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莫扎特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莫扎特传》
 
知名作品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莫扎特传》[1]是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汤姆·休斯克、F·莫里·亚伯拉罕主演的一部传记片。该片于198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电影1985年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 主要奖项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混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剧情简介

影片开始于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忏悔,音乐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与他不可饶恕的嫉妒和坑害有关。42年前的1782年,萨里埃利从偏僻小镇到了维也纳,在约瑟夫二世的王宫里当了宫廷乐师。谁知被莫扎特的乐曲迷得神魂颠倒,一次在主教家里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了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 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里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 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的职位,萨里埃利翻见一迭厚厚的手稿,他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了壁炉中。 萨里埃利一面假装是最关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门向莫扎特买乐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来维持生活,莫扎特的身体日趋虚弱。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的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晕倒在地。 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 萨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 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则口述。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萨里埃利甚至来不及记录。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 萨利埃里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角色介绍

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 演员 汤姆·休斯克 莫扎特是一名天才音乐家。性格上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而又不拘小节,不擅处理人际关系。莫扎特26岁来到维也纳,其音乐才华得到了国王约瑟夫二世的赞赏,由于被人在背后挑唆,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但他又不知疲惫、夜以继日的创作,年仅35岁就英年早逝,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

安东尼奥·萨列里 演员 F·莫里·亚伯拉罕 萨里埃利是约瑟夫二世王宫的宫廷乐师,为人自负,心胸狭隘,自诩为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开始很是仰慕莫扎特的才华,后来看到莫扎特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开始嫉妒莫扎特,并在宫廷里诋毁莫扎特,后来莫扎特因病去世后,萨里埃利开始悔恨他自己的所为,并向神忏悔。

约瑟夫二世 演员 杰弗瑞·琼斯 奥地利大公约瑟夫二世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喜爱音乐,是欧洲很多艺术家的赞助人,约瑟夫二世欣赏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在他执政期间曾帮助莫扎特获得音乐职位。

史肯尼德 演员 西蒙·卡洛 史肯尼德是一名出色的剧作家,莫扎特的搭档,他是《魔笛》和《夜后咏叹调》剧本的作者,并和莫扎特合作过不少歌剧作品。

音乐原声

序号 曲目名称 时长 备注
01 《唐璜》 K .527 序曲/ 电影开场
02 《第25交响曲》 K.183 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自杀被发现
03 《弦乐小夜曲》 K.525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04 《F大调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05 《第10小夜曲》 K.361 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06 《G大调钢琴变奏曲》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07 《费加罗婚礼》 K.492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
08 《后宫诱逃》 K.384 《后宫诱逃》演出中 女高音独唱
09 《c小调弥撒》 K.427 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0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 K.299 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1 《第29交响曲》 K.201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2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 K.365 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3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 K.364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 《c小调弥撒》 K.427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 《第15钢琴协奏曲》 K.450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6 《唐璜》 K.527 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进屋后看到了父亲
17 《后宫诱逃》 K.384 禁卫军合唱 / 莫扎特一家换上假面具
<br 18 《德意志军歌》 K.384 假面舞会上的背景音乐
19 《费加罗婚礼》 K.492 莫扎特边写作边玩台球
20 《第22钢琴协奏曲》 K.482 第三乐章 / 莫扎特在为皇帝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上
21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 K.492 萨利埃里溜进了莫扎特的房间
22 《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K.492 莫扎特指导《费加罗婚礼》的排练
23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 K.492 歌剧院总监撕掉了乐谱
24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 K.492 约瑟夫二世打哈欠时
25 《唐璜》 K.527 第二幕终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26 第20钢琴协奏曲 K.466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佩戴死亡面具的来到莫扎特住所
27 《唐璜》 K.527 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打开房门时
28 《安魂曲:Introitus》 K.626 康茨坦察询问莫扎特/萨利埃里计划害死莫扎特
29 《安魂曲:Dies Irae》 K.626 莫扎特深夜写作时听到了敲门声
30 《魔笛:序曲》 K.620 莫扎特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
31 《唐璜:开场的和弦》 K.527 莫扎特开门后见到了带死亡面具的人
32 《安魂曲:Rex Tremendae》 K.626 莫扎特摸出房间
33 《魔笛:咏叹调》 K.620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唱歌
34 《魔笛:序曲》 K.620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与一些喝醉的女人
35 《安魂曲:Rex Tremendae》 K.626 酒后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36 《魔笛:Ein Madchen》 K.620 莫扎特为《魔笛》的演出伴奏/莫扎特被萨利埃里抬上马车
37 《德国舞曲》 K.509 康斯坦察在舞会上
38 《安魂曲:Confutatis》 K. 626 萨利埃里协助莫扎特写作安魂曲
39 《安魂曲:Lacramosa 》 K .626 莫扎特离世、出殡
40 《第20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K.466 萨利埃里被推出房间,响起莫扎特的笑声,影片结束

幕后花絮

梅格·蒂丽原本确定出演康斯坦丝,电影即将开拍前,在拍摄地点布拉格,她和一些孩子们在街上玩足球,结果伤到了她的腿。于是她的角色必须换人。
梅尔·吉布森曾为莫扎特的角色试镜。
电影中,唐·古万尼表演舞台,正是歌剧第一次演出的地方。
音乐事先录制好,在拍摄的时候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为了使表演更加令人信服,汤姆·赫尔西每天练习四个小时的钢琴。
歌剧初次公演时的布景和服装,是特意按照原来的服装和布景的草图设计而成。
整部电影采取的都是自然光线。
莫扎特的笑声被设定为令人讨厌的,这一点来源于一些谈到他的书信中。有人把他的笑声描述为"有传染性让人头晕的",还有人说"就像是金属划在玻璃上面"。
在一段场景中,莫扎特把古拉克说成是"令人厌烦的",并且说"我不喜欢他",这里指的是汉德尔。事实上,古拉克和汉德尔是莫扎特最喜欢的两名作曲家。
为了把这种特别程式化的表演转化成可行性的剧本,麦洛·弗曼和彼得·夏弗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进行改编。他们增加了一些角色,如神父、女仆、大教主和岳母。
在拍摄文森特·斯克亚维利走路的一段戏中,导演麦洛·弗曼警告他说:"电视正在把你毁掉。"
电影里只有四处布景需要修建:塞勒里的病房、莫扎特的住所、一段楼梯和歌舞杂耍剧场。所有其他拍摄场地都可以在当地找到。
电影中参照的剧本,第一次演出是在1979年11月2日,伦敦国家剧院。

穿帮镜头

歌剧场景中的演员们穿着带拉链的服装,那个时代是没有拉链的。
莫扎特在弹子球桌旁时,镜头切换,球改变了位置。
萨列瑞在莫扎特灵床边拿的蜡烛比他后来从门外回来时要短。
费加罗的婚礼第四幕刚开始,给莫扎特特写的时候,身后的皇帝已经打了一个哈欠。
在接近尾声处,萨列瑞和康斯坦说话,他的头发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
一个事实性错误,莫扎特是左撇子。
约瑟夫二世那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是像萨列瑞说的那样是奥地利的国王。

获奖记录

奖项 时间 类别 结果 接收方
第3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1986
最佳电影 提名 影片制作方
最佳男演员 提名 默里·亚伯拉汉
最佳编剧 提名 Peter Shaffer
最佳摄影 获奖 Miroslav Ondrícek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 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
最佳服装 提名 Theodor Pistek
最佳剪辑 获奖 Nena Danevic
最佳剪辑 获奖 迈克尔 钱德勒
最佳音响 获奖 John Nutten
最佳音响 获奖 Christopher Newman
最佳音响 获奖 Mark Berger
最佳化装/发型 获奖 Paul LeBlanc
最佳化装/发型 获奖 Dick Smith
第10届法国恺撒奖 1986 最佳外语片 获奖 米洛斯·福曼
第42届美国金球奖
1985
最佳电影(剧情类) 获奖 电影制作公司
最佳男配角 提名 杰弗里·琼斯
最佳导演 获奖 米洛斯·福曼
最佳编剧 获奖 Peter Shaffer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获奖 默里·亚伯拉汉(获奖)、汤姆·休斯克(提名)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电影 获奖 电影制作公司
最佳男演员 获奖 默里·亚伯拉汉
最佳男演员 提名 汤姆·休斯克
最佳导演 获奖 米洛斯·福曼
最佳编剧 获奖 Peter Shaffer
最佳摄影 提名 Miroslav Ondrícek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获奖 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获奖 Karel Cerný
最佳服装设计 获奖 Theodor Pistek
最佳剪辑 提名 Nena Danevic
最佳剪辑 提名 迈克尔 钱德勒
最佳音效 获奖 Mark Berger
最佳音效 获奖 Melody Thomas Scott
最佳音效 获奖 Todd Boekelheide
最佳音效 获奖 Christopher Newman
最佳化装 获奖 Paul LeBlanc
最佳化装 获奖 Dick Smith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1984
最佳电影 获奖 电影制作公司
最佳男演员 获奖 默里·亚伯拉汉
最佳导演 获奖 米洛斯·福曼
最佳编剧 获奖 Peter Shaffer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1986 最佳外语片 获奖 米洛斯·福尔曼
第29届意大利大卫奖
1985
最佳外国男演员 获奖 汤姆·休斯克
最佳外国电影 获奖 米洛斯·福尔曼
最佳外国导演 获奖 米洛斯·福尔曼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剧作家谢弗创作的舞台剧《莫扎特》 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在伦敦看了本剧后决定把它拍摄成电影。影片的外景地是导演的故乡布拉格,该城市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至于表演,两位男主角在拍戏期间发生了类似他们角色的勾心斗角,但最终扮演萨列瑞的演员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拍摄过程

该片在拍摄过程麻烦不断,先是深得导演信赖的女主角因为开机前一天在布拉格街头踢球伤了韧带,而不得不临时回美国重新选角。而后又是遇到财政危机,最后是向派拉蒙公司求援,并搭上了导演的全部储蓄,总算凑足了1800万美元完成了电影的拍摄。 [7]

影片评价

《莫扎特传》是人物传记片的顶峰之作,轰动世界的第一流的视听享受音乐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网易娱乐 评)  = 《莫扎特传》是一部罕见的电影,它近乎完美的剧本,优美的音乐,高雅的影像,非凡的演出,炫目的导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电影批评家》评) 影片《莫扎特传》以倒叙的手法表现了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坎坷一生,同时也给观众展示了一幕“因妒生恨”的人间悲剧。影片在萨利埃利的回忆中娓娓道来,他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形骸放荡的莫扎特,一个不拘小节的莫扎特和一个才华横溢的莫扎特。(新浪娱乐 评) 《莫扎特传》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因无知和缺乏鉴赏力而扼杀天才这一可悲事实。影片透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萨列里兢兢业业,但资质平庸,莫扎特才气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烧的萨列里最终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刚愎保守的维也纳音乐界中惟一能领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绝无仅有的音乐知己。两人本可成为西方的俞伯牙和钟子期,却由于一方的嫉妒,最后双双以悲剧告终。嫉妒,这一人类最原始的阴暗心理,它毁灭掉了一段本应成为现实的人间佳话。(南海网 评) 该片一改把古典音乐家当成“完人”或“圣人”来描绘的传统,颠覆了从莫扎特去世后由他太太开始的“贴金运动”,还原了他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乐之间的矛盾。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第57届)的影片可视为两名音乐家的传记,除了莫扎特,还有他的同行萨列瑞。影片透过萨列瑞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 IMDB评)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影片,该片的独创性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说来,人物传记是最难由形式上突破的电影题材,一个人的一生再怎么精彩,无非也脱不了由生到死的述说法则。唯《莫扎特传》叙事结构与众不同,匠心颇具。(网易娱乐 评)

精彩视频

穆特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1

参考资料