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管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管宁十六岁时丧父,亲戚们可怜他孤身家境贫寒,于是送丧葬物品给他帮助他殓葬。但管宁]]推辞不接受赠赐,坚持要用自己的力量处理父亲的殓葬事。

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当时人称华歆管宁邴原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2]

割席分坐

语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常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尚书令华歆(157-231年)曾在年轻时与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邴原(字根矩)、管宁相互友善交好,“时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然而,唯独华歆自私、贪财、好权势。一日,管宁与华歆共同种菜园,在地里挖出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华歆拾而喜之,又一日,华歆与管宁同坐一席读书忽听窗外人声嘈杂,华歆弃书出外观看,见一豪门娶亲遂去看。华官车从门前路过,回屋后向管宁反复夸慕官车,管宁实在看不惯而更加鄙视华歆的人品、人格低下遂抽出刀来“割席分坐”(汉代人铺席就地而坐称席地而坐),将两人共坐的席子分割成两半,分开而坐,表示与华歆断绝朋友关系[3]

参考文献

  1. 张〓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019-02-20]. 
  2. 黄其军. 三国史话. DeepLogic. [2019-02-20]. 
  3. 游清华. 三国成语典故的由来. 右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