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祭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祭礼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祭祀之礼,是人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依据古礼的规定,祭祀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山川以及逝去的先人等。人们通过“祭礼”表达对受祭对象的敬重或畏惧,并希望受祭对象认可自身的言行,从而获得其护佑并享有其赐予的福禄。“祭礼”对祭祀者及相应仪节的规定,也彰显着祭祀者在人伦生活中的身份与地位。当代社会仍然保留着一些祭祀活动,但其仪式与意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引例1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论语•八佾》) (祭祀的时候就如同受祭对象就在面前,祭祀各种神灵的时候就如同神灵就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能亲自参与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

引例2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礼记•祭统》) (祭礼,不是外在的事物使人如此行礼,而是自内生发于心,心有敬畏而以礼祭祀。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充分把握祭礼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