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片來自jinlisting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地處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臨海地區,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此館占地約有96.81公頃。

1991年籌備成立,於2000年2月25日開放。其公共工程建設曾獲得美國工程顧問協會頒發的2001年「美國國家工程傑出獎」首獎。

2004年,國立東華大學與海生館合作成立「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兩研究所於2014年合併而成「海洋生物研究所」。採「建制獨立、學制合作」,成為臺灣第一個博物館高等學府之合作模式。2022年,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整合,改隸屬環境暨海洋學院[1]

目錄

歷史

館區配置

遊客中心

館區大廳,售票處設於此。

珊瑚王國館

該區域廣納珊展示了從淺水區到深海的不同珊瑚礁棲息地。顯示基於海深、壓力、地形和光線的不同環境。其中設有海底隧道之區域。該隧道長約81公尺,曾經是亞洲最長的海底隧道,目前這個紀錄已經被中國大陸上海海洋水族館(長155公尺)所超越。

展出的動物包括黑鰭鯊獅子魚海鰻牛鼻鰩鼻魚蝴蝶魚花園鰻白鯨被安置在一個帶有隧道的展覽館中。

臺灣水域館

廣納以台灣水域生態生物為主題的大洋池,其壓克力觀景窗有16.5公尺寬、4.85公尺高,池邊壓克力厚度約有33公分厚,其內曾豢養三尾鯨鯊及一尾鬼蝠魟[2]

潮間帶展覽區設有以海洋無脊椎動物為特色的觸摸池。在此展出的動物包括羅非魚日本鰻鱺鱒魚墨魚護士鯊大海鰱黃鰭金槍魚雪花鴨嘴燕魟等物種。

世界水域館

該設施於2006年4月28日完工開放,主要項目包括四大展區: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除海藻森林以傳統之水族缸展示外,首創電子生態缸展示,以虛擬實境手法呈現古代海洋、深海、極地等生態環境。

2023年12月,臺灣首件藍鯨骨骼標本在此進行展出[3],該幼年藍鯨於2020年1月在臺東縣長濱鄉海灘發現,因身軀遭受漁網繩纏繞,長期無法進食導致死亡,遺體則交由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國立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歷時3年製作骨骼標本作為研究典藏並公開展出。[4][5]

濕地公園

其他空間

組織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館長
    • 副館長
部門
  • 企劃研究組
  • 生物馴養組
  • 科學教育組
  • 展示組
  • 工務機電組
  • 秘書室
  • 主計室
  • 人事室
  • 產學合作中心(任務編組)
  • 圖書館暨多媒體出版中心(任務編組)
  • 經營團隊:海景世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

海洋生物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Marine Biology)

  • 海洋生物博士班(Ph.D. in Marine Biology)
  • 碩士班海洋生物科技組(M.S. in Marine Biotechnology)
  • 碩士班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M.S. in Marine Biodiversity & Evolutionary Biology)

交通資訊

影片

20220828 屏東海生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4K

參考文獻

  1. 國立東華大學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國立東華大學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Chinese (Taiwan)). 
  2. 來不及正式展示 罕見鬼蝠魟已命喪海生館 樂多.2014-05-10
  3. 陳彥廷. 擱淺藍鯨骨骼標本 海生館展出 - 屏東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3-12-16 [2023-12-22] (zh-Hant-TW). 
  4. 潘欣中. 20尺藍鯨遭漁網繞頸餓死…海生館展示標本 盼喚保育意識. 倡議家. [2023-12-22] (zh-Hant-TW). 
  5.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環境資訊中心. [2023-12-22]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