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血藤
圖片來自 Xuite日誌


血藤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血藤

‧英文名稱: Rusty-leaf Muuna,Large-fruit Mucuna

‧學 名: Mucuna macrocarpa Wall.

‧科 名: 豆科(Fabaceae)血藤屬(Mucuna)

‧別名: 血藤、青山龍(臺灣植物誌),大血藤、烏血藤、串天癀、入骨丹,青山龍藤、大果禾雀花,大果油麻藤,長莢油麻藤,海涼聾(傣族語 hai liang long);Kanahoe(泰雅);Karidatu(排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南方、台灣、馬來西亞、琉球和印度。

‧分布: 中低海拔山區溼生空曠處、林緣及溪邊。[1]

‧莖: 莖具攀緣性,莖蔓延長達 20 公尺以上,木質,多分枝;莖具縱稜脊和褐色皮孔,被伏貼灰白色或紅褐色細毛,尤以節上為為密,老莖常光禿無毛,小枝具鐵鏽色毛茸,莖汁紅色。

‧葉: 羽狀複葉具 3 小葉,葉長 25~33 公分;托葉脫落;葉柄長 8~13(~15) 公分,互生;葉軸長 2~4.5 公分,小葉紙質或革質,頂生小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卵形或稍倒卵形,長 10~19 公分,寬 5~10 公分,先端急尖或圓,具短尖頭,很少微缺,基部圓或稍微楔形;側生小葉極偏斜,長 10.5~17 公分;上面無毛或被灰白色或帶紅色伏貼短毛,在脈上和嫩葉上常較密;側脈每邊 5~6;小托葉長 0.5 公分。

血藤
圖片來自 Xuite日誌

‧花: 總狀花序,花序通常生在老莖上,長 5~23 公分,有 5~12 節;花多聚生於頂部,每節有 2~3 花,常有惡臭;花梗長 0.8~1.0 公分,密被伏貼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短毛和稀疏深褐色或紅褐色細剛毛;苞片和小苞片脫落;花萼密被伏貼的深褐色或淡褐色短毛和灰白或紅褐色脫落的剛毛,花萼寬杯形,長 0.8~1.2 公分,寬 1.2~2.0 公分,2 側齒長 0.3~0.4 公分,最下齒長 0.5~0.6 公分;花冠暗紫色,但旗瓣帶綠白色,旗瓣長 3~3.5 公分,先端圓,基部的耳很小,長約 0.1 公分,翼瓣長 4~5.2 公分,寬 1.5~1.7 公分,瓣柄長 0.5~0.7 公分,耳長0.3~0.5公分,龍骨瓣長 5~6.3 公分,瓣柄長 0.8~1.0 公分,耳長 0.1~0.3 公分;雄蕊管長 4.5~5.5 公分。花期 4~5 月。

‧果: 莢果劍形,扁平,果木質,長 26~45 公分,寬 3~5 公分,厚 0.7~1.0 公分,近念珠狀,直或稍微彎曲,密被直立紅褐色細短毛,部分近於毛,具不規則的脊和皺紋,具 6~2 顆種子,內部隔膜木質,厚 0.1~0.5 公分,邊緣加厚,無溝槽,與邊緣相平行處常具不規則木質脊,但沿背腹縫線邊緣無圓形的堅硬凸起;種子黑色,盤狀,但稍不對稱,兩面平,長 2.2~3 公分,寬 1.8~2.8 公分,厚 0.5~1.0 公分,種臍圍繞種子周圍的 3/4 或更多,暗褐色或黑色。果期 6~7 月。


目錄

特徵

血藤為豆科血藤屬常綠蔓性木質大藤本植物。莖具攀緣性,莖蔓延長達 20 公尺以上,木質,多分枝,小枝具鐵鏽色毛茸,莖汁紅色。葉為三出複葉,頂小葉長橢圓形,長 12~15 公分,寬 6~7 公分,葉背被褐色絨毛,葉尖鈍形,尾狀突尖或微凹,葉基楔形或鈍形,全緣,葉柄被褐色柔毛,互生,側生小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較小。深紫色蝶形花萌發於葉腋,花大形,花軸被銹色柔毛,花萼寬鐘形,5 齒裂,外被銹色柔毛,旗瓣近圓形,總狀花序。 莢果劍形,扁平,長 40 公分左右,寬 3 公分,種子間呈緊縮狀,密被褐色刺毛。


用途

1.綠化綠廊用:常綠、覆蓋面積廣,是優良綠廊爬藤植物

2.全草可作飼料,莖可入藥,其毛具刺激性。

3.藥用:性味:藤莖:苦、澀、微溫。效用:藤莖:舒筋活絡,補血活血,清肺潤燥,調經。治風濕關節痛,小兒麻痺後遺症,月經不調,貧血,肺熱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癱瘓。


溪洲山:幸運之花 血藤

血藤
 
圖片來自健行筆記

血藤是低海拔常見的植物

血藤花開花時會多到爆框,血藤花期不長,一般是 7-10 天, 陸續開陸續掉 花就會越來越少、

從福山巖登山步道,爬上到稜線,左轉,下一低鞍再爬 100 公尺右側就可看到這棵爆炸開的血藤。[2]




植物園血藤的故事

植物園裡詢問度最高的植物,除了此刻植物園特展的主角「火鶴花」以外,應該要算是特展室旁棚架區裡那兩株開滿花的植物了,主莖上面遍佈的紫紅色花朵,在綠色萼片的包覆下,像是成串綠紫相間的可愛鈴鐺。這些花隨著春風輕舞,像是正在演奏一曲人耳無法感知的春天協奏曲,在這乍暖還寒時節為大地帶來繽紛繁榮的景象。

這兩棵滿開的蔓藤叫做「血藤」,是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到平地,濕潤的森林邊緣、溪澗附近或空曠地都有機會看見的大型木質藤本植物。它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Mucuna是由同屬植物Mucuna pruriens (L.) DC.的巴西土名mucuna-quaca締造而成,種小名macrocarpa則是「大果實的」的意思。

雖然說在臺灣許多地方都有機會看見血藤,但血藤攀援大樹而上的習性卻讓人們對於這種不難見到的植物感到陌生。人們在山林間大多只看見它宛若遊龍般在林間交織穿梭的藤蔓,想要看到它的葉片只能挑生長在森林邊緣空曠地的植株來觀察。要看到它的花更不容易,因為蔓生的蔓藤常常將它的花朵遮掩,加上暗紫紅色的花在森林底層並不容易被人們所注意,當人們注意到野外植株開花的時候,大多是花期即將結束,植株下方落花滿地的時候,可說是標準的神龍見首不見尾。

植物園裡的這兩棵血藤都已經栽植了大約十二年的時間。十一年前植物園將要對外開放的時候,家住台東縣金崙鄉的張福地先生將其果園中的一株特大號血藤老莖利用「高壓法」,將其中一段主莖環狀剝皮後以濕潤的水苔包裹,等半年高壓部分長根後切斷,免費送給本館植物園作為展示教育之用。為了做對照,在這棵移植時已經超過五歲的血藤來園時,館方在棚架的另一邊也以播種的方式種了一棵血藤小苗。十幾個年頭過去了,2002年春天時,播種苗開始在植株上端的蔓藤中開花,這時的移植苗卻還沒有動靜。不過隔年春天,從台東來的移植苗卻像是趕進度一樣,在主幹的基部開出數倍於種子苗的花朵。往後幾年的春天互有消長,前兩年更因為花芽分化後遇到低溫,開花數量寥寥可數,沒想到今年卻是一次滿開,造就了栽培十幾年來首見的壯盛榮景。

關於這兩棵血藤,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不過再多的故事也比不上您親身的體驗,期待您在這春意正濃的時候來訪,寫下屬於您自己與血藤的一段佳話。[3]

  • 血藤花的雄蕊為9加1的二體雄蕊
血藤
 
圖片來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原生地的血藤開花的部位很高,必須仰頭遠觀才會發現。而種植在植物園中的這株血藤,正好可以近距離地欣賞到難得一見的開花盛況
血藤
 
圖片來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富里鄉羅山瀑布附近的血藤

血藤
 
圖片來自中央通訊社

血藤開花難得一見 猶如串串紫紅風鈴掛樹梢。

民眾郊山健行,可能在山谷溪流邊驚艷一串串猶如紫紅色的風鈴垂掛在樹梢,這種名為「血藤」的植物,能看到它開花十分難得,因花期短短7天,傳說看見血藤花會帶來幸福。

每年3、4月為血藤花開的季節,花期只有7天左右,民眾在山林間不一定能見著,因此遇見血藤花總要靠幾分運氣。

生態解說員表示,在富里鄉的羅山瀑布附近看到血藤蹤跡,血藤攀附林木而生長,藤蔓極富韌性。

電影情節中的泰山,用來跨越山谷的藤本植物可能就是「血藤」,而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及魯凱族嫁娶儀式中,在家屋前架立鞦韆,就是以粗「血藤」作為新娘攀附搖盪的繩索,希望得到祖先庇蔭及祝福之意。

「血藤」的種子黑色扁平,質地堅硬,像是圍棋用的黑子,早年孩童會把血藤子在地上磨熱,拿來捉弄人,俗稱「電火子」,是老一輩人的兒時玩具及有趣的回憶。

「血藤」為豆科,屬常綠蔓性木質大藤本植物,莖具有攀緣性,莖蔓延長達20公尺以上,開花後約7天左右凋落,花謝後長出莢果,莖蔓飽含水分切開會流出紅色汁液,所以有「血藤 」之名。[4]


視頻

血藤

杉林溪生態之旅:為了血藤種子,攻上3層嶺!還看到了七葉一支花,苦花魚,葉上花,稀子蕨等

遊覽藤山步道,觀賞血藤開花景色20210315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血藤,血藤
  2. 溪洲山:幸運之花 血藤, 血藤-健行筆記
  3. 植物園血藤的故事,血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4. 富里鄉的羅山瀑布附近的血藤,血藤-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