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居酒屋的誕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居酒屋的誕生》飯野亮一 著

十九世紀前期,江戶市民每年喝下超過九十萬桶的酒。所謂的「四斗桶」實際容量約莫三斗五升,因此九十萬桶實際上是五萬六千七百公秉。[1]

假設當時的江戶人口是一百萬人,每人的平均消費量約莫是一天一五五毫升(的清酒)。

當時的狂歌師筆彥所撰寫的《輕口筆彥咄》(1795年)中有這樣的句子,「江戶為美酒醉倒,京都為服裝傾倒」,而「大阪為食物傾倒」,對比了江戶京都大阪這三座城市,體現了在大阪人眼中江戶這個為酒醉倒的都市形象。

《居酒屋的誕生》一書書中帶領讀者一窺江戶人奇特的嗜酒文化,書中引經據典,深入解讀探究居酒屋俘獲人心的奧秘,揭開居酒屋文化傳承至今的緣由。

作者簡介

飯野亮一(1938年 - )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英國文學系畢業。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院歷史地理系。服部營養學院院長/講師(負責飲食文化史)。主修飲食文化史。

日本飲食文化史研究者,以江戶飲食文化的歷史為中心進行研究。[2]

著作

“壽司天婦羅蕎麥麵鰻魚-江戶四大名產的誕生-”(千曲學藝文庫)。

“居酒屋-江戶飲酒文化的誕生”(千曲學藝文庫)。

“大江戶Aji Goyomi 2019” (監督)・ 共同作者,築間書房)。

“江戶平民的生活”(共同作者,小學館)。

“江戶的烹飪和飲食習慣”(共同作者,小學館)。

“地方歷史百科全書” ”(合著,朝倉書店)。

“歷史百科全書”(合著,Kobundo)。

居酒的最初形態

「居酒」的意思是在酒屋裡喝酒,江戶時代的考據隨筆文學家喜多村筠庭(信節)在他的《嬉遊笑覽》(1830)中曾提到,「據考,居酒一事古已有之,赴酒屋飲酒之意也」。《人倫訓蒙圖匯》(1690)中也有描繪「酒屋」量酒零售的圖。這種酒的零售鋪子讓客人在店門口飲酒,就是「居酒」的最初形態。

當時江戶有很多獨居、打短工的男性勞動力,因此在酒屋居酒的行為早就存在。但是「居酒」這個詞語是到元祿時代(1688—1704)才出現的。

元文元年(1736)鎌倉河邊的豐島屋店鋪擴建,開始以比其他家都便宜的價格賣酒。每天拿出十樽、二十樽的存貨以進貨價零售,然後通過賣空酒樽賺錢。當時的酒樽可以賣到一文目到一文目二三分。受到這種銷售方法的帶動,該店鋪又在店裡開闢出一個角落專門做豆腐,在酒館烤製成豆腐串進行售賣。

豐島屋的目的還是在於將樽內的酒賣光,所以又大又便宜的豆腐串其實是店鋪用來招攬顧客的賣點。因為酒給得多售價又便宜,所以貨郎(行商)、中間、小者、馬夫、轎夫、船夫、短工、乞丐等蜂擁而至,在店鋪門前將貨擔撂下買酒喝。門庭若市,往來的人皆駐足,熱鬧非凡。[3]

《居酒屋的誕生》

如果按照當時江戶人口為100萬來計算的話,那麼一人一天大概飲用155毫升的清酒。

那麼今天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日本國稅廳發布的2011年度《酒類消費數量等情況表》(都道府縣)顯示,酒類的消費以東京地區最多,成年人平均一天約為301毫升(全國平均值為224毫升)。

東京人口眾多,這是成年人的消費量,如果像江戶一樣按照全部居民總人口數來計算的話,每人每天的消費量是255毫升左右,差距很小(全國平均是182毫升)。這樣看起來還是當下東京的人均消費較多,但是現在清酒的消費量是每天每人15毫升左右(占6%),比江戶時期要少得多。酒精含量約為清酒30%的啤酒和起泡酒占了半數以上(酒精度比較高的燒酒占9%)。如果以酒精的攝入量來比較的話,江戶市民在飲酒這件事上絲毫不弱於今天的東京人。

每553人就擁有一間居酒屋

距今兩百多年前的1811年,應當時町奉行所的要求,町年寄曾開展過調查,結果顯示江戶當時共有 1808家「煮賣居酒屋」(居酒屋)。這是他們按不同類別對江戶「餐飲經營店鋪」展開調查後報告的數字(《類集撰要》四四)。在各種類別中,居酒屋的數量最多。據推算,當時江戶的人口數量大約為100萬,這意味著每553人就擁有一間居酒屋。[4]

德川綱吉將軍的酗酒禁令

大阪人眼中的江戶人是嗜酒的,但如果以西洋人的眼光來看,日本人整體的飲酒方式都很不可思議。信長、秀吉時代居住在日本的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1563—1597旅日)在他的著作《日歐文化比較》(1585)中比較了在喝酒方法上西洋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指出了日本人會互相拼命勸酒,喝到醉酒失態也不以為恥。

在日本大家會彼此拼命勸酒,常至一人嘔吐,他人也大醉的程度人認為酒喝到失態的程度是非常羞恥、很丟人的,但是日本似乎以醉酒為傲……針對這種情況,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踩了剎車。

綱吉在1669年八月十七日頒布了這樣的禁令(《禦觸書寬保集成》二一四五):

一、醉酒會導致一些人行為舉止失控。考慮到此類情況,特對酗酒行為頒布禁令,今後請諸位對飲酒一事加倍審慎。

二、待客時也不可強行勸酒。如果有因飲酒而暴走者,勸酒者也一同治罪。

三、要逐漸減少賣酒的商舖。

禁令的內容針對的正是弗洛伊斯指出的酗酒後失態、強行勸酒的行為。此外,禁令還規定要減少居酒屋的數量。綱吉在其任內頒布了一系列非常著名的以保護生靈為主旨、被總稱為“生類憐憫令”的政令。[5]

第二年十月,更嚴格的大禁酒令出台。這一次的禁令增加了對江戶市內造酒舖子收取“運上金”(附加稅)的內容,要求“遵照去年八月十七日所頒布的命令,禁止大行酒事”(《德川紀實》六篇)。按規定,各酒舖都“需要以高於酒類市價五成左右的價格銷售,增加出來的五成今後要作為運上金上繳”(《正寶事錄》八六五)。這意味著要在原來的市價基礎上徵收50%的消費稅。所以運上金制度飽受非議,在1709年一月綱吉去世之後不久的三月,就被廢止了。

雖然酗酒禁止令沒有被撤銷,但是這本來也是因為綱吉自己討厭酒類才下達的旨意,所以在綱吉死後這道旨意便名存實亡,之後再沒有類似的禁令出台。

居酒屋的食物

最初非常簡單,是塗上味噌的豆腐片,而且很多時是站着喝酒。繙譯者將當時17音節的俳句譯成五言絕句,很傳神︰「居酒屋之中,何者為款待,立而飲酒兮,酒香猶更勝。」到了17世紀末,江戶已出現醉酒問題,將軍綱吉要發出命令(1696年)呼籲飲酒要有節制,不准灌酒。

19世紀初,江戶還流行大喝大食比賽,食品也愈來愈多樣化,有蒲燒鰻魚、滾滷小芋頭、禿湯豆腐、紅燒、味噌烤魚、鯡魚卵、關東煮、鹽烤沙丁魚,當然還有各種魚生,以及各種小火鍋。[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