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楼梦》-伤离别探春远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楼梦》绘本 清代孙温 绘
原图链接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清朝曹雪芹着。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1]

事与愿违,就是《红楼梦》的主旋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掉这样的命运。他们之中,不乏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的角色,但却无法逃脱一个“命”字。这才是《红楼梦》最可悲之处。[2]


伤离别探春远嫁

嫁给孙绍祖的迎春快回娘家了。宝玉耽心在她临出阁时给她做的玫瑰胭脂怕用完了,特地摘了花瓣放入臼中,用一根光滑的小石杵慢慢地捣起来,等迎春回来用。

探春来看宝玉,谈起晴雯,思念之情油然而起。二人又谈到赵姨娘对探春没有给贾环做鞋的不满。这时茗烟急报,薛蟠有要事找宝玉。

原来南安郡王奉旨征西,被番兵活捉,皇上旨意,着南安郡王的妹子和番。番邦应允,两边息了兵,就把南安王爷放回。南安太妃要认探春为义女,代替亲女儿远嫁。

即将远嫁的探春独自闷坐秋爽斋,无意中,目光落在竹雕签筒上,竹雕签筒里插着一根象牙花名签子,签上画着一枝杏花。探春玩味签上的题诗:“日边红杏倚云栽。”不禁想起当年姐妹们联诗结社的盛景,感慨万端。

迎春这时也回来省亲了,向王夫人、凤姐等哭诉孙绍祖时常打她、骂她,全家的媳妇、丫头都被他糟蹋了。迎春又挽起袖子让她们看那累累的伤痕,凤姐和王夫人又是气愤又是心疼,却也无可奈何。相聚日短,迎春只有恋恋不舍离开贾府,回到夫家去了。

时至清明,探春离家启程的日子到了,宝玉也一同随行,亲自送别三妹妹。

海边,一派离人惘怅的凄凉景象。探春回首,看着即将远离的家乡和亲人,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宝玉按剑伫立船头,迷惘的望着天的尽头。[3]


视频

速看《红楼梦》第32集伤离别探春远嫁 苦命迎春嫁错郎


评论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被发现的都是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有的把这本书定名为《石头记》。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是对于曹雪芹的身世如何,至今所知甚少。普遍认为《石头记》或者《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但是这八十回并没有形成一本完整的书。所以在后世出现了很多人续写《红楼梦》。其中现在流传最广的是程伟元高鄂整理出版于1792年的120回版本,通称程乙本。

《红楼梦》写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当为世界长篇小说之最。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湘,探,迎,惜,晴,紫,鸳鸯,平儿,可卿,袭人,妙玉,贾母,尤二姐,尤三姐,小红,贾芸,倪二,柳湘莲,薛蟠,珍,琏,司棋,芳官,贾环,赵姨娘,茗烟,邢夫人等。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着”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它也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就文学意义及隐含意蕴来说,《红楼梦》确实不易透彻理解。所以,红学研究专家胡文彬曾说过,读《红楼梦》一定要有耐心,“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但是,我觉得读《红楼梦》要细嚼慢咽、反复品味”。

“曹雪芹写这部作品时把自己的思想才情发挥到极致,里边有戏曲家的语言、史家的语言,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写得很出彩的‘王熙凤出场’,就有戏剧的影子。”胡文彬说道。

“读者问我,现在读《红楼梦》该重点读什么。其实,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是一部伟大作品最主要的东西。”张庆善对胡文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人物写得非常之好。我们读完了书,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作品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很重要”。

张庆善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红楼梦》对人们影响之深。他指出,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爱哭的时候,会想到林妹妹;看到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出丑,会想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甚至之前有国外的朋友在跟他谈论电视剧《大宅门》的时候,令他很意外的说“女主角很像王熙凤”。[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