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为北宋首都汴京繁华街景,太平万象的帝国样貌,每个小细节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被古今中外的鉴赏家推崇至极。其中的人物就有814人,每个都不尽相同,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60多匹,不同车轿二十馀辆,大小船只二十馀艘,还有72间酒楼等。像是有运输粮米财货的大型漕船、无需桥柱支撑的虹桥,展现出商贸发达、技术进步的坚实国力。这幅令人揪心的绘画,成为历代各画家的灵感泉源,于是“借题”发挥,创造了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人物看起来格外生动。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行旅不绝。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概称“虹桥”,描写桥上车马来往如梭,摊商栉比,行人云集。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艄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清明上河图中的很多场景,都能看出北宋是个经济高度发达,文明开放的时代,除了一些现代科技外,其实市井生活和我们今天没什么两样,酒楼夜店、饮料店、外卖、应有尽有。女性地位也大大提高,很多即便是今天看来,都会饱受争议的事,在北宋竟然发生,路人还见多不怪,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也难怪清明上河图能成为国宝级名画了。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清河书画舫》、《庚子销夏记》、《式古堂书画记》等书著录。 [1]

多灾多难的稀世珍宝

靖康之祸之后,《清明上河图》便随著被俘虏的皇室流入金国,又辗转流回了南宋民间,后又被元朝收走,再次进入皇宫,但由于草原民族不重视汉人的文物,就让人以假代真、换了出去,被收藏家和喜爱古董的官员盖了很多印章后,在明代中后期又回到了皇宫,却被大太监冯保偷出来占为己有,之后又流到了民间,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再度被收进宫中。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被溥仪带到了东北满洲国,结果真迹被日本人当作了赝品随便收著,直到后来有人鉴定出真迹,进入北京故宫收藏。但在文革时曾被林彪派系的李作鹏“借出”,在林彪倒台后才又回到了北京故宫,结束他多灾多难的流亡生涯。 [2]

目录

画家张择端生平

张择端(1085年—1145年,享年60岁),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北宋末年著名的画家。

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失位家居,卖画为生。

《清明上河图》赏析

(一)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巿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五百馀个人物的画面中,穿插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那些富于诗意、富於戏剧的矛盾冲突,并将它化为艺术形象,其概括和组织才能是令人惊异的。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非常老练。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典型的区城。 [3]

(二)画中有疏林薄雾掩映著村舍,脚夫领著驮炭的毛驴往城中方向去,呈现一派京郊春野风光。沿著官道到了入城处,人物逐渐增多,图画中段,繁嚣的汴河码头、过桥的戏剧性场面,唯妙唯肖的人物情状,成为全画最具张力的一部分。接著,画面进入热闹市区,高大的城楼旁,茶坊、酒肆、公廨栉比鳞次。随著画卷缓缓舒展,饱览京城风华,在这里,庶民文化与贵族式的院体画风交融为一,印证北宋文明的高度发展。 [4]

传世作品

《清明上河图》

《金明池争标图》

收藏

《清明上河图》绢本,淡设色,长528.7釐米、宽24.8釐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5] 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15/1422709.html

视频

《清明上河图》的秘密 ▶ 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细节

故宫南院“清明上河图特展”报导

2020的开春,穿越时空,梦回帝都。1月22日至4月26日故宫南院“清明上河图特展”, 以宋代开始流行的“清明上河图”画题谱系为主题。书画为脆弱的纸质文物,展出时间最多只有3个月,展毕必须回到库房休息18个月,国宝《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距离上回亮相已是六年前,未来想见机会困难,韶光易逝,莫负了与国宝相遇的好时光。跟著策展人来场纸上导览,春日漫游清明上河图。

全世界的清明上河图数量有著百本之多,故宫藏有九件。故宫南院现正盛大举办“清明上河图特展”,挑选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传明仇英《清明上河图》、传宋张择端《清明易简图》展出。

《清明上河图》最初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这件长卷描绘汴京和汴河沿岸景观,而画中那些街景小民的日常活动,热闹滚滚又生动逗趣。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何画名中有“清明”二字,有学者认为从画中树木和出游景象来看,应是指“清明节”;部分学者则觉得和政治有关,寓意为“正值清明”;另一说则认为这是指宋代外城东郊区的“清明坊”。而画名的“上河”究竟是皇帝居所还是“汴河”,亦是众说纷纭。《清明上河图》之所以深受后人喜爱,并且成为中国画史的传奇,一来因为它是罕见的风俗画题材,二来是其创作令人联想起一个繁华朝代陷落的悲哀。 [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