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汴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汴梁
原图链接北宋汴梁

中文名: 汴梁

外文名: Bianliang

别 名: 东京、开封

行政区类别: 省治、府治、州治、县治

所属地区: 元朝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朝河南布政司治

地理位置: 豫东

下辖地区: 领四州、三十县

政府驻地: 河南省开封市

汴梁,是元朝明朝初期对于开封的称呼。元朝初,沿袭金朝称呼,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始而得名。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北京于汴梁。洪武二年(1369年),罢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司治。领州四、县三十。[1]


历史文化

相传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因此,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美誉。


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12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


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 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北京于汴梁。洪武二年(1369年),罢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司治。领四州、三十县。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农民军扒开黄河,水淹开封,古开封城遭严重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清代设开封府,清末开封辟为商埠, 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 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这里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号称“北方水城”,名胜古迹众多,以铁塔、龙亭、相国寺、繁塔、延庆观、禹王台、包公祠朱仙镇岳飞庙等为最着名。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海拔69米至78米。东临商丘市,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 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地貌

开封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24 °C-14.50°C之间,无霜期213-215天,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游玩开封的最佳时节莫过于9、10月间,天 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


气候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最佳旅游时间:9、10月间,此时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 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开封的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


据1999年统计资料,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4.4%,境内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为57.2分贝,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88.7, 饮用水质达标率大于95%,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树木以桐树、柳树、槐树为主。黄河滩区、柳园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的天然 栖息地。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为主。石油天然气、地下矿泉水资源储量也比较丰富。


经济发展

开封在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开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商业、旅游业均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开封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在保护和完善老城区的基础上,努力向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迈进。位于老城西侧的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 区。开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 机械、轻纺、食品、医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开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水利发达,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林、牧、渔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属五县均是全国商品粮和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的重要产区。开封商业同古都悠久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消费性、服务性、集散性。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营网点4万多个,各类市场315个。开封地处内陆与沿海之间,境内交通、通讯便利。2008年开封全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695亿元 。


汴梁路,(上。)唐置汴州总管府。石晋为开封府。宋为东京,建都于此。金改南京,宣宗南迁,都焉。金亡,归附。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卢氏行襄樊二十州。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割裕、唐、汝、郑、嵩、卢氏行襄樊隶之。九年,废延州,以所领延津、阳武二县属南京路,统蔡、息、郑、钧、许、陈、睢、颍八州,开封、祥符倚郭,而属邑十有五。旧有警巡院,十四年改录事司。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二十八年,以濒河而南、大江以北,其地冲要,又新入版图,置省南京以控治之。三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属行省,割息、颍二州以隶焉。本路户三万一十八,口一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县。


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旧以此县隶延州,元初隶开封府,后复为延州,县如旧。至元九年,州废,后来属。)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丘,(中。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加完葺而迁治焉。)扶沟,(下。)阳武,(下。旧隶延州,至元九年,州废来属。)杞县,(中。元初河决,城之北面为水所圯,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盖黄河至此分为三,其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睢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俗称三叉口。)延津,(下。旧为延州,隶河南路。至元九年,州废,以县来属。)兰阳,(下。)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留。(下。)


州五


郑州,(下。)唐初为郑州,又改荥阳郡。宋为奉宁军。金仍为郑。元初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新郑、密、荥泽八县及司候司,后割新郑、密属钧州,荥泽、原武隶开封府,并司候司入管城。领四县:


管城,(下。倚郭。)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唐初为许州,后改颍川郡,又仍为许州。宋升颍昌府。金改昌武军。元初复为许州。领五县: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陈州,(下。)唐初为陈州,后改淮阳郡,又仍为陈州。宋升怀德府。金复为陈州。元初因之。旧领宛丘、南顿、项城、商水、西华、清水六县。至元二年,南顿、项城、清水皆废,后复置南顿、项城。领五县:宛丘,西华,商水,(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焉,后复置。)南顿,项城。


钧州,(下。)唐、宋皆不置郡,伪齐置颍顺军。金改颍顺州,又改钧州。元至元二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领三县: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唐属曹州。宋改拱州,又升保庆军。金改睢州。元因之。领四县: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明代行政区划

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开封府。八月建北京。十一年,京罢。领州四,县三十:


祥符(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周王府。大河旧在城北。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东过城西南,而城遂在河北。东为开封县,元时同治郭内 ,洪武中省。南有朱仙镇。东北有陈桥镇。)


陈留(府东少南。北有大河。东北有睢水,下流至南直宿迁县合泗水。)


杞(府东南。北有睢水,又有旧黄河,洪武二十五年河决之故道也。嘉靖三十六年,全河合淮入海,而县遂无河患。)


通许(府东南。西南有故黄河,弘治后北徙,不经县界。)


太康(府东南。北有涡水,自通许县流入,下流至南直怀远县入淮。东有马厂集,正统十三年河决,自杞县经此。)


尉氏(府南少西。西南有大沟,东北合康沟,入於黄河。)


洧川(府西南。南有故城,洪武二年以河患迁今治。又南有洧水,下流至西华县合颍水。东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经 此。)


鄢陵(府南少西。北有洧水。)


扶沟(府南少东。东有沙河,一名惠民河,又名小黄河,即宋蔡河故道也。成化中浚,下流达南直太和县界。又北有洧水,自西流入焉。 又东北有黄河故道,弘治二年淤。)


中牟(府西。东有故城,天顺中,徙今治。大河在县北。又有汴河,旧自荥阳而东,下流经祥符县南,又东南至南直泗州入於淮。正统六 年改从此入河,后淤。西北有圃田泽。)


阳武(府西北。北滨大河,自此至南直徐州,大河所行,皆唐、宋汴河故道。)


原武(府西北。北有黑阳山,下临大河。洪武二十四年,河决於此。正统十二年复决焉。东南有安城县,洪武初置,正统中废。)


封丘(府北。南有大河。西南有荆隆口,一名金龙口。弘治二年、五年,万历十五年,崇祯四年、五年,河屡决於此。又西北有沁河,弘 治六年淤。西南有中栾镇巡检司。)


延津(府西北。大河旧经县北。成化十四年,河决,徙流县南,而县北之流遂绝。西北有沙门镇,弘治十一年移项城县西之香台巡检司於 此。)


兰阳(府东少北。北滨大河,有李景高口。万历十七年,河决於此。)


仪封(府东少北。元属睢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南阳府,后来属。故城在县北,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圮於河,徙日楼村,即今治也。东北有 黄陵冈,大河旧经其下,入曹县界。弘治五年,河决于此,寻塞之,改徙冈南入睢州界。又贾鲁故河亦在县北,正德四年,河决入焉。)


新郑(府西南。元属均州。隆庆五年七月改属。西南有大隗山,一名具茨山,氵异水出焉,一名鲁固河,下流入颍。又南有陉山。北有大 河。又有溱水,一曰浍水,流合县南之洧水。)


陈州洪武初,以州治宛丘县省入。(南有颍水。又西有沙水,亦曰小黄河,至颍岐口,与颍水合,下流分为二。崇祯间,屡决於西南之苑 家埠口。又南有故黄河,喜靖时,黄河南出之道也。)西北距府二百六十五里。领县四:


商水(州西南。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北有颍水,又有氵隐水,亦曰大氵隐水。)


西华(州西少北。北有颍水,又有沙水,即小黄河也。西南有氵隐水,又有常社镇巡检司。)


项城(州南。东北有故城。今治本南顿县之殄寇镇也,宣德三年迁。东有颍水,西有溵水流入焉。洪武二十四年,大河自陈州经县界合颍 ,下入於淮。永乐九年,河始复故道。又东北有沙水。)


沈丘(州东南。元属颍州。洪武初废。弘治十年改乳香台巡检司置,来属。东北有颍水,东入南直颍州界。又北有沙河,东入南直太和县 界。又东有界首巡检司。又北有南顿县,洪武初废。景泰初,置南顿巡检司於此。)


许州洪武初,以州治长社县省入。(西有颍水。北有氵异水。又东有东湖,一名秋湖。又西北有石固镇,与长葛县界。)东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四:


临颍(州东南。西有颍水,氵异水自县北流入焉。又西南有小氵隐水。)


襄城(州西南。南有首山。东北有颍水。南有汝河。)


郾城(州东南。南有沙水,亦曰大溵水,上流即故汝水也,又东南有澧水来入焉。)


长葛(州西北。北有洧水。西有氵异水。)


禹州(元曰钧州。)洪武初,以州治阳翟县省入。万历三年四月避讳改曰禹州。(成化二年七月建徽王府。嘉靖三十五年除。北有禹山,又 西北有矿山,有铁母山,旧俱产铁。又北有颍水,下经襄城,一名渚水,至临颍合沙河。)东北距府三百二十里。领县一:


密(州西北。南有洧水,又有溱水。)


郑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县省入。(西南有梅山,郑水出焉,下流旧入汴水,后堙。又西有须水,源出荥阳县,旧亦入於汴水。正统八年 尝浚以分决河之流,后亦堙。)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四:


荥阳(州西。南有大周山,汴水出焉。又东南有嵩渚山,京水出焉。又有索水,源出小径山,北流与京水合,下流入於郑水。又大河在北 。东有须水镇,崇祯十年筑城。)


荥泽(州北少西。元直隶汴梁路。洪武中,改属州。北有故城。洪武八年因河患徙於南。成化十五年正月又徙北,滨大河。东南有孙家渡 ,正统十三年,大河决於此。)


河阴(州西北。旧治在大峪口,洪武三年为水所圮,徙於此。东北有广武山,与三皇山连。西有敖仓,北滨大河。)


汜水(州西。故城在县东,洪武十一年七月徙於成皋。崇祯十六年又迁西北。北滨河,洛水自西,东至满家沟合汜水入焉。又西有虎牢关 ,洪武四年九月改曰古崤关,有巡检司。)


自然资源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26.26公顷,占3.8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顷,占1.67%。


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 现已大量开采利用。煤炭 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58%。


交通状况

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从市内穿过,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左右为邻,北京至广州的106国道和天水至 连云港的310国道在此交汇,开(封)洛(阳)、开(封)商(丘)高速公路成为横穿河南的黄金通道,黄河公路大桥使得天堑变为坦途 ,全市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开封北距北京580公里,东至连云港530公里,郑汴洛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和郑州海关50多公里。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连霍高速公路、日南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开封的交通区位优势有了明显提升。开封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枢纽城市,同时又是沿亚欧大陆桥东西双向开放、外引内联的对外开放中心城市,具有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广阔前景。


庙会、灯会、鸟市、菊花、夜市、风筝、斗鸡、 盘鼓


特色景观龙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铁塔、大相国寺、翰园碑林、开封府等。


传统名菜

开封小笼包子、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等。


风味小吃

小笼包子、桶子鸡、第一楼包子、马豫兴桶子鸡 、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 烧 、芝麻翅中翅 、红薯泥 、花生糕、 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 、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 肉汤等。


土 特 产

汴梁西瓜、杞县酱菜、五香豆腐干、花生糕 。


民间艺术

汴绣、官瓷、木板年画等。


旅游资源

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


开封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旅游景区(点)22个。开封旅游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龙亭、开封府、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等观光景点古朴典雅,与碧波荡漾的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和雄伟的城门楼、古城墙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北方水城美誉的宋都旅游景区。


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8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闻名遐迩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 、繁塔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历史名人

石申:生卒年待考。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开封人。今存的《甘石星经》为2卷,其中虽有一些后人增添润色之辞,仍不失原书面貌, 是一部对天文研究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文献。


张仪:(?~前310)战国时政治家。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师鬼谷子。


信陵君:(?~前243)战国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其府在魏都大梁,传说即今开封相国寺一带。[2]


尉缭:生卒年不详,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原姓魏,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 ,改称尉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