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爱德华·吉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德华·吉本(英语:Edward Gibbon,1737年5月8日-1794年1月16日),英国历史学家、议员,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基督教新教皈依天主教者。

两百多个国家的综合性人口学研究显示,当今世界各年龄段的基督徒有21.8亿[1]。基督徒占到近三分之一。基督徒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分布如此之宽广,以至于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大洲或者区域可以单独地成为毫无异议的全球基督教中心[2]

简介

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爱德华·艾略特为英国下议院议员。身为家中独子的吉本在10岁丧母后由姑母抚养,体弱的他很快喜欢上了阅读。日后在回忆录中,吉本提及早在年少时期就发现历史是自己“特有的粮食”。

1752年,14岁的吉本被父亲送往牛津进学,并在15岁之前就考取了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但父亲后来发现他对天主教感兴趣,考虑到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天主教徒的排挤,吉本被送往瑞士洛桑,改由一位基督教新教导师指导。吉本在洛桑期间参加过伏尔泰的聚会并学会了法语,他开始用法语写作其第一部作品《论文学研究》,该书于1761年正式出版。

1758年,吉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了两年军官,同时博览群书。此时的他受伏尔泰的影响已改变了宗教观,并未信仰特定宗教。1763年,吉本前往欧洲大陆壮游,在巴黎他结识了《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隔年在游历了罗马废墟后,吉本开始有写作罗马帝国史的念头。

1770年,吉本父亲去世,他回伦敦开始经商,并于1774年接替父亲在下议院的席位。此时期他开始写作罗马帝国史,并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俱乐部。

1776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出版,该书问世后旋即取得热议,然而吉本在书中对早期基督教历史如实的叙述受到部分人士的猛烈抨击。针对这些质疑,他在1779年专门写了一篇《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五章和十六章若干文段的答辩》作为回应。1781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1782年吉本迁居洛桑,继续书写后三卷罗马史,直至1787年写完最后一章后他才回到英国

1788年,吉本将所有手稿全部整理出版,其中包含许多详尽的考证,全书中共使用超过八千个以上注脚,引证到的近代古典学者人数多达四百零九人。。此套罗马史受到如亚当·福格森、霍勒斯·渥波尔等各界名士的赞扬。他的好友亚当·斯密曾致函说:“凡我认识的品学兼具之人都一致同意,正是这本书使您成为当今欧洲文学界的领导标竿。”1788年11月,吉本被提名为皇家学会的一员,此后他再次移居洛桑书写《我的作品和生活回忆录》,直至1793年才返回英国,不久后即在伦敦家中去世。

视频

爱德华·吉本 相关视频

真假基督教——宗教界知名人士揭批邪教系列专题片
中国的宗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