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裴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裴矩(547年-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末及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后避太宗名讳,单名

生平

父亲裴讷之,北齐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学,甚有文采。仕途开始于北齐,齐亡后加入北周。周末杨坚执政期间被召用。杨坚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经参加平陈之战,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又参与隋礼的制定。隋炀帝即位后,裴矩继续被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间,他至少四次奔波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等地,大力开发商业,引胡商前往长安洛阳,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与此同时,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国山川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绘画各国贵族庶人的服饰仪表,制成《西域图记》三卷,并绘造地图,纪录各地险要,献给炀帝。裴矩引高昌麹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宇文化及失败后,裴矩事窦建德;建德败后,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检校侍中、民部尚书贞观元年(627年)卒,年八十余,赠绛州刺史,谥号

作品

所撰《西域图记》现仅存书序,记载了从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还著有《开业平陈记》12卷、《邺都故事》10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10卷。今均佚。

评价

裴矩虽有经略戎狄之功,但其初衷是为了迎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隋朝以重利招引西域胡商和外国使节,所经郡县疲于迎送。故而《资治通鉴》中评论道“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卒令中国疲敝以至于亡,皆矩之倡导也”。

公元610年裴矩鼓动隋炀帝用武力慑服高句丽。翌年隋炀帝出兵高句丽,这场战争直接引发了中国各地民变,并使隋朝统治走向灭亡。

《隋书》中对裴矩之评价为:“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