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目錄

簡介

中國傳統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主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圖案、少數民族圖案。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1]

特點

雲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商周時代雲雷紋大量出現在青銅器上,多作襯托主紋的地紋。

雲雷紋

用柔和的迴旋線條組成的是雲紋,有方折角的迴旋線條是雷紋。也有人以為雲雷的圖案起源於手指的螺紋,實際上是單線或雙線往復自中心向外環繞的構圖。其表現形式有單個同一方向的旋轉和兩個B形及S形旋轉等多種。商代早期已有用連續帶狀雲雷紋作為主紋的青銅器。商代中期獸面紋的主體,有用大量的雲雷紋構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龍紋、鳥紋的空隙處,常填以雲雷紋,而且雲雷紋低於主紋,起了陪襯作用。春秋戰國之際粗獷的獸面紋、龍紋的體軀上,也有各種雲雷紋變形圖案。雲雷紋常作為青銅器上紋飾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仍見沿用。戰國開始,雲雷紋發展成為線條活潑的流雲紋。河南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雲紋壺用金銀片鑲嵌,非常華貴。基本特徵是以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所構成。

百乳雷紋

也稱斜方格雷乳紋,鼎、簋的腹部常常以之作為主要紋飾。圖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邊緣是雲雷紋,中間有一乳突。百乳雷紋盛行於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較平坦,西周時代則既長又尖銳。  曲折雷紋。舊稱波形雷紋。雷紋的主體作上下曲折狀。粗線條的雷紋與細線條的雷紋一一相間。在青銅器上,曲折雷紋較為少見,為西周早期的紋飾.   鈎連雷紋。作斜的山字形線條,用斜線相鈎連,一般山字形作粗線條,所填雷紋為細線條,也有山字形作虛線、雷紋作陰紋的。最早見於商代中期,盛行於商末周初。春秋戰國時期盛行很富麗的鈎連雷紋,粗細線條有用金、銀和綠松石鑲嵌的。  三角雷紋。外圍是三角形,內填以雷紋,三角形的一角作向上或向下連成橫列,形成大的鋸齒帶狀,角向上飾在簋腹上部,角向下則飾在腹的下端。這類紋飾盛行於商末周初。晚期的三角雷紋作倒順三角形交錯排列,金銀片或金銀絲的鑲嵌一一相間。菱形雷紋、方塊雷紋、長方形雷紋是在菱形、方形、長方形內填以雷紋,作連續式排列,並用金銀絲和金銀片鑲嵌,盛行於戰國時代。*[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