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方战场》(第5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方战场》是由孟凡耀监制,路奇执导,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主演的抗战史诗剧。该剧讲述了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6月23日在江苏卫视湖北卫视首播。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剧情简介

1931年9月18日,东方战场率先在中国东北拉开帷幕。在土肥原贤二川岛芳子等的阴谋策划下,日军在中国策动了伪满洲国复辟、上海事变华北事变、直至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与中国国民党等逐渐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纵横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广大的敌后战场,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由于东方战场先后将苏、美、英、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国悉数卷入,中国最终与苏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较量。蒋介石罗斯福杜鲁门丘吉尔东条英机汪精卫、毛泽东、斯大林溥仪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也悉数登场,并在东方战场上演了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滇缅抗战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原子弹爆炸、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

幕后花絮

  • 说来也巧,丁海峰家乡吉林市与马占山的出生地公主岭市相距只有一百多公里,从小耳濡目染对马占山的英雄事迹颇为熟悉。
  • 为了饰演宋庆龄这个角色,袁咏仪在导演的帮助指引下,练习了大量的、复杂的国语台词。
  •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人物,该剧有中国演员也有日本演员,剧组遵循了一条戒律,本国演员只能演本国角色。
  • 全剧日本方面参演演员多达270人,欧美方面参演演员也多达260人。全剧有名有姓的角色多达1200余人,群众演员过万人,累计动用武警官兵4万多人。
  • “日本法西斯主要头目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等,都是由日本国内著名演员饰演。”路奇介绍,剧中饰演板垣征四郎的日籍演员萩原流行,曾经是日本著名电影《莆田进行曲》的主演之一,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剧中饰演斯大林的演员,是俄罗斯的功勋特型演员;饰演白求恩的演员卡尔,则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专业户。
  • 为了饰演宋美龄角色,俞飞鸿专门收集了很多宋美龄的资料。

剧集评价

《东方战场》以长篇画卷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正义与邪恶的搏杀,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大批风云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该剧不仅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描绘了扑朔迷离的间谍战、敌后战争、隐蔽战线;政党操戈、国家肉搏、民族泣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安徽电视台评)

该剧以开阔的视野、人性化的叙述视角再现抗战风云,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更让观者从中汲取精神滋养,领悟作品的深远寓意,引领了中国抗战剧的新风向。(网易新闻评)

电视剧《东方战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一部思想与艺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准的佳作,堪称对这一题材的“终极叙事”。在当下“消费革命叙事”的文化语境中,《东方战场》坚持正史讲述和史诗风格,弘扬革命理想精神,构建民族文化价值,可谓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京华时报》评)[1]

第5集简介

川岛芳子先是冒充记者在电话里转告溥仪假情报,“好心”提醒他即将性命不保,电话另一头的溥仪顿时慌了神。然后她再亲自到静园找到溥仪,用她卓越的间谍技能,精湛的演技给溥仪编造了蒋介石将要置他于死地的假象。溥仪上当了,眼看自己性命堪忧,这下他可是阵脚全乱了。

死心塌地投靠关东军的张海鹏决定在关东军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在关东军的助阵之下,日军和张海鹏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黑龙江,黑龙江的形势岌岌可危。国民党中央上面的原则依旧是不能与日军发生冲突,于是黑龙江军事指挥部内部产生了分歧,主战派和不战派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总指挥马占山一锤定音,决定破釜沉舟,与敌军誓死一拼。

黑龙江守军做好了充足的防御部署,面对来犯之敌,马占山决意与日军决一死战,而赶来劝降的日军总领事,提出了极其无理的要求,却碰了一鼻子灰。

深夜之时,溥仪正在熟睡之中,一群有组织的日本浪人在溥仪的府邸附近开枪惊醒了溥仪,本就神经紧绷的溥仪误以为是国民党的暗杀部队来暗杀自己,终于彻底崩溃了,这下川岛芳子策动溥仪的目的就快达到了。第二天早上,一颗东北军的手雷又“意外”出现在溥仪的面前,溥仪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只有抓住关东军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彻底的站到了日军阵营当中。

嫩江大桥上,黑龙江守军严阵以待,在日军必经的铁路上埋设炸药,炸毁了运输敌军的军列,反应过来的敌军仗着装备精良的优势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但守军凭着顽强的作战意志,依旧英勇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双方都伤亡惨重。

日军再一次地向守军阵地发起了冲锋,双方又是一场激烈的厮杀,在重火力的掩护下,日军冲到了守军阵地跟前,双方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受过良好训练的日军明显占了上风。另一条的江桥战线上,日军采用步坦协同战术逼近守军阵地,由于没有反坦克炮的支持,日军如履平地,守军很快全军覆没。马占山亲自出马,带领最后剩下的部队与日军展开厮杀,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正在这危急存亡关头,马占山的援军到了,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一鼓作气将日军杀了回去,江桥阵地又重新回到了守军的手中。

面对马占山这块硬骨头,日军指挥临时变换了战术,计划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将守军一网打尽,与此同时守军也得到了张学良的一部分装备支持,终于有了一点可以和日军抗衡的资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