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友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6月30日 (日) 10:16 由 Naocc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擴充)
前往: 導覽搜尋

蕭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字雪明廣東省中山縣人,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及作曲家,創立了上海音樂學院。

生平

廣東中山人,五歲隨家人移居澳門,自小在澳門接觸西樂。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1901年,留學日本,曾在東京帝國音樂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教育學鋼琴聲樂。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響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舉人。1912年底,又留學德國,往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16年,他用德文寫成博士論文《17世紀以前中國管絃樂團的歷史研究》(中譯),成為首位在海外以音樂學論文獲取博士學位的留學生[1]

1920年回中國,擔任教育部編審員。1921年,擔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1923年,兼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籌建國立音樂院。1929年9月,他把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並且擔任校長,直至病逝。

影響

在過去多年,著名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聲翕曾跟從他學習和聲,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普通樂學》(1928)等,還發表了超過50篇音樂論文。


家庭

出身廣東世族,父親蕭煜增為清代秀才,育有一子一女,兒子蕭勤是著名畫家。蕭友梅的一個姪女蕭淑嫺受他的影響,後來也到德國學習音樂,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敎授;他的另一個姪女蕭淑芳和丈夫吳作人,是中國畫擅最負盛名的一對伉儷[2]

參考文獻

  1. 蕭友梅在萊比錫,眾新聞, 26.08.18。
  2. 現代中國, 第 40 卷,中國福利會, 1991,頁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