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

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极端现代主义小说,描述Ramsays造访在1910年和1920年间苏格兰斯凯岛中心。

小说迷人之处在于,对不可捕捉瞬间的详细描写,那些无形事物的有形描述。当伍尔夫写黑夜一寸一寸缓慢地盖住万物,海风在屋内行走去嗅壁纸上的玫瑰花时;她和马尔克斯一样将我狠狠地推向一个更深的纵向。[1]

1998年,现代图书馆选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到灯塔去》名列第15名。

2005年,这部小说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以来百大英文小说之一。

目录

作者简介

维吉尼亚·吴尔芙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出生于伦敦,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吴尔芙受到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伊戈尔·斯特拉温斯基(Igor Stravinsky)等当时开创流派的作家和演出者、以及后印象派的影响,吴尔芙的作品探索了现代主义的关键意象,包括潜意识、时间、城市和现代战争所带来的冲击。凭借突破性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她刻画出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蒙太奇式的人类感知。[2]

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

1895年,她的母亲突然离世。

1897年,同母异父的姐姐Stella去世,15岁的吴尔芙因此遭受若干次精神崩溃。

1897至1901年间,吴尔芙于伦敦国王学院接受古希腊、拉丁语、德语及历史教育。

1904年,父亲莱斯利·史蒂芬爵士去世之后。

1912年,和公务员兼政治理论家伦纳德·吴尔芙结婚。

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最初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其后作品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大部分作品是由自己和其丈夫成立的“贺加斯岀版”(Hogarth Press) 推岀。[3]

代表作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

《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奥兰多》,散文《自己的房间》。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的代表作一,有些批评家甚至认为这是沃尔夫最好的一部小说。《到灯塔去》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这种自我超越的主题。[4]

小说内容

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描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的片段生活经历。[5]

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

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窗口”、“流年”、“灯塔”

第 一章开始,拉姆齐太太和拉姆齐先生为第 二天是否可能去灯塔一事发生了分歧。拉姆齐太太对小儿子詹姆斯说,天气也许会转晴,他也许能到他向已久的灯塔去。拉姆齐先生认为,这无异于对孩子扯谎,生活是严酷的,容不得半点渺茫的希望。

拉姆齐先生的观点似乎在他客人们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他们人人都陷在自己的苦恼之中无法摆脱,拉姆奇先生的学生坎斯利出身贫寒,刻薄好斗,与任何人都合不来,他拚命工作却仍然只抽得起最劣等的烟草;画家莉莉,独身未婚,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可她总无法让画面和谐起来,感到生活是个失败;班克斯教授是个老光棍,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在拉姆齐太太热情的邀请下,才到这里来散散心;卡迈尔先生则是被妻子从家里赶出来的,他对拉姆齐太太的关怀抱以怀疑的目光,就连拉姆齐先生本人也为自己盛年已过,没有也不可能再做出他所期望的成绩而烦恼。

然而只有拉姆齐太太虽也在生活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可她仍然打起精神给别人带去温暖和慰藉。她认为生活虽然是痛苦的,人们也许最终都要失败,可是只要能用自己的温暖给周围人创造一些难忘的时刻,生活便因此获得意义。不朽的业绩并不存在,只有超脱生活的羁绊和宽容的,以宽容和爱心对待一切,才能达到与宇宙精神相一致的境界,获得真正的永恒。

鉴赏

伍尔夫以不同人的视角阐述著不同的人生境遇,对命运对生活的态度进入多个人的内心进行分析和独白,这类文章像极了女人的情感,细腻细腻,到看到一个人蹙了下眉也能心驰几百字。 [6]

象征意义

在小说的象征意义上,由于灯塔在其中的显著位置,而多被人拿来和拉姆齐夫人相互映照。认为它放出温暖光芒象征著拉姆齐夫人带给家庭圆满和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多可以见到对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被热爱的拉姆齐夫人、被排挤在男权社会之外的拉姆齐夫人、代表美德化身的拉姆齐夫人、自欺欺人的拉姆齐夫人……对小说的无限挖掘或者会一直持续,众说纷纭之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到灯塔去》以其对于生命和两性本身的终极思考而无疑被认为是诱人的、卓然的、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

经典语录

1.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

2. 没有理性、秩序、正义;只有痛苦、死亡、贫穷。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卑鄙无耻的背信弃义行为,都会发生。她也知道,世界上没有持久不衰的幸福。

3. 它是如此轻盈,你的呼吸就能把它吹皱;它又是如此扎实,一对马匹也不能把它踩散。

4. 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

5. 我们对别人的感觉,就取决于他们离开我们距离的远近。

6. 然而,夜晚一个接一个地紧跟着来,冬天收藏着一堆这样的夜晚,用不知疲倦的手指把它们均匀地分配,有的夜晚,天上高悬着晶莹的行星圆盘。

7. 如此令人吃惊地丝毫不顾别人的感情而去追求真实,如此任性、如此粗暴地扯下薄薄的文明的面纱,对她来说,是对人类礼仪的可怕的蹂躏。因此,她迷惑地茫然凝视,她低头不语,好像让那倾盆而下、有棱有角的冰雹,那湿透衣裙的污水,都溅落到她身上而不加反抗。她没什么可说的。[7]

评价

德国著名学者奥尔巴赫:“伍尔夫的作品不同于单人主观主义的作品。她写作技巧的基本特点是: 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意识表现,而是很多人意识的表现,并且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不断地转换著。”

批评家布莱克斯东说:“在阅读《到灯塔去》之后,再去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你都会觉得自己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与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