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芥子园画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由清代王槩等辑摹。此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其名由来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此内含清康熙时期芥子园刊五色套印本、日本河南四郎右衛門彩色套印本、清嘉庆五年金陵芥子园重刊彩色套印本等版本。

此书主要作者有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还有诸升等人,主持画传编著的沈心友,是清初著名文士李渔女婿。芥子园画谱代表着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版本学家赵万里先生称之“初印本用开化纸套色精印,绚丽夺目。此书为画学津梁,初学画者多习用之”。覆刻重刊多次的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推崇,近代的中国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芥子园画谱》是2011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增编是巢勋。内容中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芥子园画谱》

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对此经世珍宝,作者竭尽心力,重新编辑了这本《芥子园画谱》,希图将其精髓尽皆展现于您眼前。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相信这本画坛传世经典之作一定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帮您开启绘画之门,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大师之境界。 《芥子园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芥子园画谱的技法。《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

编辑推荐

《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芥子园画谱》2009版是现在可以买到的,但1982和1983年上海的老版只能在年纪比较大的收藏家中才可能找到。

作者简介编辑

王概(生卒年未详),初名匄,一作改,亦作丐,字东郭,又字安节,秀水(今嘉兴)人。久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 王概从龚贤(1618—1689)学山水画,用墨浓重,善作大幅及松石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其作品:“雄快以取势,苍健或过之,而冲和不足。人物、花卉、翎毛之类,都有味外之味。”王概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名,主要是曾应沈因伯之请,以明李流芳课徒画稿为基础,率先编绘中国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谱》。初集山水谱5卷,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木版彩色套印,誉满艺林;二集为兰、竹、梅、菊4谱,8卷,由诸升、王质绘,王概与兄王蓍、弟王臬论订;三集为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2谱,4卷,王氏兄弟编绘。二、三集均于康熙四十年木版彩色套印。四集人物画谱,系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坊以丁皋《写真秘诀》,及《晚笑堂画传》等人物画谱中的图绘编成。清光绪间巢勋(嘉兴人)又将《芥子园画谱》重摹增编,在上海石版印行,流传益广。《芥子园画谱》介绍中国画基本法较为系统,虽间有舛误,但浅显明了,便于初学者参考。

王概兼擅治印、刻竹,并善诗文,著有《澄心堂纸赋》称于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作《采芝图扇》,现藏故宫博物院。 兄王蓍,初名尸,字宓草。以花鸟擅名,兼善诗文、治印。弟王臬,初名孽,字司直。擅诗画。

画谱简介编辑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也。《画传》出世,备受时人赞赏。光绪十三年,何镛在所作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云:“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1] 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故问世300余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是一点不过分的。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为生。20岁那年,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精致版 ,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能画,多不合章法,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从此,他以所画为据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据说直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他因而40岁后画画出名,跨越了1个世纪,终年95周岁。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像得到心爱的宝物一样,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初集:清康熙时期芥子园刊五色套印本

此内含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摹彷诸家画谱。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有”芥子園珍藏”, “王暬臣之”, “孟樵”, “即此是學”等印记。共五册。

●初集:日本宽延时期河南四郎右衛門彩色套印本

此内含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摹彷诸家画谱,共五册。此为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弗瑞尔艺廊)藏本

●二集:清嘉庆五年金陵芥子园重刊彩色套印本

此内含兰、竹、梅、菊4谱。由诸升、王质绘,王概与兄王蓍、弟王臬论订,共四册。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本

●三集:日本宽延元年河南四郎右衛門彩色套印本

内含:青在堂画学浅说、青在堂花卉翎毛谱、翎毛华果谱、青在堂翎毛华果谱、人物楼阁式等,共六册。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弗瑞尔艺廊)藏本

●四集:日本安永年间五车楼重镌刊本

内含:花卉草虫谱,四册。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弗瑞尔艺廊)藏本

芥子园相关版本介绍可参阅

初集前有: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序

王概,又作王槩。初名匄(发音:gai),一作改,亦名丐,字东郭,又字安节,后改今名,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久居江苏金陵(今南京)。兄王蓍,初名尸,字宓草。以花鸟擅名,兼善诗文、治印。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

  1. 提醒先前我们整理过几个版本,但是文件及版本质量都比较差,这次另外整理了已公开的几种版本,并选择印刷及保存状态较好的版本。从中选取一些页面,可浏览:豆瓣相册

注:此系列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数字文件来源分别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弗瑞尔艺廊) 文件夹:芥子园画传.系列

郭沫若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然其能画,则鲜为人知。他尤喜画兰花,曾画兰赠友人范令棣先生。他之所以能画,是因在家塾“绥山馆”里,常描摹《芥子园画谱》。郭沫若先生曾为其弟郭开运画的《葵菊图》题诗道:“不因能傲霜,秋葵亦可仰。我非陶渊明,安能作欣赏。幼时亦能画,至今手犹庠。愿得芥子园,恢复吾伎俩。”郭老如能学画不辍,早当成名画坛了。[2]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所言,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