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鐶之
劉鐶之(1762—1821),清朝官吏。字佩循,號信芳,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1] 劉統勛之孫,劉墉之侄。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自檢討累遷至戶部尚書,兼領順天府府尹。嘉慶二十二年(1817),上自熱河還京師,鐶之入見。上以順天府奏事稀、捕教匪不時得詰,鐶之不能對,但言方旱災不敢急捕賊。上又問賑災當設粥廠幾所、需米若干,鐶之又不能對。上降旨責其玩愒,命以侍郎候補。復累遷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道光元年(1821)卒,諡「文恭」。
目錄
基本信息
本 名: 劉鐶之
字: 佩循
號: 信芳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山東諸城
出生日期: 1762年
逝世日期: 1821年
人物生平
劉鐶之父劉堪早卒,自幼由伯父劉墉撫育成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追念劉統勛功績,欽賜劉鐶之為舉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劉鐶之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累升內閣學士。嘉慶九年(1804)提督江蘇學政,迎養祖母顏氏於江陰學署頤養天年。乾隆間,顏氏曾隨劉墉兩次就養於江蘇學政衙署,至嘉慶九年(1804),年已九十。這年七月,八十五歲的劉墉奉旨為庶母九十生辰祝壽,嘉慶帝御書「萱輝頤祉」賜之,被江南文士稱之為「稱觴盛事,從古未有」。劉統勛的得意門生趙翼贈詩云:「接武兩朝賢宰相,疏封一品太夫人」。當時公卿贈賀壽聯云:「帝祝期頤,舉朝祝期頤,合三代之門生,亦共祝期頤,八座恩榮昭海內。夫為宰相,哲嗣為宰相,備六官之文孫,又將為宰相,九旬福曜蔭江南」,一時傳誦大江南北。
劉鐶之嘉慶十年(1805)授戶部右侍郎,此後歷任順天學政、浙江鄉試正考官、江蘇學政,升兵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因緝捕林清黨羽,賞加太子少保銜。嘉慶十九年(1814)署理刑部尚書,因母七十生辰,賜御書「貞壽延祺」。補戶部尚書,署理吏部尚書,因連續數月奏摺不多遭到革職。後署兵部左侍郎,升左都御史,兼管順天府尹,復賜紫禁城騎馬。嘉慶二十五年(1820)任兵部尚書,復加太子少保銜,調吏部尚書,充經筵講官。
劉鐶之道光元年(1821)卒,帝加恩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五百兩經理喪事,並恩蔭長子兵部員外郎劉喜海服闋後以郎中補用,次子劉華海賞給舉人,諡「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