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领议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领议政(영의정)是朝鲜王朝最高行政机构——议政府(1401年—1894年)的长官,品阶为正一品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别称领相、上相、首揆、领台、领阁,与左议政、右议政合称“三公”“大臣”(朝鲜的“大臣”专指政丞级别的官员)、“相臣”。领议政在朝鲜王朝前期主导国政运营,对整个国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享有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者的名声与地位。但到了朝鲜王朝后期,因为备边司的抬头、党争和势道政治的展开以及议政府机能的弱化,最高权力者的维持靠的是备边司都提调这一兼职而非领议政本职。

职能

在《经国大典》中,议政府的职能被记载为“总百官,平庶政理阴阳,经邦国” ,由此可知,领议政是朝鲜时代的最高官职,作为议政府的长官治国理政。因此,领议政要从门第高贵、人品、学识和能力卓越、深受国王信任的人中选择,一般都是历任过左议政和右议政以下的官职的元老大臣。 领议政与左议政、右议政共同为议政府的长官,由堂上官从一品左、右赞成各1员、正二品左、右参赞各1员辅佐,负责实务的堂下官正四品舍2员、正五品检详1员受其指挥。同时也指挥六曹,主导国政运营。但领议政在议政府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开始就很大,在1436年(朝鲜世宗十八年)四月黄喜出任领议政府事前,只有左议政和右议政参与署事,而且左议政和右议政各兼判吏曹和兵曹事,作为吏曹判书和兵曹判书的上级而指挥吏曹和兵曹,因此议政府是以左议政和右议政为中心来运作的,领议政也就负责外交文书的考阅和死囚的再审而已。但1436年以后,由于世宗因健康问题无法总揽国政,六曹直启制便改为议政府署事制,即从六曹将政务直接上报国王并接受指示的体制转换为禀告议政府、由议政府审议并上报国王然后接受指示并下达六曹的体制。此后,领议政在议政府中就占据主导地位,并一直保持。 领议政的职能随着王权的强弱、国王治国方针、议政府职能、备边司运作、权臣当政等因素而消长。在朝鲜王朝前期,其职能相对强力,在政治运营上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但到了朝鲜后期就无法发挥法制所规定的机能。到了这时,领议政所兼任的备边司都提调所发挥的职能就比领议政本职更重要。 此外,领议政还例兼以下官职:领经筵事、领春秋馆事领观象监事内医院都提调承文院都提调备边司都提调堤堰司都提调、世子师。有时兼判吏曹事、院相、领弘文馆事、领艺文馆事、都体察使、国葬都监都提调等职。 朝鲜时代初期,领议政主要依据王命选拔,15世纪后期一般以后要经过“枚卜”或“卜相”的程序,即呈上“卜相单子”,圈定其中人选(落点)。[1]

沿革

朝鲜王朝初年的首相是判门下府事。1400年(朝鲜定宗二年)四月,都评议使司改为议政府,其属性仍为一、二品官员的合坐会议机关。朝鲜太宗即位后,于1401年(朝鲜太宗元年)七月将议政府改造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判门下府事改称领议政府事,固定为议政府的首脑,下设左政丞和右政丞。1414年(太宗十四年)六月改称左议政和右议政。1466年(朝鲜世祖十二年)正月,领议政府事的正式名称变为“领议政”。这个官制通过《经国大典》而得到法制化,一直持续到1894年甲午更张。甲午更张时期,领议政改称总理大臣,不久议政府改为内阁。后虽恢复议政府,但首脑称议政大臣,领议政之称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