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塞福散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塞福散射
图片来自slidesplayer

原子物理学里,拉塞福散射Rutherford scattering)指的是带电粒子因为库仑相对作用而进行的一种弹性散射|elastic scattering。这种散射实验是由欧尼斯特·拉塞福领队设计与研究,成功地于 1909 年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也导致拉塞福模型的创立,及后来波耳模型[1] 的提出。应用拉塞福散射的技术与理论,拉塞福背散射(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是一种专门分析材料的技术。拉塞福散射有时也被称为库仑散射,因为它涉及的位势库仑位势深度非弹性散射(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也是一种类似的散射,在 60 年代,常用来探测原子核的内部。

微分截面

拉塞福计算出来的微分截面

frac{d \sigma}{d \Omega} = \left(\frac{qQ}{16\pi\epsilon_0 E \sin^2 (\theta / 2)} \right)^2\,\!

其中,sigma\,\! 是截面,Omega\,\! 是立体角,q\,\! 是阿尔法粒子的电荷量,Q\,\! 是散射体的电荷量,epsilon_0\,\! 是真空电容率,E\,\! 是能量,theta\,\! 是散射角度。

原子核最大尺寸

假设阿尔法粒子正面碰撞于原子核。阿尔法粒子所有的动能(mv_0^2/2\,\!),在碰撞点,都被转换为位能。在那一刹那,阿尔法粒子暂时是停止的。从阿尔法粒子到原子核中心的距离 b\,\! 是原子核最大尺寸。应用库仑定律

frac{1}{2} mv_0^2 =\frac{qQ}{4\pi \epsilon_0 b}\,\!

其中,m\,\! 是质量,v_0\,\! 是初始速度。

重新编排,

b =\frac{2 qQ}{4\pi \epsilon_0 mv_0^2}\,\!

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是 m=6.7\times 10^{ - 27}\ kg\,\! ,电荷量是 q=2\times(1.6\times 10^{ - 19})\ C\,\! ,初始速度是 v_0=2\times 10^{7}\ m/s\,\! ,金的电荷量是 Q=79\times(1.6\times 10^{ - 19})\ C\,\! 。将这些数值代入方程式,可以得到撞击参数 b=2.7\times 10^{ - 14}\ m\,\! (真实半径是7.3\times 10^{ - 15}\ m\,\! )。这些实验无法得到真实半径,因为阿尔法粒子没有足够的能量撞入 27\ fm\,\! 半径内。拉塞福知道这问题。他也知道,假若阿尔法粒子真能撞至 7.3\ fm\,\! 半径,直接地击中金原子核,那么,在高撞击角度(最小撞击参数 b\,\! ),由于位势不再是库仑位势,实验得到的散射曲线的样子会从双曲线改变为别种曲线。拉塞福没有观察到别种曲线,显示出金原子核并没有被击中。所以,拉塞福只能确定金原子核的半径小于 27\ fm\,\! 。

1919 年,在拉塞福实验室进行的另一个非常类似的实验,物理学家发射阿尔法粒子于原子核,观察到散射曲线显著地偏离双曲线,意示位势不再是库仑位势。从实验数据,物理学家得到撞击参数或最近离距(closest approach)大约为 3.5 \ fm\,\!

历史

α粒子散射的实验完成于1909年。在那时代,原子被认为类比于梅子布丁(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森提出的),负电荷(梅子)分散于正电荷的圆球(布丁)。假若这梅子布丁模型是正确的,由于正电荷完全散开,而不是集中于一个原子核,库仑位势的变化不会很大,通过这位势的阿尔法粒子,其移动方向应该只会有小角度偏差。

在拉塞福的指导下,汉斯·盖革欧内斯特·马斯登发射α粒子射束来轰击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薄白金箔纸。name=platinum这个计算粒子大角度散射数量的特别实验使用的是白金箔纸。然而,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非常诡异,大约每8000个阿尔法粒子,就有一个粒子的移动方向会有很大角度的偏差(甚至超过 90°);而其它粒子都直直地通过白金箔纸,偏差几乎在2°到3°以内,甚至几乎没有偏差。从这结果,拉塞福断定,大多数的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于一个很小的区域(这个区域后来被称作“原子核”);电子则包围在区域的外面。当一个(正价)α粒子移动到非常接近原子核,它会被很强烈的排斥,以大角度反弹。原子核的小尺寸解释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这样排斥。

拉塞福对这奇异的结果感到非常惊异。他后来常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以置信的事件…如同你用15吋巨炮朝著一张卫生纸射击,而炮弹却被反弹回来而打到你自己一般地难以置信。”

拉塞福计算出原子核的尺寸应该小于 10^{ - 14} m\,\! 。至于其具体的数值,拉塞福无法从这实验决定出来。关于这一部份,请参阅后面的“原子核最大尺寸”一节。

应用

现今,应用这些年累积的散射原理与技术,拉塞福背散射谱学能够侦侧半导体内的重金属杂质。实际上,这技术也是第一个在月球使用的实地分析技术。在勘察者任务(surveyor mission)降落于月球表面后,拉塞福背散射谱学实验被用来收集地质资料。

参考文献

  1. 波耳模型,科学人杂志,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