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楼梦》-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楼梦》绘本 清代孙温 绘
原图链接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清朝曹雪芹着。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1]

事与愿违,就是《红楼梦》的主旋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掉这样的命运。他们之中,不乏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的角色,但却无法逃脱一个“命”字。这才是《红楼梦》最可悲之处。[2]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宝玉一心惦念晴雯,十分关心她的病情,便独自出了后角门,央一个老婆子带他到晴雯家去瞧瞧。无奈宝玉死活央告,又许她些钱,那婆子方带他去。宝玉见晴雯在芦席铺的坑上,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她,悄唤两声。晴雯因着了风,咳了一日,才蒙眬睡去,忽听有人唤她,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宝玉问她:“你有什么说的,趁着没人告诉我。”晴雯说:“我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光景,只是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生出这一节来,有冤无处诉啊!”晴雯又将左手上两根葱管般的指甲齐根咬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和指甲一并交与宝玉。宝玉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二人依依不舍,也少不得一别。次日小丫头禀报晴雯已死,说她死前说胡话,是玉皇敕命去任专管芙蓉花的花神。宝玉信以为真,遂独去园中,在芙蓉树丛,杜撰《芙蓉女儿诔》祭吊晴雯。他泣涕念道:“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读毕,焚帛奠茗,依依不舍。

黛玉漫步至宝玉身后,听了祭文,建议将“红绡帐里”改为“茜纱窗下”,宝玉又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卿何薄命”一句,勾起了黛玉无限感慨,不觉怅然变色,心中无限狐疑,遐想联翩。

宝玉听说黛玉去蘅芜苑,连忙赶去,只见苑中寂静无人,房内搬得空空落落的,不觉吃了一大惊,宝姑娘搬走了!宝玉忙了半天,更又添了伤感,心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3]


视频

红楼梦: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评论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被发现的都是手抄本。这些手抄本有的把这本书定名为《石头记》。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是对于曹雪芹的身世如何,至今所知甚少。普遍认为《石头记》或者《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但是这八十回并没有形成一本完整的书。所以在后世出现了很多人续写《红楼梦》。其中现在流传最广的是程伟元高鄂整理出版于1792年的120回版本,通称程乙本。

《红楼梦》写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当为世界长篇小说之最。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湘,探,迎,惜,晴,紫,鸳鸯,平儿,可卿,袭人,妙玉,贾母,尤二姐,尤三姐,小红,贾芸,倪二,柳湘莲,薛蟠,珍,琏,司棋,芳官,贾环,赵姨娘,茗烟,邢夫人等。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着”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它也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就文学意义及隐含意蕴来说,《红楼梦》确实不易透彻理解。所以,红学研究专家胡文彬曾说过,读《红楼梦》一定要有耐心,“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但是,我觉得读《红楼梦》要细嚼慢咽、反复品味”。

“曹雪芹写这部作品时把自己的思想才情发挥到极致,里边有戏曲家的语言、史家的语言,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写得很出彩的‘王熙凤出场’,就有戏剧的影子。”胡文彬说道。

“读者问我,现在读《红楼梦》该重点读什么。其实,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是一部伟大作品最主要的东西。”张庆善对胡文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人物写得非常之好。我们读完了书,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作品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很重要”。

张庆善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红楼梦》对人们影响之深。他指出,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爱哭的时候,会想到林妹妹;看到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出丑,会想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甚至之前有国外的朋友在跟他谈论电视剧《大宅门》的时候,令他很意外的说“女主角很像王熙凤”。[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