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方战场》(第17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方战场》是由孟凡耀监制,路奇执导,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主演的抗战史诗剧。该剧讲述了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6月23日在江苏卫视湖北卫视首播。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剧情简介

1931年9月18日,东方战场率先在中国东北拉开帷幕。在土肥原贤二川岛芳子等的阴谋策划下,日军在中国策动了伪满洲国复辟、上海事变华北事变、直至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中国国民党等逐渐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纵横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广大的敌后战场,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由于东方战场先后将苏、美、英、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国悉数卷入,中国最终与苏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较量。蒋介石罗斯福杜鲁门丘吉尔东条英机汪精卫、毛泽东、斯大林溥仪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也悉数登场,并在东方战场上演了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滇缅抗战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原子弹爆炸、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

幕后花絮

  • 说来也巧,丁海峰家乡吉林市与马占山的出生地公主岭市相距只有一百多公里,从小耳濡目染对马占山的英雄事迹颇为熟悉。
  • 为了饰演宋庆龄这个角色,袁咏仪在导演的帮助指引下,练习了大量的、复杂的国语台词。
  •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人物,该剧有中国演员也有日本演员,剧组遵循了一条戒律,本国演员只能演本国角色。
  • 全剧日本方面参演演员多达270人,欧美方面参演演员也多达260人。全剧有名有姓的角色多达1200余人,群众演员过万人,累计动用武警官兵4万多人。
  • “日本法西斯主要头目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等,都是由日本国内著名演员饰演。”路奇介绍,剧中饰演板垣征四郎的日籍演员萩原流行,曾经是日本著名电影《莆田进行曲》的主演之一,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剧中饰演斯大林的演员,是俄罗斯的功勋特型演员;饰演白求恩的演员卡尔,则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专业户。
  • 为了饰演宋美龄角色,俞飞鸿专门收集了很多宋美龄的资料。

剧集评价

《东方战场》以长篇画卷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正义与邪恶的搏杀,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大批风云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该剧不仅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描绘了扑朔迷离的间谍战、敌后战争、隐蔽战线;政党操戈、国家肉搏、民族泣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安徽电视台评)

该剧以开阔的视野、人性化的叙述视角再现抗战风云,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更让观者从中汲取精神滋养,领悟作品的深远寓意,引领了中国抗战剧的新风向。(网易新闻评)

电视剧《东方战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一部思想与艺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准的佳作,堪称对这一题材的“终极叙事”。在当下“消费革命叙事”的文化语境中,《东方战场》坚持正史讲述和史诗风格,弘扬革命理想精神,构建民族文化价值,可谓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京华时报》评)[1]

第17集简介

日军气势汹汹,向卢沟桥守军工事张开血盆大口,戒备森严的守军阵地遭受猛烈炮轰,无数炮弹如雨点一般倾泻在守军阵地上,抵抗显得尤为艰难。一直忍气吞声的守军积怨已久,指挥部当即下令对来犯日寇予以痛击。日军的坦克装甲车等重火力如饿狼般猛扑卢沟桥,一批接一批的守军战士只能用血肉之躯迎战日军的钢铁巨兽。日军从四面八方同时进犯宛平城,北平指挥部立即组织力量向日军反击,同时电告蒋介石,蒋介石闻讯惊愕不已。为占领舆论制高点,日军在国内先声夺人,扭曲事实,诬陷是中国军队先行挑衅。

卢沟桥事变说明日本全面侵占中国的战车已经轰然开动。毛泽东迅速起草三封报文告与国民党各部,愿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号召全国总动员,保卫华北这个重大战略位置。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让世人感受到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抗日决心。

大敌当前,蒋介石却决定以静制动,先等国际各界发声,在此之前避免扩大事态,对日暧昧态度极为明显,完全违背了西安事变达成的协议。西方各国不愿冒损害自身之利益激怒日本人,反而希望让中国来牵制日本,所以他们回报给蒋介石的只有不痛不痒的对日谴责,斯大林方面也持观望态度。

共产党对中日和谈根本不抱任何幻想,继续团结鼓动抗日将士,积极投身抗日活动。周恩来奉命拜访宋庆龄,争取她的意见,举国上下都在等候蒋介石的表态。日本为进一步削弱北平抗日力量,派出代表与守军高层签订了《卢沟桥事件现地协定》,守军师长张自忠代表签字,担下休战骂名。毫无契约精神的日军在签约当天晚上就轰炸了宛平城。蒋介石优柔寡断,宁可不战而退,也不肯殊死一搏。尽管手下将士士气高亢,摩拳擦掌,但打还是不打还是蒋介石说了算,宋哲元在战与不战之间左右徘徊。

卢沟桥事变助长了日军武力征服中国的嚣张气焰,而且据情报分析,苏联并没有直接介入中日战争的可能性,这下日军就更为猖獗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侵占的大片中国土地,而是滋生了侵吞整个中国的野心。靠协议维持日本帝国主义利益的局面即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武力征服。

蒋介石终于按捺不住了,举起了决心抗日的拳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和平解决依旧被蒋介石视为解决对策。被软禁的张学良也听闻了蒋介石的抗日声明,表示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窝囊终老,但他却壮志难酬,因为蒋介石的小肚鸡肠出乎张学良的意料,他很可能再无翻身之日。

国民党中央美其名曰顾全全国大局,事实上态度依旧暧昧,在孰战孰和的反复纠结中耗费了太多能量。一国之领袖尚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战区将官又何以抱死一战。

日军诡计多端,把士兵藏在火车车厢借口维修电话线对廊坊车站发起攻击,日本人将无耻这两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宋哲元不得不面对的,是守军大势已去,平津不保的危机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