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荡寇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荡寇志》是清代作家俞万春创作的小说,这本书草创于道光六年,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本书中,作者仇恨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捏造出一大篇宋江等梁山好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作品名称         荡寇志                 作 者俞万春         俞万春
                创作年代         清朝                 作品别名 结水浒传          结水浒传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清俞万春著《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又名《结水浒传》。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立场相对”指的是至少从表面上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当做“反面角色”来写,同类的小说包括后来的《残水浒》)。 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但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再加上《荡寇志》中塑造的雷将角色大多过于刻板以及多有充满争议的行为,甚至不如书中作为“反派”的梁山好汉形象塑造得成功。这些都使得这部小说给人一种意旨纠缠的感觉

作品目录

  • 第71回 猛都监兴师剿寇 宋天子训武观兵
  • 第72回 女飞卫发怒锄奸 花太岁痴情中计
  • 第73回 北固桥郭英卖马 辟邪巷希真论剑
  • 第74回 希真智斗孙推官 丽卿痛打高衙内
  • 第75回 东京城英雄脱难 飞龙岭强盗除踪
  • 第76回 九松浦父女扬威 风云庄祖孙纳客
  • 第77回 皂荚林双英战飞卫 梁山泊群盗拒蔡京
  • 第78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天彪大破呼延灼
  • 第79回 蔡太师班师媚贼 杨义士旅店除奸
  • 第80回 高平山腾蛟避仇郓城县天锡折狱
  • 第81回 张觷智稳蔡太师 宋江议取沂州府
  • 第82回 宋江焚掠安乐村 刘广败走龙门厂
  • 第83回 云天彪大破青云兵陈希真夜奔猿臂寨
  • 第84回 苟桓三让猿臂寨 刘广夜袭沂州城
  • 第85回 云总管大义讨刘广 高知府妖法败丽卿
  • 第86回 女诸葛定计捉高封 玉山郎诸兵伐猿臂
  • 第87回 陈道子夜入景阳营 玉山郎赘姻猿臂寨
  • 第88回 演武厅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归心
  • 第89回陈丽卿力斩铁背狼祝永清智败艾叶豹
  • 第90回 陈道子草创猿臂寨 云天彪征讨清真山
  • 第91回 傅都监飞锤打关胜云公子万弩射索超
  • 第92回 梁山泊书讽道子 云阳驿盗杀侯蒙
  • 第93回张鸣珂荐贤决疑狱 毕应元用计诱群奸
  • 第94回 司天台蔡太师失宠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
  • 第95回 陈道子炼钟擒巨盗 金成英避难去危邦
  • 第96回 凤鸣楼纪明设局 莺歌巷孙婆诱奸
  • 第97回阴秀兰偷情酿祸 高世德纵仆贪赃
  • 第98回豹子头惨烹高衙内 笋冠仙戏阻宋公明
  • 第99回礼拜寺放赈安民 正一村合兵御寇
  • 第100回 童郡王饰词谏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
  • 第101回 猿臂寨报国兴师 蒙阴县合兵大战
  • 第102回 金成英议复曹府 韦扬隐力破董平
  • 第103回 高平山叔夜访贤 天王殿腾蛟诛逆
  • 第104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陈丽卿单枪刺双虎
  • 第105回 云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闲游承恩岭
  • 第106回 魏辅梁双论飞虎寨 陈希真一打兖州城
  • 第107回 东方横请玄黄吊挂公孙胜破九阳神钟
  • 第108回 真大义独赴甑山道 陈希真两打兖州城
  • 第109回 吴加亮器攻新柳寨 刘慧娘计窘智多星
  • 第110回 祝永清单入卖李谷陈希真三打兖州城
  • 第111回 陈义士献馘归诚 宋天子诛奸斥佞
  • 第112回徐槐求士遇任森李成报国除杨志
  • 第113回 白军师巧造奔雷车 云统制兵败野云渡
  • 第114日 宋江攻打二龙山孔厚议取长生药
  • 第115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兽秦王洞成龙捉参仙
  • 第116回 陈念义重取参仙血 刘慧娘大破奔雷车
  • 第117回 云天彪进攻蓼儿洼 宋公明袭取泰安府
  • 第118回 陈总管兵败汶河渡 吴军师病因新泰城
  • 第119回 徐虎林临训玉麒麟 颜务滋力斩霹雳火
  • 第120回 徐青娘随叔探亲 汪恭人献图定策
  • 第121回 六六队大攻水泊 三三阵迅扫头关
  • 第122回 吴用智御郓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
  • 第123回 东京城贺太平诛佞 青州府毕应元荐贤
  • 第124回 汶河渡三战黑旋风 望蒙山连破及时雨
  • 第125回 陈丽卿斗箭射花荣 刘慧娘纵火烧新泰
  • 第126回 凌振舍身轰郓县 徐槐就计退头关
  • 第127回 哈兰生力战九纹龙 庞致果计擒赤发鬼
  • 第128回 水攻计朱军师就擒 车轮战武行者力尽
  • 第129回 吴用计间颜务滋 徐槐智识贾虎政
  • 第130回 丽卿夜战扈三娘 希真昼逐林豹子
  • 第131回 云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杀四门
  • 第132回 徐虎林捐躯报国 张叔夜奉诏兴师
  • 第133回 冲头阵王进骂林冲 守二关双鞭敌四将
  • 第134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军 卧瓜锤关前激石子
  • 第135回 鲁智深大闹忠义堂 公孙胜摄归乾元镜
  • 第136回 宛子城副贼就擒 忠义堂经略勘盗
  • 第137回 夜明渡渔人擒渠魁 东京城诸将奏凯捷
  • 第138回 献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
  • 第139回 云天彪进春秋大论 陈希真修慧命真传
  • 第140回 辟邪巷丽卿悟道 资政殿嵇仲安邦
  • 附录一:清咸丰三年初刻本序跋
  • 附录二:清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序跋
  • 附录三: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 第七十回结末金圣叹伪作的“梁山泊英雄惊噩梦” [1]

初刻本序

仲华十有三龄,居京师之东长安街,梦一女郎,仙姿绝代,戎装乘赤骄,揽辔谓仲华曰:“余雷霆上将陈丽卿也,助国家珍灭妖氛,化身凡三十六矣。子当为余作传!”仲华唯唯,将有所问,惊霆裂空,电焰流地,檐头瀑布澎湃,悸而寤,灵爽不可接也。仲华夙好事,既感斯兆,经营屡屡而未慊志。偶见东都施耐庵先生《水浒传》,甚惊其才。雒诵回环,追寻其旨,觉其命意深厚而过曲,曰:“是可藉为题矣!”踵而要其成,随时随事,信笔而发明之。谓真灵付嘱也可,谓仲华附会也亦可。嗟夫!文章得失,小不足悔,耐庵固已先言之矣。梦则嘉庆十一年四月初九日漏三下。 忽来道人自题。

作者简介

俞万春

(1794年-1849年),字仲华,清代小说家,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俞万春早年曾随父从军,平定民变。后受父亲嘱托,用22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此书于咸丰三年(西元1853年)刊行于世。俞万春还著有《骑射论》《释医学辩证》《净土事相》等。

俞万春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出身于浙江山阴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母亲早年死亡,体弱多病。家中藏书繁多,俞万春自幼聪颖,博览群书,亦好兵法、骑射,喜医道。二十岁时,曾随父至广东从军,平定道光十一年(1831年)与十二年间粤东瑶民的民变。民变平定后以功叙官,俞万春坚辞不就,后来回到浙江,寄居于杭州西湖,行医济世[3]。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进犯顺德,俞万春又献策军门,备陈战守器械,受到当时的浙江巡抚刘玉坡的赞赏。俞万春性情倜傥,淡泊功名,常常以酒一壶,铁笛一枝,分系牛角,游行于西湖之上,自号为“黄牛道人”。

晚年皈依佛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元旦无疾而死,死前诵《金刚经》百遍。

俞万春开始写作《荡寇志》是在道光六年(1826年)。据其弟俞灥的回忆,俞万春有感于施耐庵的《水浒传》中“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在禀告其父后,受父亲之托写作一部《水浒传》之续书,“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俞万春在《荡寇志缘起》中自称是十三岁时受“雷霆上将陈丽卿”托梦而作此书。但据其弟俞灥之言,是因为俞万春幼时多疾,曾受名叫陈丽卿的女道士的医治,因而有此一说。

《荡寇志》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完成初稿,之后曾经历作者的大幅删改,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才完成,但并未付梓。据其子记载,俞万春死亡时,《荡寇志》尚未完成修改,最后由其子于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校订刊印。

人物形象

综述

与水浒一百单八将相对的,有雷部三十六将。

雷祖座下

张叔夜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总司神威 荡魔霹雳真君降生; 张伯奋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左侍者青雷将军降生; 张仲熊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右侍者石雷将军降生。 (此三人在雷祖座下,不与三十六宫之列。其余三十六人乃是三十六雷府中神将。)

雷部三十六将

云天彪乃是正心雷府八方云雷都督大将军降生; 陈希真乃是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降生; 邓宗弼乃是太皇雷府开元司化雷公将军降生; 辛从忠乃是道元雷府降魔扫秽雷公将军降生; 张应雷乃是主化雷府阳声普震雷公将军降生; 陶震霆乃是移神雷府威光劈邪雷公将军降生; 庞毅乃是皓帝雷府雷师皓翁真君降生; 刘广乃是广宗雷府五雷院使真君降生; 苟桓乃是升元雷府报应司总司真君降生; 毕应元乃是希元雷府幽枉司总司真君降生; 祝永清乃是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将军降生; 陈丽卿乃是琼灵雷府统辖八方雷车飞罡斩祟九天雷门使者阿香神女元君降生; 云龙乃是庆合雷府威灵普遍万方推云童子降生; 刘慧娘乃是梵炁雷府驱雷掣电照胆追魔纠察廉访典者先天电母秀元君降生; 风会乃是左罡雷府先天风伯次相真君降生; 傅玉乃是玉灵雷府雷部总兵将军降生; 盖天锡乃是洞光雷府雪冤辨诬卿师使相真君降生; 金成英乃是安增雷府万方威应招财锡福真君降生; 哈兰生乃是极真雷府灵应显赫扶危济急真君降生; 刘麒乃是岐阳雷府九垒总司威灵将军降生; 孔厚乃是丹精雷府调神御气燮理阴阳司命天医真君降生; 真祥麟乃是青华雷府祥光瑞电天喜真君降生; 栾廷玉乃是紫冲雷府啸风鞭霆天冲真君降生; 康捷乃是符临雷府传奏驰檄追魔摄怪九天雷门律令使者降生; 范成龙乃是变仙雷府总司九龙真炁神变普应将军降生; 杨腾蛟乃是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降生; 祝万年乃是升极雷府延寿保命辅圣真君降生; 刘麟乃是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降生; 欧阳寿通乃是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降生; 韦扬隐乃是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降生; 李宗汤乃是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降生; 唐猛乃是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降生; 闻达乃是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降生; 栾廷芳乃是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降生; 王进乃是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降生; 贺太平乃是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降生。 一十八位散仙 山阴道上通一真人陈念义; 山阴道上游戏真人徐和; 湖山三竺五桥药上真人徐槐;(死亡) 鉴湖东浦普天欢喜真人召忻; 清凉法界指迷笋冠真人刘永锡; 贵陵深处保虚无上真人任森;(死亡) 西睡蜀道纯阳真人颜树德;(死亡) 蓬莱仙阙正觉真人张鸣珂; 紫霞仙阙妙明元君汪恭人; 琉璃法界净修元君徐青娘; 紫罗仙岛镇海真人李成;(死亡) 峨嵋山下缚邪真人苟英;(死亡) 丸华金阙降魔真人王天霸;(死亡) 青华仙府妙正元君贾夫人; 太行洞府定光真人鲁绍和;(死亡) 青龙峰下保胜真人梁横;(死亡) 兖州甑山佑正真人魏辅梁; 曲阜凫山辅正真人真大义。

作品鉴赏

近代长篇小说《荡寇志》系借元末明初行世的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故事之“续貂”之作。小说接续金圣叹评本之70回《水浒传》而作,续作正篇70回,结子1回,故又名之《结子水浒传》,乃是所有水浒系列作品中唯一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2]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家庭,一生并没有正式任官,科举功名也不过是个“诸生”(秀才)。他在青壮年时代,却曾经长期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亲身参与了对人民反抗武装的镇压行动。《荡寇志》的写作,是作者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封建统治者的暴力镇压相配合的。作者为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不遗余力。据他的家属称,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年),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间“三易其稿”,首尾历时22年。

它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不少篇章几乎直追《水浒》本传,同时,它又让深得人们崇敬喜爱的梁山英雄一个个身死非命,无一幸免,其居心之狠毒也令人侧目。 [3]

俞万春续的《水浒传》是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来,他的思想与二百年前的金圣叹是一脉相承的。他塑造了法术高强的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及云龙彪、刘慧娘等智勇双全、全忠全孝的形象,让他们去辅佐张叔夜围巢梁山,把一百单八将尽数擒拿杀光,其剥去也永世不得翻身,体现了“尊王灭寇”的宗旨。 [3] 金圣叹是腰斩《水浒》,而俞成春更是扫荡了《水浒》。 [3]

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70回本《水浒传》,从71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

封建统治阶级历来鄙视稗官小说,甚至将其称为“惑世诬民”的“异端”,千方百计地加以禁遏,而《荡寇志》这部纯属杜撰的稗官小说,却博得许多“当道诸公”的青睐,被视为维系“世道人心”的宝物,用来进行反动宣传,以抵制革命思想在群众中的传播。 俞万春死之次年,清朝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农民大起义。与此同时,南京的清政府官员们就开始酝酿刻印《荡寇志》,以维系摇摇欲坠的“世道人心”。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把《荡寇志》当作反革命的宣传品,予以毁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同治十年(1871年),《荡寇志》又有了大字覆刻本。

在近代长篇小说的比较中,《荡寇志》的行文布局,造语设景独具匠心,刻人状物,文字精练流畅,某些情节,亦具真情实感,多有动人之处。确实有如鲁迅先生说的“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3] 。至于作品中对于贪官污吏的认识,乃是作者欲为封建王朝“正名”“补天”的不甘之心,读者自然明了。

续书

《结荡寇志》,现代章回小说,《荡寇志》续书,作者署名为教头林冲。讲被俘的梁山好汉逃出生天,重整基业的故事。 《马陵传》,现代章回小说,《荡寇志》续书。作者笔名临风。讲述梁山被灭后,新的一波好汉在马陵泊聚义,剿灭雷将散仙、北上抗金的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