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澶州》二首(王安石)

於 2022年1月23日 (日) 23:53 由 QL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澶州》二首</big> ''' |- |File:王安石.jpg|缩略图|居中…”)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澶州》二首

作品名稱:《澶州》二首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安石

《澶州》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詩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

目錄

正文

《澶州》之一

津津河北流,嶭嶭兩城峙。

春秋諸侯會,澶淵乃其地。

書留後世法,豈獨譏當世。

野老豈知此,為予談近事。

邊關一失守,北望皆胡騎。

黃屋親乘城,穹廬矢如蝟。

紛紜擅將相,誰為開長利。

焦頭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歡盟從此數,日月行人至。

馳迎傳馬單,走送牛車疲。

徵求事供給,廝養猶珍麗。

戈甲久已銷,澶人益憔悴。

能將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語翁無嘆嗟,小雅今不廢。

《澶州》之二

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間兩城峙。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樓櫓如邊城。

城中老人為予語,契丹此地經鈔虜。

黃屋親乘矢石間,胡馬欲踏河冰渡。

天發一矢胡無酋,河冰亦破沙水流。

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1]

作者生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2]

主要作品

著作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文學作品。

參考資料

  1. 王安石詩詞全集 《澶州》二首 詩詞名句網  
  2. 王安石,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