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漫才(日语:漫才/まんざい Manzai)是日本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前身是日本古代传统艺能的万岁。受到爱知县尾张万岁与三河万岁的影响,在日本关西地区渐渐发展出这种表演形式。在大正年间,为电影配音的辩士形成了漫谈这种表演方式,在1933年,吉本兴业将这种表演方式改称为漫才,并推广到全日本。

漫才在近代经常被认为与大阪地区有所关连,而漫才表演者(漫才家)也通常以关西口音演出。漫才大多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担任较滑稽的角色负责装傻(ボケ),另一人担任较严肃的角色负责找碴(ツッコミ)。两人借由彼此的互动去讲述笑话,大部分的笑点围绕在两人之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词等。演出方式与中国的对口相声、西方的双人搭档相似[1]

历史

一般认为漫才是来自“万岁”,后逐渐用“万”在日语中的同音字“漫”(都读作“まん”,即“man”)和“岁”在日语中的俗体字“才”代替,才慢慢形成“漫才”的写法。万岁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艺能表演,是指在新年表示祝福话语的歌舞。以两人为一组造访各家户,在说出新年的祝福话语后,其中一人开始打鼓,另一人则开始跳舞。在江户时代,依据各地方的风格不同,出现了加上地名各种万岁表演形态,例如尾张万岁、三河万岁等。之后流行的大和万岁,是在歌舞和祝福话语之外加上猜谜、问答等趣味性的滑稽谈话,渐渐发展成主流的形式。1933年,大阪发迹的娱乐表演集团吉本兴业首次提出漫才的定义,并将这一种新类型的喜剧带往东京地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项表演渐渐衰退。直到今日在日本的万岁保存协会,继承、复兴这项传统艺能表演。

表现形式

漫才的找碴如今常被译为“吐槽”。找碴是指出对方的一些可笑的行为或对话的笑柄或者谎言、矛盾,借此取得幽默的效果。最后被引申为:对对方的荒谬行为进行深刻的指出之行为。

找碴类似相声的捧哏,另外其搭档担任装傻的人物,则类似相声的逗哏。有别于逗哏,捧哏所当担的是“配角”类型的人物,即在逗哏说完一段哏后,捧哏给予评论或者台阶,以继续下一个哏。

不同于传统相声[2],新相声中的捧哏也可以给予笑料。

视频

漫才 相关视频

脱口秀大会漫才组合:爸爸写的信,这么搞笑的吗?
两个中国小伙的子的漫才表演

参考文献

  1. 日本的“相声”——漫才 ,搜狐,2017-06-01
  2. 【专栏】相声与漫才 ,搜狐,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