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郡图经续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撰

内容简介

图经是一种较古老的地方志类型。它最早出现于东汉,至南宋逐渐被正式方志所取代。据考,南宋之前图经以全帙而存者只《吴郡图经续记》一种。

作者简介

朱长文(1039—1098)北宋书学理论家。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苏州吴人(今属江苏朱长文半身像)。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三年,年六十岁。嘉祐四年进士,以病足不肯试,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士大夫过者,以不到乐圃,遂名动京师。元祐中(1089),以苏轼荐,充本州教授,召为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

长文著述甚富,本有乐圃集一百卷,南渡后,尽毁于兵火。今存乐圃余稿八卷,及吴郡图经续记、墨池编、琴史,并传于世,均《四库总目》。长于书法理论,所编著《墨池编》、《续书断》等,颇为世重。

《吴郡图经续记》系朱长文致仕返里之后所编,时当元丰七年。关于此书编纂缘起,据朱氏自称“方志之学,先儒所重”,自汉代以来,有朱赣条记风俗,顾野王记叙舆地,贾耽载录十道等,皆“称于前史”,而“城邑有迁改,政事有损益,户口有登降,不可以不察也”,由是而萌独力撰志之愿。

本书简介

吴郡,古地名,秦汉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今苏州市。苏州地区宋时为平江府,这里以古名吴郡代之。据考,苏州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为唐陆广微撰《吴地记》,第二部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所编《吴郡图经》(已佚),紧随其后者即为《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除卷首目录外,上卷含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十五门;中卷含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六门;下卷含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事志、杂录七门。从门目上看,该书因事立目,分门别类,比唐陆广微《吴地记》门目多一倍有余,几乎涉及苏州地区情况的各个方面,其门类的设置有几点值得注意:其一,门类设置以地理为重,首篇记封域,其内容以吴国开创为重点。其二,此书因事设目,一些门目颇能反映地方特色。如苏州地区近海,且湖泊、河道密布,故书中特辟“海道”、“治水”二门,给以重点记载。其三,十分重视当地文化古迹。此外,此书内容统合古今,资料丰富。

本书评价

《吴郡图经续记》被后人推为名志、佳志。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征引博而叙述简,文章尔雅,犹有古人之风”。但此书系私撰,作者不可能获得官府档案文书,加以受个人学识所限,因而仍有一些不:

第一,门类尚缺大项。书不不载当地田赋、兵事、艺文、邮传等重要情况,为很大的缺憾。

第二,内容记载过于简略。如书中虽设桥梁一门,但所记桥梁廖廖无几,缺载或漏记者甚多。

第三,内容记载有详古略今的倾向。如记人物,北宋人物无一人细述,仅以一虚语带过。

第四,内容记载以概论居多,不合志书之体。如记风俗,门下无小目之分,眉目不够清楚。

此外,此书多有作者议论夹在具体记载之中,尽管有时能帮助读者理解,但毕竟有违方志只叙不议或寓观点于叙述之中的一般编纂原则,而且不少议论属冗词虚语,无裨实用。[1]

参考文献

  1. 《苏州图经》流落何处? ,搜狐网 201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