詮房擁家繼游內園。家繼有所感冒,遂成疾。夏四月,薨,年八歲。五月,葬於增上寺,敕贈正一位太政大臣,諡有章院。先是,家繼約婚于吉子內親王,遣使納幣。未成婚而薨。親王尋剃髮,號淨琳院。夫人藤原氏命德川吉宗,入襲本宗。吉宗固辭。德川綱條起執其手,延之上座,遂為儲嗣,時年三十三。吉宗,紀伊大納言光貞第三子也。翌日,吉宗命壞四腳門。或諫曰:「古云:『三年不改父之道。』門未可毀也。」吉宗曰:「知父祖不義而不改,是為不孝。一時遲緩,則一時之不孝。一日懈怠,則一日之恥辱。何憚而不改。秋八月,詔以吉宗為權大納言。尋拜征夷大將軍,遷內大臣。冬十一月,以攝政輔實復任關白。

二年(丁酉)春正月,江戶火。郭內諸邸皆延燒。

三年(戊戌)春二月,蠻船來築海。筑前,長門,小倉等諸藩,為兵備。

冬閏十月,禁干字幣。十一月,吉宗好推步學,是月始建測午表於吹上苑。是歲,吉宗奏修山陵。初綱吉修陵廟,不知其所在者多矣。至是,更據圖檢之。或甃石,或作欄,數年竣工。

四年(己亥)春三月,修後白河帝五百年忌齋。縱民拜御真。秋九月,吉宗命制日本國全圖。至八年而成。

五年(庚子)春二月,吉宗命高瀨忠敦,撰『明律釋義』。忠敦,紀伊人。吉宗在國時,擢為儒官。忠敦感知遇,益講習經史,博究群書。嘗大岡忠相問聽獄之要,察情之務。忠敦笑曰:「監官檢核,在其智識敏通,秀徹上下耳。條製法令,煩攅清重,不可拘泥古今之規格。「忠相大嘆賞焉。白川城主松平基知,橫斂暴賦,委政奸臣。部下民庶,不聊其生,相聚作亂,至數萬人。乃薄城愬曰:「願賜郡奉行杉浦德,使我輩得喰其肉。「基知慰喻切至,罰德及黨與。民乃散。冬十月,德川宗堯,獻『大日本史』於幕府。是歲,吉宗檢群臣勤務滿十年者,褒賞有差。

六年(辛丑)春正月,禁發銃捕鳥為業者。二月,命荻生茂卿,訓點『六諭衍義』。夏六月,廢伊豆下田奉行,更置浦賀奉行。秋七月,吉宗獻『皇清經解』,『康熙字典』,及宋元諸儒經書注箋於御府。八月,置投書匣於評定所。及京師,大阪廳門前。世謂之訴狀箱。九月,法皇幸修學院及林丘寺觀楓。冬十二月,吉宗禁衣服器玩用金銀,及制新樣。

七年(壬寅)春正月,輔實辭關白,以左大臣綱平代之。二月,吉宗命室直清,譯『六諭衍義』刊之,以散民間。又作字帖教孩兒。夏四月,吉宗修家繼七年忌齋。朝廷依例,將遣天使修萬部法會。吉宗辭之,自修千部會。後以為常。秋七月,吉宗命莊內,白川,宇津宮諸藩,修日光山廟。冬十月,吉宗獵於戶田,聞村醫教童子以歷世揭示。賜金及『六諭衍義大意』一帙,遍令童子學習焉。

八年(癸卯)春三月,法皇慶皇姊元瑤大尼壽九十,院中開宴。醫師岸本惟明,年百二十,侍宴獻詩。法皇嘆賞其老而壯,賜之名畫。

九年(甲辰)春二月,大阪火。民多焚死。法皇將幸修學院觀杜鵑花。及聞災,憫然而止。秋七月,徙柳澤吉里於郡山,以甲府隸幕府。始置甲府城番。九月,吉宗召山田正朝講經。正朝,醫員正芳之子,時年十二,人呼為神童。冬十二月,清施翼亭攜『元亭療馬集』來獻。吉宗賜金三枚酬之。

十年(乙巳)夏四月,詔以吉宗長子家重為權大納言,敘從二位。五月,新井君美,歿,年六十九。君美,常陸人,生而岐嶷聰慧。三歲寫字,六歲誦書。既長,器資宏偉,才負經綸。其學洽聞多識,通曉和 漢古今典故。所述作之書,世稱其有用。善以國字紀事,是以雖日用簡牘,皆足以傳矣。其著書,並未脫藁者,一百六十餘種,今尚存於其家雲。秋七月,永野忠恆發狂,俄拔刀擊毛利師就於城中。師就拔刀防之,監察戶田,長田等就之。師就逃去。吉宗奏收忠恆封邑。冬十二月,吉宗禁元祿幣,更造新幣,以復慶長舊制。是歲,諸國竹華實而枯。

十一年(丙午)春三月,吉宗狩於小金原。夏六月,關白綱平罷。以左大臣家久代之。秋七月,清舶來獻方物。及遼東蔘實百種,『采蔘記略』一帙。冬十月,吉宗命建部賢弘,中根元圭,校『歷算全書』。 十二年(丁未)秋七月,柬埔塞使偓雅世牢,來長崎獻方物,乞互市。吉宗給船牌,斥方物。八月,吉宗修小御所。冬十二月,禁神祀佛會作新樣。

十三年(戊申)春正月,荻生茂卿,歿,年六十三。茂卿,性豪邁,博學洽聞。自負文才,睥睨一世。初服朱子說,及中年,尚護宋儒。後挺然立一家言。痛駁性理,並攻伊藤仁齋。又效明李於鱗,修古文辭。先儒所作,一切排之,為不免侏儷鴃舌。其所著書,字傍不施訓譯。韓人賞之曰:「貴邦書冊,行傍皆有譯音。惟物氏文集無譯音。」即此一事,可知其為豪傑也。二月,江戶火。發金賑遭災者。命使市街蓄救火夫,以伊呂波字為號。先是,市厘多板屋草舍,火易延燒。故命以瓦更之,貸其資財。夏四月,吉宗謁日光廟。遂之足利學校,檢其藏書。秋九月,江戶大水。漂沒兩國橋。新大橋及民舍。冬十二月,吉宗命有司,建甲斐節婦阿粟碑。阿粟幼孤,村長憐其貧,與資妝嫁村人安平。未幾,安平罹惡疾。粟躬耕以養舅父。是秋,大雨風。河水暴溢。人相呼曰:「大水將至。」時安平體潰爛不能起,謂粟曰:「我幸溺死,汝宜速去。汝之不我丑,而扶持之勤,銘心不忘!「粟泣曰:」相伴數年,臨難棄之。妾不忍也!「言未畢,門外洶洶,曰:」水聲近矣。後者死。「粟扶舅出門,托之人。舅曰:「同去。」粟曰:「大人步遲,請先去。妾與良人追及。」乃入侍夫側,誓天曰:「妾與夫同死!」遂溺。有司具狀告之。有此命。

十四年(已酉)夏四月,安南獻象。天皇觀之。象自拜跪,人皆異之。

磔天一坊改行,斬修驗南嶽等三十餘人。初改行偽將軍吉宗遺胤,稱德川天一坊,宿品川驛,結黨與圖非望。為町奉行伊奈氏所告,遂伏誅。

十五年(庚戌)春正月,吉宗刊『普救類方』,頒布之諸國。吉宗嘗憐僻地人民不得醫療,命醫員林良適丹羽正伯等,譯『諸方緊要』作一書,至是成。夏六月,京師火。延燒三千餘戶。吉宗發金谷以賑之。冬十一月,天皇患麻疹。吉宗命清人沉爕庵,校『唐律疏義』。

十六年(辛亥)春正月,吉宗造武第於江戶田安門內,是為田安家祖。宗武,吉宗之二子也。頻年登稔。是歲,谷價益低。京師斛米銀二十六錢。

十七年(壬子)夏四月,吉宗設曲水宴,使侍臣賦詩。諸道蝗。西海,山陰,山陽最甚。吉宗乃移關東粟,以賑其民。谷價頓騰,斛米銀二百錢。筑前孝子正助,家貧能事親,敬長恤孤,皆非人所及。一夜有盜,擔一包米去。正助蹤之,則村人也。明日,借一包米於人,負至其家。曰:「子昨宵負歸之米,是我公租。請換此包。」其人罵曰:「吾不盜矣。」正助曰:「且莫大聲。」四鄰聞之,驚集,檢其家,出所竊之包,縛盜而去。是歲,西海蝗,無地不被焉。獨政助之田,不見一蝗,熟如常歲。鄉人嘆以為孝德所感。

十八年(癸巳)春正月,以關白家久為太政大臣。西南四道大飢。餓莩十六萬九千餘人。吉宗每日給男米二合,女一合,以賑救之。先是,琉球貢甘薯於薩摩,長崎人亦獲之外舶,以種各處。是歉也,賴以免飢者甚多。小笠原貞任至自小笠原島。貞任曾祖貞賴,為深志城主。文祿二年,朝鮮歸途,回曆南海,獲一島,命以其氏。爾後,每歲航以收其利。寬永中,停之。至是,貞任再往,取方物而歸。夏六月,諸國大疫。冬十二月,關白家久辭太政大臣。是歲,沉爕庵,沉南苹等歸清。南苹,吾興人,善畫,最長花鳥。寓長崎三年,象胥神代繡江從師之。南苹寫蘭一葉授之。繡江學之一兩日,以示南苹。南苹舍而不顧。或告繡江曰:「子欲得南苹先生法,須學一葉三十日。」繡江乃如其言。南蘋果喜而傳其法。

二十年(乙卯)春三月,帝讓位於皇太子。受天台秘印於尊佑入道親王,又問真言秘密於大僧正孝宥。

元文二年(丁巳)四月,崩,壽三十七。五月,葬泉涌寺,稱中御門院。

家室成員

女御:近衛尚子

第一皇子:昭仁親王(櫻町天皇

典侍:清水谷石子

第二皇子:公遵法親王

第四皇女:理秀女王

第六皇女:尊乘女王

第八皇女:周宮

典侍:園常子

第三皇子:忠與法親王

掌侍:久世夏子

第二皇女:三宮

第三皇女:五宮

第五皇女:成子內親王

第七皇女:永皎女王

第五皇子:信宮

掌侍:五條寬子

第六皇子:遵仁法親王

妃:小森賴季之女

第一皇女:聖珊女王

第四皇子:慈仁法親王

養子:睿仁法親王(有栖川宮職仁親王王子)、公啟法親王(閒院宮直仁親王王子)

在位年號

寶永

正德

享寶

天皇陵地。

相關影片

平成30年1月16日 ことらの日記 藤原氏の事 神倭朝112代霊元天皇、113代東山天皇、114代中御門天皇のこと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綏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寧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靈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開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務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應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寧天皇 ( 480-484) ▪ 顯宗天皇 ( 485-487) ▪ 仁賢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繼體天皇 ( 507-531) ▪ 安閒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欽明天皇 ( 539-571) ▪ 敏達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極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齊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統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聖武天皇 ( 724-749)

孝謙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稱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陽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圓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條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條天皇 ( 1011-1016) ▪ 後一條天皇 ( 1016-1036) ▪ 後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後冷泉天皇 ( 1045-1068)

後三條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鳥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衛天皇 ( 1141-1155) ▪ 後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條天皇 ( 1158-1165)

六條天皇 ( 1165-1168) ▪ 高倉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後鳥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門天皇 ( 1198-1210) ▪順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後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條天皇 ( 1232-1242) ▪ 後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後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龜山天皇 ( 1259-1274)

後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見天皇 ( 1287-1298) ▪ 後伏見天皇 ( 1298-1301) ▪ 後二條天皇 ( 1301-1308)

花園天皇 ( 1308-1318) ▪ 後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後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長慶天皇 ( 1368-1383)

後龜山天皇 ( 1383-1392) ▪ 光嚴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後光嚴天皇 ( 1352-1371) ▪ 後圓融天皇 ( 1371-1382) ▪ 後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稱光天皇 ( 1412-1428) ▪ 後花園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門天皇 ( 1464-1500) ▪ 後柏原天皇 ( 1500-1526)

後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親町天皇 ( 1557-1586) ▪ 後陽成天皇 ( 1586-1611) ▪ 後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後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後西天皇 ( 1654-1663) ▪ 靈元天皇 ( 1663-1687)

東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門天皇 ( 1709-1735) ▪ 櫻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園天皇 ( 1747-1762)

後櫻町天皇 ( 1762-1770) ▪ 後桃園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德仁天皇(2019--)

參考來源

  1. 中御門天皇的人物檔案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29日 - 回答:中御門天皇:第114代天皇在位期間:1709年7月27日-1735年4月13日時代:江戸時代首都:京都居所:京都御所幼稱:長宮陵墓:月輪陵父親:東山天皇母親:櫛笥賀子女御:...
  2. 為什麼說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天皇|在位|名字_新浪網 2018年6月8日 - 108,後水尾天皇,名政仁。 110,後光明天皇,名紹仁。 111,後西天皇,名良仁。 112,靈元天皇,名識仁。 113,東山天皇,名朝仁。 114,中御門天皇,...
  3. 中御門天皇是什麼 關於中御門天皇的詳細介紹 -為您提供美容整形...中御門天皇(なかみかどてんのう,1701年—1737年,在位1709年—1735年),日本第114代天皇,東山天皇的五皇子。中御門天皇在位期間,德川幕府出現一些開明的政策...
  4. ...靈元天皇1681 天和 1684 東山天皇1704 1711正德 中御門天皇 ...2014年10月12日 - 後水尾天皇1624 後光明天皇1648 慶安 1652 承應 1655 後西天皇1658 靈元天皇1681 天和 1684 東山天皇1704 1711正德 中御門天皇 1716 櫻町天皇1741 174...
  5. / 中御門天皇(読み)與辭典の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