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成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3月23日 (三) 18:59 由 Dhhxkds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丘成桐(英語: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美籍華裔數學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大三跳級直攻博士,2年內在22歲拿到數學博士,28歲證出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32歲就奪得數學最高榮譽的天才。目前擔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台灣中研院院士丘成桐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生平

1966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1971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博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 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 院、聖地亞哥加州大學數學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數學教 授。 丘成桐自幼迷戀數學,經過不懈的努力,大學三年級時由於出 眾的才華被一代幾何學宗師陳省身發現,破格成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在陳省身教授的親自指導下,年僅22歲的丘成桐獲得了博士學位。28歲時,丘成桐成為世界著名學府斯坦福大學 的教授,並且是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終身教授。 1983年,國際數學會議決定將該年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一菲爾 玆獎頒發給證明微分幾何中卡拉比猜想和廣義相對論中正質量猜想 的-位年僅34的華人數學家,這位才能非凡的年輕人就是丘成桐。 丘成桐的第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解決了微分幾何的著名難題 卡拉比猜想,從此名聲鵲起。他把微分方程應用於複變函數、代數幾何等領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他解決了高維閔考夫斯基問題,證明了塞凡利猜想等。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使他成為菲爾茲 獎得主。 丘成桐教授是第一位榮獲菲爾茲獎的華裔人士。他熱心於幫助 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自1979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科學院進行高質量的講學。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微分幾何》,內容主要是他的研究結果。他還直接指導培養我國的數學博士生十餘人,成績顯著。

1994年6月8日,丘成桐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數學界的國王

被視為傳奇天才的納許,一輩子渴求的學術桂冠不是諾獎,而是號稱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根據原著傳記所寫,納許很可能是因為怕自己拿不到此獎,過度焦慮而發病,可見得到此獎難度,因為這個獎不像諾貝爾獎年年頒,4年僅頒1次,還必須40歲以下,迄今也只有六十多人得獎。

Ym7zbRqQMy4yahlQLZ hGd3c1hriLXuiY06bLRKpOeEVab8qCSSz2elKblFrA-R19ACbLRKpmTYJ9b8zMS+CNMvW0GXhH0wkC=viN+iiMBpIXp=-Z.jpg

丘成桐先生所寫的第二篇論文的題目是「On the Ricci Curvature of a Compact Kähler Manifold and the Complex Monge-Ampère Equation,I(關於緊凱勒流形的裡奇曲率與復蒙日-安倍方程I)」論題也是錯誤的,沒有謂項。發表於1978年。這是一篇長達61頁的論文,它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證明卡拉比-丘定理。這篇論文充滿了各種高難度的計算、估計和不等式,例如在進行三階估計時,丘成桐先生所作的複雜計算是這樣的:(參見圖文)邱成桐:「先驗估計」,即推導和運用眾多的不等式來對相關方程的解函式及其各階偏導數的大小來進行適當的估計和控制。丘成桐先生在自傳中非常通俗地解釋了他的這種證明方法:我把整個證明分拆成四個不同的估計,那就是所謂零階、一階、二階和三階估計。

再強調一次:計算只能夠充當小前提,並且只有是準確計算的情況下才能納入邏輯證明的範圍。

證明中使用「估計」是一個預期理由,暗含「假定存在」的非邏輯前提。不能作為一個正確的數學證明。可以肯定,邱成桐的學生田剛也是不懂什麼叫「證明」。有什麼樣的老師,必定有什麼樣的學生。


華人有沒有人得過?有的,20世紀僅1人得過,就是被《紐約時報》讚譽是「數學界的國王」丘成桐;直到三十多年後的2006年,澳洲華裔陶哲軒才接棒獲獎。台大數學系主任陳榮凱教授說:「整個20世紀最偉大的華人數學家只有兩人,微分幾何的陳省身與他的學生丘成桐,而丘是現存唯一大師。」 華人數學家大會是丘成桐一手催生,這正是他獨特之處,雖在數學界地位崇高,卻不是窩在研究室的學者,他摩頂放踵到處推廣數學教育,兩岸三地辦了一堆高等數學研究中心與數學獎項,涵蓋面包括華人數學界最高獎項晨星數學獎,到基礎數學的丘成桐數學獎;且在丘成桐建議下,台灣在1997年設立國家理論科學中心,現在也成為台灣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兩學門的重要推手。陳榮凱教授說:「數學圈都知道,他的目標是讓華人在整個世界數學界大放異彩、揚眉吐氣。」 [1]

言論直率 針砭學界

至於對岸,他坦率地說對岸的領導願意給大師一流待遇,但內部鬥爭激烈,派閥嚴重,權力都掌握在「那些老頭子」手上,而且領導只聽國內的意見。「有一次評中科院院士問我意見,某一人選是院士的親戚,我轉達國外專家看法,一律說此人學術未到標,還不是照樣評上。」我捏把冷汗地問:「這可以寫嗎?」丘成桐不假思索回答:「我說的我負責,沒有不可以寫的。」果然是數學界「敢愛敢恨、直言不諱」的第一人。

對政府與有錢人,他一概不客氣,認為香港沒有好好培育學術科研,最終只會變成一個附庸城市,「政府不開放,私人捐獻者沒胸襟」。就是李嘉誠,他一樣有意見:「Standford(史丹福)當年被人說刻薄成家,結果他把所有身家捐出來建大學,成就百年老校,是件偉大的事情。畢菲特及蓋茨願意捐出大部份身家,值得佩服。香港有錢人願不願意這樣做,值得懷疑。李嘉誠的財力身家全捐出,足以建立世界或中國偉大學府之一,但我估計他不會這樣做。若他捐全部財產,將會千載留名。有錢人不願做這種事情,我惋惜。中國真有能力去思考偉大學術事業,仍然相差甚遠。」他父親畢業於陳嘉庚捐獻建成的廈門大學,曾任教早期崇基書院。

香港平民區域三層高簡單石屋開價一千二百萬,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在哈佛附近有物業,在香港買屋,他說:「買不起。」在史丹福大學任教之時,與現時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的太太是鄰居,兩對夫婦成為知交,中大恒隆數學獎培育具數學天份的中學生,與此有淵源。不過,丘成桐早就認定搞科學與搞地產的概念是相反的,被地產商包圍的特首不會有前途。「香港已走到畸形境地,我好失望,大家只想做金融、地產,用最快方法賺錢。」[2]

霍金相識數十載的丘成桐表示,當年他邀請霍金和其團隊到北京參加國際會議,他提出霍金先到香港,再飛往北京,對方欣然同意,於是丘成桐請求時任中文大學副校長楊綱凱邀請霍金。而當時的中大校長是劉遵義。只不過,接待霍金的費用十分昂貴,高達60萬元,足以邀請5、6位健全的諾貝爾獎得主訪港。楊綱凱和校中其他物理學教授討論過後,認為經費太過昂貴,還是決定不發出正式邀請。後來香港科大的鄭紹遠和朱經武得知此事,立即拍板同意邀請。當時朱經武認為,霍金訪港能夠在學術、精神上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同意一力承擔所有費用。因此霍金最終在科大發表演說。丘成桐還透露,因為霍金來港一事,本地企業家還主動向科大捐贈了約300萬港元,因此科大反而在此事上「名利雙收」。丘認為霍金的到港「啟發了一大批香港年輕人的學術氣息,也讓全世界注目香港。」鄭紹遠在北京接受電話訪問時也提到,最後科大理學院在霍金訪港後首個新學年的收生人數,創該校歷年新高,反映霍金訪港對學生投身科研有正面作用[3]

父親影響他讀書最多

丘成桐出生末足百日,他就隨父母離開故鄉遷居香港了。三十多年前的香港,社會動亂,人心恐慌,經濟蕭條。丘成桐一家在那裡安頓下來之後,全家九口人就靠父親一份公職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丘成桐父親丘鎮英祖籍廣東蕉嶺,是一位學者 丘成桐原籍中國廣東,父親丘鎮英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後因國共內戰移居香港,任教於中文大學前身崇基書院,著有《西洋哲學史》一書,丘成桐也在父親的要求下打下文史根基。可惜,丘鎮英在丘成14 歲時已離世錢穆凌道揚等好友合捐的一萬元殮葬 費也被其親人侵吞,最後要父親的學生出頭,才能拿 回一半款項。邱成桐自述「父親交遊甚廣,如錢穆先生住在沙田西林寺時我們也會拜會他。這種對學問的景仰對我的影響很大。父親很重視中國文化的修養,五年級開始要我們念很多中國詩詞和小説,他還要我背章回小説裏的詩詞。」「母親很慈祥,很尊重父親。父親很嚴厲,母親經常幫我們八兄弟姐妹排難解紛。」丘成桐有兄弟姐妹七人。父親去世後,一家八口的生活擔子就落到母親梁若琳的身上。為了生計,母親想找一份工作,但在人情薄如紙的香港社會裡卻處處碰壁。沒有法子,她只好拿起織針,在家裡給人打毛衣,一針一線地掙幾個血汗錢。1976 年,丘成桐在美國站住了腳跟之後,他把母親接到了美國。此後,他又多次寫信給三姐丘成瑤,要她也到美。

老友霍金

丘成桐與霍金是老朋友。丘成桐與霍金早在1978年就認識了。當時,他收到霍金的邀請,前往霍金的家中做客。霍金研究廣義相對論,丘成桐也從事廣義相對論的研究,當時丘成桐在研究廣義相對論中做了一些重要工作,「他想聽聽我的意見。我去劍橋,他來哈佛,我們40年間從來沒斷過來往。」丘成桐曾經先後兩次邀請霍金來中國做演講。對於霍金這兩次中國行,丘成桐都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在2002年。當時丘成桐帶著霍金去了杭州很多小街道,還去看了宋城,以及做茶葉、絲綢的小作坊,霍金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丘成桐告訴記者,邀請霍金來港的用意,是想讓年輕人知道基礎科學研究是有意思的,「你看像霍金這樣一個幾乎完全不能動的人,在基礎科學領域也能出這麼大的成就,那年輕人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我是想讓他成為基礎物理學的代言人。」2006年6月20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國際弦理論大會上,丘成桐做了龐加萊猜想專題演講《三維空間的結構》,而霍金作為一名普通聽眾,在台下聆聽了丘成桐的演講。丘成桐表示,霍金這一次中國行不止一次跟中國的科學界同行們建議,希望中國的科學家多關注基礎科學,多關注大自然的奧秘。並表示,將來基礎物理領域的進步和突破,離不開中國科學家的貢獻。「他跟當時的中科院院長說,基礎科學對世界非常重要,尤其對中國這樣的大國,基礎科學研究更為重要。」[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