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25日 (二) 10:34 由 Lz1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李因(1610—1685),女,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会稽(今绍兴)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明、清间女诗人、…”)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因(1610—1685),女,字今生,號是庵,又號龕山逸史,會稽(今紹興)人,一作錢塘(今杭州)人。明、清間女詩人、畫家。   幼資性警敏,不喜修飾打扮,暇則讀書寫字、作詩繪畫。家貧,「積苔為紙,掃柿為書,帷螢為燈」,勤學苦練,至死不渝,終成名家。   海寧進士葛征奇見因一首詠梅詩,有「一枝留待晚春開」之句,對其才華大為驚異,傾慕之心即生,納為侍妾。婚後,隨葛職位變遷,隨夫奔波。15年中,「溯太湖,渡金焦,涉黃河,泛濟水,達幽燕」,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儘管浪跡萍蹤,仍孜孜不倦,嗜書成癖。在旅途、車船、驢背上,都不忘讀書做詩。詩畫大進。其詩如其人,「無-之飾」。且工水墨畫,擅長山水寫生,花鳥尤甚。其畫模擬宋代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又承花鳥畫家陳淳、葉大年授筆。《國朝書畫家錄》稱「所畫極有筆力,無軟弱態。當時名譽甚隆,真閨閣翹楚也」。性雅潔,較自負,自比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輞川人」王維。   一生中後期,適逢戰亂。「扼腕時事,義憤激烈,為鬚眉所不逮」。一次正值兵變,矢石交下,因雖身中箭,體流血,卻依然手抱書稿,奮不顧身,獨越數舟,尋到其夫。清順治二年(1645),其夫葛征奇去世,因時年35歲。在此後40年中,一直過着究困淒涼而孤芳自賞的生活。四壁蕭然,時不能舉火。靠紡織為生,兼以作畫自給,「冰雪貞操,四十年如一日」。「白髮蓬鬆強自支,挑燈獨坐苦吟詩」。後期詩作,格調更加深沉。評論者說:「沈鬱抗壯,一往情深,有烈丈夫所難為者。」作品有《竹笑軒吟草》、《續竹笑軒吟草》、《蓮鴨圖》、《秋暮書懷》。   [以上內容由"sfjdick"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