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lang-la Sanctus Ioannes PP. XXIII,1881年11月25日-1963年6月3日),原名安杰洛·朱塞佩·龙嘉利意大利语Angelo Giuseppe Roncalli);于1958年10月8日至1963年6月3日岀任罗马教宗,是历代教宗中颇受敬重的一位。曾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倡“清廉教会”,1963年4月发布著名教宗通谕《和平于世》。

教宗
圣若望二十三世
Sanctus Ioannes PP. XXIII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jpg
就任 1958年10月28日
卸任 1963年6月3日(在位4年218天)
前任 庇护十二世
继任 保禄六世
圣秩
晋铎 于1904年8月10日晋铎
晋牧Giovanni Tucci Porcelli枢机
于1925年3月19日晋牧
擢升枢机教宗庇护十二世
于1953年1月12日擢升
个人资料
本名 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出生 (1881-11-25)1881年11月25日
意大利贝加莫省索托伊尔蒙泰
逝世 1963年6月3日(1963-06-03)(81岁)
宗座宫
曾任职位
格言 OBOEDIENTIA ET PAX(服膺真理,缔造和平)
牧徽 圣若望二十三世Sanctus Ioannes PP. XXIII's coat of arms
圣徒
纪念日
尊者
宣福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于2000年9月3日
圣伯多禄广场宣福
封圣教宗方济各
于2014年4月27日
圣伯多禄广场封圣
象徴
主保

目录

早年

1881年11月25日生于义大利贝加莫省,5岁接受基督教育,十二岁于贝加莫修院就读,二十岁于罗马修院就读。曾因参加义大利步兵而辍学一年。1904年,在贝加莫担任主教秘书,与主教分担牧灵工作。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从军,在贝加莫医院照顾伤患。战后在罗马担任行政工作、公教妇女会与公青会的指导神父、设立一些教区的教育活动等。

这些经验对其将来担任教宗时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各国担任圣座大使的经历使其更加渴望基督肢体的合一。而在威尼斯任总主教的经验则让其有机会发挥牧灵与治理教会的才能。

当选教宗

195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逝世。龙嘉利当选教宗,时年77岁,以此高龄当选,人们普遍认为他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教宗。没想到他却带领天主教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若望二十三世就任教宗之初即擢升共计八十七位枢机主教,跨国际性的包含多位发展中国家主教、黑人主教、非意大利籍主教。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任内成就

擢升枢机

若望二十三世任教宗之初即擢升八十七位枢机,跨国际性的包含多位发展中国家主教、黑人主教、非意大利籍主教。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通谕、劝谕、书信

  • 1959年6月29日,发表《在伯多禄座位》:解释真理、合一与和平的意义。
  • 1959年7月31日,发表《我们的铎职之始》:纪念法国亚尔斯本堂神父圣味亚奈逝世一百周年,并解释司铎生活问题。
  • 1959年9月29日,发表《欢快回忆》通谕。
  • 1959年11月28日,发表《牧者的王子》:纪念教宗本笃十五世《天至大通谕》四十周年,论传教事工与训练本地神职之目标。
  • 1961年5月15日,发表《慈母与导师》(Mater et Magistra),论近代社会问题,强调个人与社会团体间的合作,反对民族或阶级斗争。
  • 1961年11月11日,发表《上主永恒的智慧》:纪念圣良一世大教宗。
  • 1962年7月1日,发表《为罪忏悔》:解释告罪圣礼的重要性。
  • 1963年4月11日,发表《和平于世》通谕(Pacem in Terris),强调以和平与国家平等、合作、互信取代武备竞争,若望二十三世亦因此通谕被称为“和平教宗”。

梵二大公会议

  • 背景:当时二十世纪中期,科技与科学普遍进步。由于电能的广泛使用及汽车、报纸、广播媒体、电视、飞机、无线电、原子能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的扩大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天主教在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后巩固了教会的权威,与此同时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民生活在共产无神政府的统治之下。面临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公共道德的极剧变化,教会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基于此,若望于上任第三个月即提出召开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构想。
  • 目的:将各项议题提交讨论
  1. 使教会适应时代(Aggiornamento)
  2. 改进教会教牧工作
  3. 恢复教友活力,增进教友信仰
  • 贡献与决议:
  1. 邀请远东与非洲地区主教出席,及基督新教各宗派人士列席旁听。
  2. 发表普世合一的通谕,承认与天主教无关的教会同属基督的教会,并准备参与普世教会运动。
  3. 发表宗教自由宣言,宣认个人与团体均享有宗教自由。
  4. 发表礼仪宪章,授权各国的教会在仪式中使用本国语言。
  5. 强调圣经重要性。
  • 会议结束时间:直至1965年保禄六世(Paul XI)任内才结束。

列圣品

大公合一运动

为若望教宗任内最重要的一件议程,促进与其他宗教的合一。

  • 为了重修与东正教之间的关系,派代表参加普世基督宗教会议。1960年成立“促进基督合一”秘书处,主席为耶稣会的贝亚枢机主教。
  • 1961年派代表访问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并于同年11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世界宗教会议。
  • 与犹太教修好,删除弥撒经文中“为固执”的犹民祈祷等字。

外交

  • 1959年:资助美金10万元予辅仁大学在台复校。
  • 1962年,他最后一次访问美国,受到甘迺迪总统热情款待。
  • 1963年首次访问义大利总统。
  • 与苏联对谈,关心铁幕中的教会。

逝世

于1963年6月3日逝世,享年82岁。在位时间虽然仅有四年七个月,却为普世的信徒所哀悼,包括了天主教徒、新教徒、东正教徒、犹太教徒及无信仰者。最后以“善良的教宗若望”名垂史册。

封圣

2000年,若望二十三世因1966年加大利纳·卡皮塔尼(Caterina Capitani)修女的奇迹痊愈而获当时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列为真福品[1]

2013年7月5日,梵蒂冈证实教宗方济各在若望二十三世缺少第二次奇迹下特例通过了他的圣人列品案[2]。2014年4月27日,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同时进行封圣仪式。

相关出版品

  • 《灵修日记》:于逝世后出版的作品。

译名列表

参考文献

引用

  1. “善良的教宗”若望廿三世将于年内宣圣. 天亚社. 2013年7月5日. 
  2. 2位已故教宗封圣 方济批准. 中央社. 2013年7月5日. 

来源

书籍
  •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 谢受灵、赵毅之 译.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 pp. 923-924.
  • 穆启蒙:《天主教史》. 侯景文 译. 台北:光启出版社,1996. pp. 287-299.
  • 邹保禄:《历代教宗简史》. 台南:闻道出版社,1983. pp. 392-396.
  • 陶理 主编:《基督宗教两千年史》. 李伯明、林牧野 译. 香港:海天书楼,2001. p. 640.
  • 唐纳德·特雷德:《基督宗教史》. 孙慧民、王星 译. 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4. p. 255
  •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两千年教会史》. 李林静之 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3. p.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