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風六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風六首》

作品名稱: 感風六首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賀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感風六首》是 唐代詩人 李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詩詞原文

【其一】

人間春蕩蕩,帳暖香揚揚。

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羅花床。

眼逐春瞑醉,粉隨淚色黃。

王子下馬來,曲沼鳴鴛鴦。

焉知腸車轉,一夕巡九方。

【其二】

苦風吹朔寒,沙驚秦木折。

舞影逐空天,畫鼓餘清節。

蜀書秋信斷,黑水朝波咽。

嬌魂從迴風,死處懸鄉月。

【其三】

雜雜胡馬塵,森森邊士戟。

天教胡馬戰,曉雲皆血色。

婦人攜漢卒,箭箙囊巾幗。

不慚金印重,踉蹌腰鞬力。

恂恂鄉門老,昨夜試鋒鏑。

走馬遣書勛,誰能分粉墨。

【其四】

青門放彈去,馬色連空郊。

何年帝家物,玉裝鞍上搖。

去去走犬歸,來來坐烹羔。

千金不了饌,狢肉稱盤臊。

試問誰家子,乃老⑴能佩刀。

西山白蓋下,賢俊寒蕭蕭。

【其五】

曉菊泫⑵寒露,似悲團扇風。

秋涼經漢殿,班子泣衰紅。

本無辭輦意,豈見入空宮。

腰衱佩珠斷,灰蝶生陰松。

【其六】

蝶飛紅粉台,柳掃吹笙道。

十日懸戶庭,九秋無衰草⑶。

調歌送風轉,杯池白魚小。

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蘴蒙⑷梨花滿,春昏弄長嘯⑸。

唯愁苦花落,不悟世衰到。

撫舊唯銷魂,南山坐悲峭⑹。

作品注釋

⑴乃老:一作「乃雲」。

⑵泫:一作「泣」。

⑶衰草:一作「素草」。

⑷蒙:一作「茸」。

⑸長嘯:一作「長笑」。

⑹悲峭:一作「悲嘯」。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 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 韓愈、 皇甫湜,並和 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 嚴羽《 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 昌谷集》。

[1]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2]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3]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去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