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庄子》

增加 6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篇首以大荒无稽的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开始,透过鹏鸟与蜩、学鸠的对比,点出生命境界的不同,大鹏鸟可以“抟扶摇羊角而直上者九万里”,飞到南冥。对鲲鹏图南,苻朗(苻朗前秦第三代领军人物之一,因崇尚老庄玄学而归降东晋,被华夷之辨的儒法家首诛,其书也不存)有残文:“不安其昧而乐其明也,是犹夕蛾去暗赴灯而死。”而像斥鴳之类的小鸟,所能飞到的不过数仞之间而已。借此点出“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的“小大之辨”。而其中小与大的境界差别,正在于“有待”与“无待”,亦即能否超脱外在事物的负累,甚至进而超越大与小的差别。
庄子在篇中还借由尧要让位给许由的寓言,指出“圣人无名”的观点。须知,此处的圣人指许由而非尧。庄子推崇的是许由无视名位辞而不受的态度,暗中批判了作为儒家精神偶像的尧以名位为重、用最高的名位来匹配最有德之人的思想。最后透过魏王赠给惠施的大瓠瓜,点出世俗之人都受困于有用无用的刻板思考,反而无法见到生命的真实样貌,彰显生命最适切的“大用”。<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D%E9%81%A5%E6%B8%B8/1506 逍遥游],百度百科</ref>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外篇===
[[File:TimgA.jpg|缩略图|400px|庄子]]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审美性批判思维==
 
道家基本不是意识形态,其思想主体是审美性很强的批判理论。道家老庄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明辨的批判思想家,正是从老庄才开始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批判哲学的先例。立足于于无为政治的社会理想,他们对世俗之仁义道德和刑名法度及人们的“尚智”和“好知”的心理,对当时有为政治予以强烈的批判和排斥。“有关于道家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张岱年先生曾也有所揭示,他认为道家想要着重揭示了文化生活中的偏失和流弊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家的一大贡献就是在于反对贵贱之分,批判等级制度的一种的思想理念。”
==庄老易==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有一说法认为起自《周易》。[[《十翼》]]有高深的哲理,但《十翼》在老子之时还不存在,《易》本是未开化的人使用的卜筮之书,没有那种高深的内容。老子对于《易》,不可能作为参照,用于自己学说。道家易学用[[《归藏》]]。
  与西方文化的经典相比较,中国传统的经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具有某种系统性。造成这种差别的缘由说来很简单,西方各教派所尊奉的经典只有《圣经》,仅传本及释义不同而已;伊斯兰国家所尊奉的经典也只有一部,即《古兰经》。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经典不具这种单一性,儒家的经典有《诗》、《书》、《礼》、《易》、《春秋》五部,五部又各有今古文的差别,并各有卷帙浩繁的解释性著作;道教的经典又远多于儒家,几有千种。在经典数量繁多且又追求思想的统一的情况下,便从众多的经典当中整理出某种系统,如儒家经书有五,号称“五经”;对五经的不胜枚举的附属性著作,区分”、“说”、“记”、“笺”、“注”、“义疏”等。道教经典则分为三类,称为“三洞”;又佐以四类典籍,称为“四辅”,其系统性又超过儒家的经传注疏。道教依附于道家,而道家黄老、老庄两派所尊崇的书籍都不是一部,而是各有三部,在三部之间又有品位的不同,称其为“经典系统”,应是允恰的 。
==庄学著作==
 
[[File:Timg (1)A.jpg|缩略图|400px|庄学著作]]
《庄子》一书作为先秦经典著作,历代研究者不断,据严灵峰所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不全面统计)正、续二编已经多达数百部注本。注疏:
===晋===
[[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卫俊秀]]:庄子是位最有血性的敢于斗争的哲人 ==相关视频==<center>1、《庄子》 {{#ev:youku|XNDA3OTQ5OTk0NA|640|inline|《庄子》 |frame}} 2、《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讲解 {{#iDisplay:x0900ltunxy|640|370|qq}} 3、《庄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年轻人必看! {{#iDisplay:u09171knskr|640|370|qq}}</center>== 外部連結 ==*[https://www.gushiwen.org/guwen/zhuangzi.aspx 古诗文网 庄子]*[http://www.quanxue.cn/CT_DaoJia/ZhuangZiIndex.html  劝学网 《庄子》(南华经)]==参考资料==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