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记·五宗世家鲁共王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二年,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为鲁王[2]。

原文

   二年,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为鲁王[2]。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3],不喜辞辩。为人吃[4]。二十六年卒,子光代为王。初好音舆马;晚节啬[5],惟恐不足于财。

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6]。吴、楚反时[7],非年十五,有材力,上书愿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二岁,徙为江都王[8],治吴故国,以军功赐天子旌旗。元光五年[9],匈奴大入汉为贼[10],非上书愿击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11],骄奢甚。

立二十六年卒,子建立为王。七年自杀。淮南、衡山谋反时[12],建颇闻其谋。自以为国近淮南,恐一日发,为所并[13],即阴作兵器[14],而时佩其父所赐将军印,载天子旗以出。易王死未葬,建有所说易王宠美人淖姬[15],夜使人迎与奸服舍中[16]。及淮南事发,治党与,颇及江都王建。建恐,因使人多持金钱,事绝其狱。而又信巫祝[17],使人祷祠妄言。建又尽与其姊弟奸[18]。事既闻[19],汉公卿请捕治建。天子不忍,使大臣即讯王。王服所犯[20],遂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21]。

胶西于王端,以孝景前三年吴楚七国反破后,端用皇子为胶西王[22]。端为人贼戾[23],又阴痿[24],一近妇人,病之数月。而有爱幸少年为郎。为郎者顷之与后宫乱[25],端禽灭之[26],及杀其子母。数犯上法,汉公卿数请诛端,天子为兄弟之故,不忍,而端所为滋甚。有司再请削其国,去太半[27]。端心愠[28],遂为无訾省[29]。府库坏漏,尽腐财物以巨万计,终不得收徙。令吏毋得收租赋。端皆去卫,封其宫门,从一门出游。数变名姓,为布衣[30],之他郡国[31]。

相、二千石往者[32],奉汉法以治,端辄求其罪告之,无罪者诈药杀之。所以设诈究变,强足以距谏,智足以饰非。相、二千石从王治,则汉绳以法[33]。故胶西小国,而所杀伤二千石甚众。

立四十七年,卒,竟无男代后,国除,地入于汉,为胶西郡[34]。

右三国本王皆程姬之子也。

段意

记叙程姬三子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封王、享国始末以及各自的个性特征,比较详尽地揭露了江都易王之子刘建淫乱无耻的丑行和胶西王端暴戾狠毒的恶迹。

注释

  [1]淮阳:汉时诸侯国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2]鲁:汉代诸侯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曲阜。

  [3]季年:晚年。

  [4]吃(ji):口吃,说话结结巴巴,重复不连贯。

  [5]晚节啬:晚年吝啬。

  [6]汝南:汉初郡名,汉景帝时曾为诸侯国,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

  [7]吴楚反时:即公元前154年,以吴王濞、楚王戊为首发动的“七国之乱”。

  [8]江都:汉初诸侯国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9]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10]匈奴:北方少数民族。汉初不断南下侵扰汉。贼:劫杀、侵扰。

  [11]豪桀:桀,通“杰”。豪桀,才能出众的人。

  [12]淮南、衡山谋反时: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

  [13]为所并:被吞并。

  [14]阴:暗里。

  [15]说:通“悦”。

  [16]服舍:居丧时住的庐舍。

  [17]巫祝:鬼神巫术。

   [18]姊弟:汉书作“女弟”,妹妹。

  [19]闻:传出。

  [20]服:承认,招认。

  [21]广陵郡:汉武帝时江都国除而为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22]胶西:汉初诸侯国名,治所在今山东高密西南。

  [23]贼戾:凶狠残暴。

  [24]阴痿:即阳痿,一种性功能障碍。

  [25]顷之:不久。

  [26]禽:通“擒”,捕捉。

  [27]太半:大半,过半。

  [28]愠(yun):怨恨。

  [29]无訾省:《史记正义》引颜师古注云:“訾,财也,省,视也。言不能视录资财。”

  [30]布衣:百姓。

  [31]之:往。

  [32]相、二千石:汉初汉王朝独为诸侯国派定丞相,其余官职皆由诸侯王自行任免。吴楚七国之乱后,汉王朝削诸侯之权,二千石以上的官职皆由中央任免,改称诸侯国“丞相”为“相”。二千石:官员俸秩级别,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

  [33]绳:纠正,制裁。此句谓随胶西王端治理政事的相、二千石官员,因胶西王端的设计陷害,往往反被汉王朝以法治罪。[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