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透光青銅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7月30日 (五) 07:12 由 Dhhxkds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透光鏡就是照射鏡面的光線反射到牆面,能夠顯示鏡面的花紋。

上海博物館透光鏡.jpg

專家們也認定,透光鏡的鏡心與邊緣密度不同,與透光鏡顯影沒有必然的聯繫。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透光鏡的顯影原理究竟是什麼呢? 專家們認為,既然透光鏡能夠展現出背面的花紋銘文,就說明其前後厚度很薄,否則不可能具備如此功能。


通過現代化高科技設備的破解,專家們終於弄清了其中原理,結果確實不出專家們所料,透光鏡的透光之謎為「鑄造成型,研磨透光」。換句話說,其反射成像原理與鏡面的凸凹薄厚程度有關,由於鏡面的曲率對光的反射程度不同,這才會出現奇特的透光現象。

透光鏡的原理既然已經明確,專家們便想要重新複製出一面現代透光鏡。想要複製西漢透光鏡,主要在於熔鑄與磨光兩個步驟。熔鑄的方式很簡單,一旦透光鏡模具成型,其整體造型就能完整澆鑄完成,而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步驟,卻是透光鏡的磨製過程。

透光鏡的磨製,講究中心厚而邊緣薄,這也決定了透光鏡磨製方法的不同。起初的時候,考古專家們磨製透光鏡時,總是以失敗告終,根本找不到正確的磨製方法。直至後來,有專家發現,在磨製鏡面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隻手磨鏡,而這隻手所按捺的位置,是青銅鏡的中心處——而這種狀態下研磨的銅鏡,無一成功,全都成了廢品。

以上想法被一枚雙魚高浮雕透光青銅鏡否定

青銅鏡.jpg

一般的透光青銅鏡都是凸形的,即鑒面是凸出的,顯示的紋飾也是與鏡面花紋一模一樣的正反面。

而這個青銅透光鏡是凹形的,即鑒面是凹進去,而紋飾一面是凸形的,直徑21.3厘米。最薄4毫米,最厚處12毫米,1682克。在透光的圖像中,厚的魚鱗高處呈現透亮,魚鱗薄的地方呈現暗黑,這個與常識不符啊!說明透光與厚薄無關。


psc (8).jpg

1,1682克,21.3厘米,厚度7毫米,最薄處3.5毫米,最厚處是魚鱗處12毫米(高浮雕)。

2,這個透光鏡最厚處12毫米,在透光的圖像中,厚的魚鱗高處呈現透亮,魚鱗薄的地方呈現暗黑,這個與常識不符啊!

3,並且,這一枚青銅鏡監面是是凹形的,所以反射到牆面上的圖像是反的。

4,不僅僅上下倒置,而且左右倒置,令人驚奇的是局部也倒置反轉。

5,鏡子上魚腹朝內有魚鰭,魚背朝外,而投影的是魚鰭在外,即魚腹朝外,魚背朝內。

6,銅鏡實物是魚尾朝向魚腹方向翻尾巴,投影是魚尾朝向魚背翻尾巴。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光學現象。


7,我們知道,時間平移對稱——能量守恆;空間平移守恆---動量守恆;空間旋轉對稱——角動量守恆。

宇稱守恆定律是指鏡像對稱,鏡子內外應該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方向不同。而這一枚古代銅鏡內外不對稱。

與吳健雄實驗相同。

投影1.jpg
1623121900940957.jpg
投影2.jpg
1619268647250443.jpg

如果光源是圓形,則可以透光,如果光源是方形的就不能透光:

圓形光源.jpg
方形光源.jpg

為什麼宇宙中充斥着物質而非反物質?這是物理學領域最大的未解之謎。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7月6日報道,現在,美國費米實驗室的最新實驗認為,宇稱不守恆或可解釋物質為何能成為宇宙的主導。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認為,宇宙誕生伊始,物質和反物質一樣多。如果情況真如此的話,在強烈的輻射下,物質和反物質相遇後會立即湮滅,那麼,星系、地球乃至人類就都沒有機會形成了。因此,有科學家進而提出,可能是由於物理定律存在輕微的不對稱,使粒子的電荷不對稱,導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質比反物質略多了一點點,大部分物質與反物質湮滅了,剩餘的物質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宇稱不守恆(CP violation)。


現在,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Tevatron)Dzero實驗小組的科學家,在一個名為Bs介子的粒子上發現了迄今最大的宇稱不守恆,此前就有科學家預測,Bs介子裡可能含有額外的宇稱不守恆。


Dzero實驗小組成員、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格納迪·鮑里索夫表示,Bs介子是非比尋常的粒子,因為其能變成自己的反粒子又變回來,這使它們成為研究宇稱不守恆的完美對象。


去年,Dzero實驗小組的科學家研究了製造出Bs介子的質子和反質子之間的碰撞,Bs介子接着衰變為介子。該團隊發現,介子比反介子更多,這標誌着製造出的物質比反物質更多,正如宇宙誕生之初的那樣。


然而,隨着收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多,科學家們開始對新的發現感到無所適從。現在,鮑里索夫和同事重複了該研究,新結果支持原來的結論。牛津大學的蓋·威爾金森表示:「異常高的宇稱不守恆最有可能解釋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不對稱。」


科學家們表示,不管如何,仍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解釋為何宇宙中充滿物質。劍橋大學的凡爾伏·吉布森表示:「這個結果並不能解釋所有與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有關的問題。但是,它可能標誌着新的物理學。」


與這個新的物理學有關的想法已經浮出水面,其中就包含所謂的超對稱粒子。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強大的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都沒有探測到超對稱的跡象,這讓很多理論物理學家非常擔心,但Dzero科研小組的發現可能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線索,他們表示,超對稱性很容易解釋這個測量結果。


然而,Dzero小組的實驗數據可能無法進一步對失衡的宇宙作出更多解釋了,因為Tevatron將於今年9月關閉,而Dzero小組的科學家也已分析了其探測到的大多數Bs介子的數據。不過,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也非常適合研究Bs介子和類似的粒子。參與LHCb實驗的吉布森表示:「LHCb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數據來與費米實驗室競爭。」他的科研團隊有望於今年8月份在印度孟買舉行的會議上宣布其結果。 光學上的意外常常產生奇特的效果。一百多年前,英國一位工人在提水時候,因為水桶有一個小洞,水桶里的水往外流呈現拋物線,這個工人異想天開,用一把手電筒從里往外照射,奇蹟出現了,光線從水桶里往外照射時,光線穿過水桶後不是直線照射,而是與水柱呈現拋物線彎曲。第二天,英國報紙報道了這個事件。為我們今天的光纖通信提供了最原始的信念和依據。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7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