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红楼梦》绘本 清代孙温 绘
原图链接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清朝曹雪芹着。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1]

事与愿违,就是《红楼梦》的主旋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掉这样的命运。他们之中,不乏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的角色,但却无法逃脱一个“命”字。这才是《红楼梦》最可悲之处。[2]


目录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大病初愈,漫步到潇湘馆,在碧纱窗下,听黛玉梦中念着《西厢记》戏词,顿时绽开满脸笑容。宝玉用黛玉梦中所念的词句问她:“为何‘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二人说笑间,宝玉又拿《西厢记》中戏词打趣紫鹃是红娘,这回恼了黛玉,宝玉只好离去。

薛蟠把宝玉骗到冯紫英家中,与蒋玉菡、歌妓等喝酒、唱曲,宝玉借曲抒怀,唱出胸中积闷:“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晚上,宝钗来看宝玉,丫头们嫌她搅了一场好睡正不满,恰好黛玉又来敲门,丫头们便不给开。过了一会儿,宝玉送宝钗出门,黛玉望见,妒火顿炽,暗自垂泪。

芒种节,花飞花谢,姐妹们去园中作饯花会。宝玉见各色落花落了一地,便把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哭得好不伤感。

黛玉只因丫头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又巧遇饯花之期,勾起伤春愁思,把些落英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吟了几句: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宝玉循声望去,远见黛玉背影立在山石桃花树旁,也不由得流下泪来。听着此歌,品味此情,宝玉兜着的落花洒了一地……[3]


评论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被发现的都是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有的把这本书定名为《石头记》。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是对于曹雪芹的身世如何,至今所知甚少。普遍认为《石头记》或者《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但是这八十回并没有形成一本完整的书。所以在后世出现了很多人续写《红楼梦》。其中现在流传最广的是程伟元高鄂整理出版于1792年的120回版本,通称程乙本。

《红楼梦》写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当为世界长篇小说之最。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湘,探,迎,惜,晴,紫,鸳鸯,平儿,可卿,袭人,妙玉,贾母,尤二姐,尤三姐,小红,贾芸,倪二,柳湘莲,薛蟠,珍,琏,司棋,芳官,贾环,赵姨娘,茗烟,邢夫人等。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着”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它也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就文学意义及隐含意蕴来说,《红楼梦》确实不易透彻理解。所以,红学研究专家胡文彬曾说过,读《红楼梦》一定要有耐心,“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但是,我觉得读《红楼梦》要细嚼慢咽、反复品味”。

“曹雪芹写这部作品时把自己的思想才情发挥到极致,里边有戏曲家的语言、史家的语言,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写得很出彩的‘王熙凤出场’,就有戏剧的影子。”胡文彬说道。

“读者问我,现在读《红楼梦》该重点读什么。其实,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是一部伟大作品最主要的东西。”张庆善对胡文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人物写得非常之好。我们读完了书,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作品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很重要”。

张庆善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红楼梦》对人们影响之深。他指出,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爱哭的时候,会想到林妹妹;看到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出丑,会想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甚至之前有国外的朋友在跟他谈论电视剧《大宅门》的时候,令他很意外的说“女主角很像王熙凤”。[4]


视频

第27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