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图片来源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第四部小说和成名作。

1929年,出版。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著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该书讲述了美国南方破落户康普生一家的生活,以败亡、绝望与虚无,来映照就南方解体后大家族子弟的心境。这部小说是福克纳最喜爱的作品,他将它看做自己“最美好的失败”、“最勇敢的失败”、“最辉煌的失败”,正是这部结构复杂、大胆实验的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1]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意识流文学 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所做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文坛上被看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他的重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斯诺普斯三部曲》(1940-1959)等。[2]

1962年7月6日,逝世。

小说内容

全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3]

小说叙述的是杰弗生镇上显赫一时的康普生一家,现已没落,只剩破败的房子和一个老女仆。家中幼子班吉是一个智障,33岁时只有3岁智力,故事即是以他错乱的回忆开头。康普生家大女儿凯蒂与富家子弟私通后怀上孩子,不得已嫁给体面人家,然而事情终于败露,被逐出门。大儿子昆丁心中满是家族荣誉,丑闻发生后声称凯蒂的孩子是与自己乱伦的结果,投河自尽。康普生先生也于1912年病逝。二儿子杰生注重实利,想依靠凯蒂丈夫混个银行职位,但因为凯蒂被逐出家门而失去机会,他还窃取了凯蒂私生女的赡养费,然而这笔钱最终还是被凯蒂女儿偷了回去。[4]

内容分四个部分,涉及到四天时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顺序。各种事件在书中跨越时间界限交织在一起,再现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历程。在结构上,全书采取一种类似对位法的技巧,四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映衬。前三个部分是康普生家三个儿子班吉、昆丁和杰生的内心独白,而第四个部分则是以第三人称叙述黑人女仆迪尔西在康普生家的所见所闻,填补前三个部分的空白。由于采用了意识流手法,不同时空的事件往往被故意混杂在一起,增加了作品的复杂性。[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