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苞舌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13日 (三) 22:02 由 LBT0930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苞舌蘭照片來自

苞舌蘭   Ground Orchid
學名
Spathoglottis plicata cv
別名
苞舌蘭又稱紫蘭,台南區農改場雲林分場自民國92年開始收集並栽培,把原生在台灣蘭嶼的紫苞舌蘭和其他品種雜交後,育出苞舌蘭台南1號、台南2號,已取得品種權且成功技轉給業者農民。[1]

苞舌蘭照片來自

花語
開花季節
花期可以從 5 月一直開花到年底,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正是苞舌蘭生長和開花旺盛時期。加上病蟲害少,民眾自家栽培管理容易,種在地上可以維持 2 年不用更新種植。這種好種易開花的蘭花~苞舌蘭,對於現代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是居家種植花卉的最佳選擇。[2]
形狀
苞舌蘭的花瓣寬長圓形,與萼片等長,寬9-10毫米,先端鈍,具5-6條主脈,外側的主脈分枝,兩面無毛;唇瓣約等長於花瓣,3裂;側裂片直立,鐮刀狀長圓形,長約為寬的2倍,先端圓形或截形,兩側裂片之間凹陷而呈囊狀;中裂片倒卵狀楔形,長約1.3厘米,先端近截形並有凹缺,基部具爪;爪短而寬,上面具一對半圓形的、肥厚的附屬物,基部兩側有時各具1枚稍凸起的鈍齒;唇盤上具3條縱向的龍骨脊,其中央1條隆起而成肉質的褶片;蕊柱長8-10毫米;蕊喙近圓形。[3]

苞舌蘭照片來自

生長環境
苞舌蘭是台灣原生的地生蘭花,沒有一般蘭花的嬌貴難養,只要有半日照的庭園空地及充足水分涵養,就可以生長良好。花期可以從5月一直開花到年底,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正是苞舌蘭生長和開花旺盛時期。加上病蟲害少,民眾自家栽培管理容易,種在地上可以維持2年,不用更新種植。苞舌蘭除了居家庭園種植,更可推廣在公園或大型遊樂區植栽環境美化。未來台南區農改場會陸續推出更多花色、植株大小不同的苞舌蘭品種,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大量繁殖,讓苞舌蘭的運用與接受度更為提高。[4]
種植方法

紫苞舌蘭照片來自

日常養護
一、養殖方法:
1、澆水。苞舌蘭夏季為生長旺盛期,此時如果缺水,就會生長不良。苞舌蘭生長應遵循「幹則澆,濕則停,適當偏乾」的原則,澆水要澆透。
2、施肥。苞舌蘭喜好肥沃的土地,農家肥需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可以施用,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可以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
二、注意事項:
1、合理控制溫度。氣溫太高苞舌蘭葉子就會灼傷或者枯焦,此時應當向周圍噴霧,降低環境溫度,適當遮陰。氣溫太低苞舌蘭會出現凍傷的情況,此時應當及時把苞舌蘭轉移到室內。
2、保持空氣流通。苞舌蘭適宜種植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中,所以經常通風,保持空氣中的濕度和流通性。
3、施肥避免沾到葉片。施肥時注意不要把肥液沾染到葉片上,也不要沾染到苞舌蘭的根部,以免造成葉片和根部的腐爛。
苞舌蘭怎麼裝盆
1、先將苞舌蘭根朝上、葉朝下放在水龍頭下慢水沖洗,用拇指和食指抓住頂部,小指抵住盆緣,用枝條將根固定住,放入盆內時,根不要接觸到盆壁。2、將混合石礫倒入盆底大約三分之一處,然後倒入中粒的混合土到花盆的五分之四處,然後將枝條取出,土壤壓實,不要保留空間。3、之後用大粒的石礫倒入花盆中,保留盆沿1.5厘米的空隙,最後倒入豆粒大植料,把假鱗莖全部埋入土中,用壓土工具輕壓植料,並將表面弄平。種植完畢後,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最好。苞舌蘭的養殖其實並不難,在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溫度的控制,夏季要做好遮陰處理。在養殖的過程中,適時的澆水、方病蟲害和施肥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將這些工作做好,才能保證苞舌蘭的長勢好。[5]
雙色苞舌蘭學名Spathoglottis plicata cv.,蘭科苞舌蘭(白及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園藝栽培種,雙色苞舌蘭泛指花被具二種色澤之苞舌蘭品系,非指單一品種,地生草本,植株高可達一公尺,球根性,假球莖(假鱗莖)圓錐狀卵形,長約三公分,粗約一、二公分,為葉鞘所包,葉線形、長劍形,禾草狀,常一至五枚,葉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收狹成細長柄狀,全緣葉,葉狹長,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寬五至七公分,質薄,平行脈,葉脈明顯,具摺扇縱脈紋,葉面綠、淡綠色,兩面無毛,下部具筒狀鞘,數枚,鱗片狀,革質,無托葉,葉柄長十至二十公分,兩性花,總狀花序,腋生,具花約十枚,花莖長可達一公尺,自假球莖基部長出,灰綠色,直立,花梗淡綠色,苞片乳黃色,卵形,長約二公分,向下反卷,花色多,蘭形花,頗伸展,寬約三公分,兩側對稱,花有淡粉紅、粉紅、紅、紫紅、白、黃..等雙色,萼片三枚,花瓣狀,中央萼片一枚,萼片卵形,長十五至十七公釐,寬約九公釐,端部凹陷、鈍或尖狀,側萼片二枚,萼片斜卵形、斜橢圓形,與中萼片約等大,先端稍鈍或尖狀,花瓣三枚,近橢圓形、卵圓形,比萼片大些,下側中央者為唇瓣,貼生於蕊柱基部,唇瓣一枚,長約十五公釐,明顯三裂,唇瓣基部具長柄、長爪,長約一公分,唇瓣向先端擴大而呈扇形,端部近截形、凹入或淺二裂,基部與側瓣相連接處具一對黃色肉突,其基部彼此連生,並向背面伸出三角形齒突,二枚,上方側瓣二枚,成對,直立,較狹長狀,長約六公釐,寬約三公釐,先端擴大,並呈截形,雄蕊一枚,與雌蕊合生成蕊柱,蕊柱長約十五公釐,花藥二室,花粉塊八枚,成二群,臘質,無距,雌蕊心皮三枚,合生,柱頭三枚,子房淡黃色,比花苞片長,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胚珠著生於胎座上,蒴果,長圓形、圓柱狀,長約二十五至三十五公釐,未熟前綠色,熟後褐、紫褐色,具三至六縱稜,熟時從縱稜處裂開,種子細小而多。
苞舌蘭學名Spathoglottis plicataBletilla striata,英文名 Ground Orchid、Boat Orchid蘭科苞舌蘭(白及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紫蘭、紫苞舌蘭、紅頭苞舌蘭、紅頭紫蘭、蘭嶼紫蘭、連及草,原產於南亞熱帶地區至澳洲,台灣分布於蘭嶼、綠島,多園藝栽培種,地生草本,植株高可達一公尺,球根性,假球莖(假鱗莖)圓錐狀卵形,長約三公分,粗約一、二公分,為葉鞘所包,葉線形、長劍形,禾草狀,常一至五枚,葉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收狹成細長柄狀,全緣葉,葉狹長,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寬五至七公分,質薄,平行脈,葉脈明顯,具摺扇縱脈紋,葉面綠、淡綠色,兩面無毛,下部具筒狀鞘,數枚,鱗片狀,革質,無托葉,葉柄長十至二十公分,兩性花,總狀花序,腋生,具花約十枚,花莖長可達一公尺,自假球莖基部長出,灰綠色,直立,花梗淡綠色,苞片乳黃色,卵形,長約二公分,向下反卷,花色多,蘭形花,頗伸展,寬約三公分,兩側對稱,花有淡粉紅、粉紅、紅、紫紅、白、黃、藍、雙色、雜色...等色,萼片三枚,花瓣狀,中央萼片一枚,萼片卵形,長十五至十七公釐,寬約九公釐,端部凹陷、鈍或尖狀,側萼片二枚,萼片斜卵形、斜橢圓形,與中萼片約等大,先端稍鈍或尖狀,花瓣三枚,近橢圓形、卵圓形,比萼片大些,下側中央者為唇瓣,貼生於蕊柱基部,唇瓣一枚,長約十五公釐,明顯三裂,唇瓣基部具長柄、長爪,長約一公分,唇瓣向先端擴大而呈扇形,端部近截形、凹入或淺二裂,基部與側瓣相連接處具一對黃色肉突,其基部彼此連生,並向背面伸出三角形齒突,二枚,上方側瓣二枚,成對,直立,較狹長狀,長約六公釐,寬約三公釐,先端擴大,並呈截形,雄蕊一枚,與雌蕊合生成蕊柱,蕊柱長約十五公釐,花藥二室,花粉塊八枚,成二群,臘質,無距,雌蕊心皮三枚,合生,柱頭三枚,子房淡黃色,比花苞片長,子房下位,子房一室,側膜胎座,胚珠著生於胎座上,蒴果,長圓形、圓柱狀,長約二十五至三十五公釐,未熟前綠色,熟後褐、紫褐色,具三至六縱稜,熟時從縱稜處裂開,種子細小而多。苞舌蘭可清熱解毒、化痰、消腫散結,可治癰疽癤腫、咽喉腫痛、喉痹,外敷可治蛇傷、癰疽癤腫、瘰。[6]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強制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