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俱樂部
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是關於未來學研究的國際性民間學術團體,也是一個研討全球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其主要創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實業家、學者A.佩切伊和英國科學家A.金。俱樂部的宗旨是研究未來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闡明人類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引起政策制訂者和輿論的注意。主要從事有關全球性問題的宣傳、預測和研究活動。成立於1968年4月,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
目錄
宗旨
宗旨是通過對人口、糧食、工業化、污染、資源、貧困、教育等全球性問題的系統研究,提高公眾的全球意識,敦促國際組織[1]和各國有關部門改革社會和政治制度,並採取必要的社會和政治行動,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類擺脫所面臨的困境。由於它的觀點和主張帶有濃厚的消極和悲觀色彩,被稱為「未來學悲觀派」的代表。
創建過程
羅馬俱樂部的主要創始人是意大利的着名實業家、學者A.佩切伊和英國科學家A.金。1967年,佩切伊和金第一次會晤,交流了對全球性問題的看法,並商議召開一次會議,以研究如何着手從世界體系的角度探討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1968年 4月,在阿涅爾利基金會[2]的資助下,他們從歐洲10個國家中挑選了大約30名科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計劃專家,在羅馬林奇科學院召開了會議,探討什麼是全球性問題和如何開展全球性問題研究。會後組建了一個「持續委員會」,以便與觀點相同的人保持聯繫,並以「羅馬俱樂部」作為委員會及其聯絡網的名稱。
組織活動
羅馬俱樂部主要從事下列3種活動:①舉辦學術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並經常不定期地舉辦專題國際學術討論會或與其他學術團體聯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②制訂並實施「人類困境」研究計劃,組織其成員進行系統研究並撰寫研究報告。③出版研究報告和有關學術着作。羅馬俱樂部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基金會的贊助和研究課題的撥款。
人員
副秘書長
約格·蓋爾表示:「我們歡迎來自各行各業的中國有識之士的加入:科學家、商人、記者、文化產業者,與我們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一起,討論環境保護的前景與人類社會的命運。當然,我們希望我們的會員最好具備相關的科學、商業或者政治背景。
着名會員
●佩切伊(俱樂部創建者)
●亞歷山大·金(着名環境學家,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首創者)
●科恩斯塔姆(荷蘭着名外交官)
●特魯多(加拿大前總理)
●哈多·阿斯梅(愛沙尼亞地理學家)
羅馬俱樂部欲招納中國會員 ——"中國在環保方面走出的一小步,對整個世界意義重大"
人員構成
羅馬俱樂部把它的成員限制在300人以內,以保持其小規模的、鬆散的國際組織的特點。現有成員一百餘名,成員大多是關注人類未來的世界或各國的知名科學家、企業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國際組織高級公務員和政治家等。
它的領導機構是7人執行委員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由佩切伊、金、F.鮑特赫爾(荷蘭政府科學顧問)、大來佐武郎(日本前外相、經濟學家兼計劃專家)、V.烏爾圭迪(墨西哥研究生院院長)、蒂爾曼(日內瓦巴特萊研究所前所長)、彼斯特爾(聯邦德國科學家)等 7人組成。第一任主席是佩切伊,副主席為金。1983年,佩切伊去世後,金繼任為主席。約旦王子El Hassan bin Talal是羅馬俱樂部的現任主席。2001年羅馬俱樂部成立了tt30組織,是由30歲左右的年輕人組成的智囊團。
全球環保組織鼻祖—羅馬俱樂部的秘書長烏維·莫勒曾表示希望能以《新聞晨報》為平台,招納中國會員。他說:「我們的批評者說得對,羅馬俱樂部有點偏向於以歐洲事務為中心,因此我們希望能把足跡踏到亞洲來。我們已經吸收了來自印度、孟加拉和日本的會員,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希望能擁有來自中國的會員。」
羅馬俱樂部成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周晉峰博士於2018年舉行的羅馬俱樂部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選舉中高票當選為執委。羅馬俱樂部執委會是羅馬俱樂部最高權力機構。本屆執委會委員包括聯合主席共12人。羅馬俱樂部有正式成員約100人。周晉峰博士是羅馬俱樂部中唯一一名中國籍成員。
羅馬俱樂部中國委員會
9月23日,羅馬俱樂部中國部(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Club of Rome, China COR)召開2020年度第三次理事會議。在主席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教授的組織下,秘書長周晉峰、成員錢德蘭·奈爾(Chandran Nair)和杜暉賢(Fred Dubee)參加本次會議。
學術成果
羅馬俱樂部於1972年發表的第一個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它預言經濟增長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因為石油等自然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災難即將來臨的預測,設計了「零增長」的對策性方案,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場持續至今的大辯論。《增長的極限》是有關環境問題最暢銷的出版物,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賣出了三千萬本,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1973年的石油危機加強了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此後,較着名的研究報告有:《人類處在轉折點》(1974)、《重建國際秩序》(1976)、《超越浪費的時代》(1978)、《人類的目標》(1978)、《學無止境》(1979)、《微電子學和社會》(1982)等。
羅馬俱樂部把全球看成是一個整體,提出了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統觀點;它極力倡導從全球入手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思想方法;它應用世界動態模型從事複雜的定量研究。這些新觀點、新思想和新方法,表明了人類已經開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來認識人、社會和自然的相互關係。它所提出的全球性問題和它所開闢的全球問題研究領域,標誌着人類已經開始綜合地運用各種科學知識,來解決那些最複雜並屬於最高層次的問題。在羅馬俱樂部的影響下,美、英、日等13個發達國家也先後建立了本國的「羅馬俱樂部」,開展了類似的研究活動。全球視角
隨着羅馬俱樂部研究報告、書籍的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不僅對世界範圍的未來學問題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喚起了公眾的對世界危機的關注和增強了人們的未來意識和行星意識,從而促使各國政府的政策制定更多地從全球視角來考慮問題。
參考文獻
- ↑ 【國際組織】國際組織的定義與介紹 ,搜狐,2018-10-31
- ↑ 史上最全基金會入門知識 上 ,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