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祁门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祁门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昌江上游,是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江西省。因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祁门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今被称作“中国红茶之乡”[1]

地名来由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建县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

建置沿革

唐,建县后属歙州。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属徽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为路,属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属兴安府。

明太祖吴元年(1364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属徽州府。

清因之。

1912年废府存县,直属省辖。1914年,本县属芜湖道,1928,废道,复由省直辖。1931年,施行首席县长制,徽州首席县长驻歙县,兼管祁门。1932年,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0年8月,本县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1945年撤销皖南行署,本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6日祁门解放,5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撤销,本县改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本县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本县属徽州地区。1988年元月,徽州地区撤销,新置黄山市,隶属黄山市[2]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祁门县辖10个镇:新安镇、塔坊镇、金字牌镇、安凌镇、闪里镇、历口镇、平里镇、凫峰镇、小路口镇、祁山镇,8个乡:大坦乡、溶口乡、渚口乡、古溪乡、箬坑乡、柏溪乡、祁红乡、芦溪乡,152个行政村,5个社区。祁门县政府驻祁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介于北纬29°35′—30°08′与东经117°12′—117°57′之间。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南北长74.8千米,东西宽59.9千米,呈枫叶形状,总面积为22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祁门县属皖南山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织,呈网状分布。地势北高南低,黄山山脉自东北入境,主脉西至赤岭口。黄山支脉古牛大岗横亘于本县与石台县之间,主蜂古牛降海拔1728米。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最低点倒湖仅海拔79米,相对高差达1649米。纵观本县地貌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中山地貌

面积9.3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8%。主要包括县境北部的大坦、古溪、彭龙、新安、箬坑等乡的全部或大部,山体均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脊谷相间,雁行斜列,山体陡峻,坡度一般为30°至45°不等。并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灌丛草被和人工林,黄壤、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此。

低山地貌

面积70.0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1.3%。主要分布中山区外围,遍及全县各乡。山体较缓,坡度一般为20°至35°不等。有较为稀疏的次生林及人工林分布,水土流失严重,本县地带性土壤红壤主要分布于此。

丘陵及山间盆地

面积249.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9%。主要包括金字牌区、祁山区、双平区的大部及闪里区、安凌区、历口区的一部。植被以人工植被、经济林和农作物为主,为本县农业区。部分植被破坏严重,覆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本县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及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此。

气候特征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通常是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阴雨多;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易成洪灾;秋季偶有夹秋旱,白天气温高,早晚凉;冬季寒冷湿度小,多晴少雨易干旱。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祁门县金属矿产有铜、多金属矿、辉锑矿、钒、锰等矿化点。铜矿点有宕里、壁坑、湘东等地。湘东铜、毒砂矿化点无工业价值。壁坑因矿贫而停钻。三堡为多金属矿,成份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其中,铜总储量5388.6吨,铅1.31万吨,锌4.03万吨。箬坑多金属矿,成份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品位:铜0.91%,锌1.75%,铅0.17%。祁山镇西门有辉锑矿,储量2610吨,主要矿脉已于1959年采完。非金属矿有瓷石、石煤、石灰石、石棉矿。瓷石矿蕴藏量大,分布广,质地优良。石煤、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柏溪乡、赤岭乡,石棉矿在宕里。

植物资源

果类:猕猴桃、杨梅、草莓、山楂、柿、金钱梨、桃、茅栗、板栗。

淀粉类:橡子、葛根、蕨根。

纤维类:三桠、构树、棕榈、黄荆条、芭茅杆、芦皮、笋、蕨。

菌类:香菇、木耳。

油脂类:油桐、油茶、乌桕、山苍子、漆树。

药类:1985年县中药资源普查,植物药计173科、756种。其中木本231种,草本517种,菌类8种。统计671个品种的藐藏量1.43万吨,在所查出的895个品种中,属国家一类品种4个,祁门县有两个;属国家二类品种24个,祁门县有10个;安徽省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7个;地区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5个。名贵中药材有白术、黄连、天麻、杜仲、厚朴、辛夷花、石斛[3]

动物资源

祁门县已发现野生动物253种,其中兽类48种、禽类137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鸳鸯、白颈长尾雉、黑麂、短尾猴、猕猴;三类保护动物有白鹇、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云豹、毛冠鹿、穿山甲、红嘴相思鸟、画眉、棕眉、水獭、麂、黄鼬13种。此外,珍贵动物有蕲蛇、乌梢蛇、眼镜蛇、大鲵(娃娃鱼)等。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县总户数60005户,总人口187007人,其中男性9637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9815人,乡村人口137192人。常住人口16.3万人。城镇化率为5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4‰,比上年下降1.2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79‰,下降1.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05‰,上升0.2个千分点。

祁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侗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彝族、傣族、高山族、水族等。

经济概况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4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907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653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8880万元,增长7.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9:35.7:54.4调整为9.6:33.5:56.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46元,比上年增加了3930元[4]

著名人物

汪机: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1463年—1539年),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徐春甫:明代医学家。(1520年—1596年),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

郑之珍:(1518年—1595年),字汝席,号高石,西乡清幽(今渚口乡清溪村)人,明代戏曲家。

方岳:(1199年—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居城北何家坞。南宋文学家、诗人。

胡元龙:(1836年—1924年),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

马曰琯:(1687年—1755年),字秋玉,一字嶰谷。马曰璐,曰琯弟,字佩兮,一字半槎。

城市荣誉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

视频

祁门县相关视频

震撼航拍祁门
祁门夜景航拍
昌景黄铁路祁门段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